APP下载

高校“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的影响
——基于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分析

2023-07-04姚冠男

关键词:院系清华大学受访者

○姚冠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8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然而当前在人才培养环节以及创新导向机制建设方面我国高校还存在较多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基于此,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五唯专项行动的通知》[3]。教育部于2021年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人才培养评价“破五唯”[4]。众多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出台落实“破五唯”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意见。早在2019年,清华大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发布《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5];2020年,又相继发布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等文件,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鼓励学生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学术作品。[6]清华大学各院系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贯彻人才培养“破五唯”。

高校博士研究生作为大学学术创新的重要中坚力量,是受到学校“破五唯”人才发展战略影响的重点群体,探究“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的影响能够反映出该政策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显露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

本研究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主要探究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受访博士研究生对“破五唯”政策措施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情况如何?这能够反映出学校“破五唯”政策的宣传和普及程度;(2)清华大学不同学科院系针对“破五唯”政策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措施,体现出什么特点?这能够具体呈现清华大学“破五唯”政策的落实情况;(3)学校“破五唯”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学校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能够体现清华大学“破五唯”政策的落实效果。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目的性抽样方法,综合考虑就读院系专业、年级等因素,选取12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访谈提纲共分为政策认知、政策落实、政策影响和政策建议4个部分,总共包含8个方面问题。提问时会结合受访者的回答适当进行延伸性提问,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一)访谈提纲的拟定

访谈提纲的制定分为四个步骤:(1)阅读“破五唯”政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掌握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关注点;(2)小组讨论,确定访谈提纲框架,并提交专家获得反馈信息;(3)根据初版访谈提纲设计问题进行预访谈;(4)基于预访谈发现的问题对访谈提纲进行优化,最终定稿。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最后形成的访谈提纲见表1。

表1 高校“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的影响访谈提纲

(二)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面向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群体,综合考虑就读院系专业、年级等因素,选取12名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1)访谈对象具备年级差异性,能够涵盖低、中、高不同年级层次;(2)访谈对象具备专业差异性,覆盖理学、工学、文学、社会科学多个学科门类;(3)访谈对象具有深度分享意愿,为此本研究承诺严格保密受访者信息,访谈内容仅作研究之用,同时给予受访者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最终采集到10余小时的录音资料,并转录为10余万字的文稿。

(三)研究资料分析

本研究采用类属分析法,通过在访谈资料中找到多次出现的能解释相应问题和现象的重要概念,对“破五唯”政策在清华大学各院系的落实情况和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和提炼,形成访谈者资料如表2所示。通过对全部访谈资料录入、编码,最终建立清华大学“破五唯”政策实施框架模型。

表2 受访者对“破五唯”政策认知分析举例

三、研究发现

(一)政策认知:聚焦“破除唯论文”,量化指标提质转向

“破五唯”政策中的“五唯”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大部分受访者对该政策的全面认知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唯论文”的模糊印象上。只有1位受访者能够完全了解这五个维度的含义。

其中,“唯论文”是受访者们的核心关注点。大部分受访者(如C9、Z1)谈到清华已经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压力,引导学生通过学术代表作、导师评价、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等多种方式提高论文的创新性与质量。

也有受访者(如T6)提到“破五唯”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学术研究和国家需要与民族振兴衔接起来,科学研究需要直面解决国家社会重大问题。

(二)政策落实:丰富培养评价体系,固有观念有待革新

“破五唯”政策从提出到院系落实,呈现出因院系、因专业、因导师、因课题组制宜的多样路径。

1.项目导向科研,水到渠成发表论文。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的M2谈道:“工科博士研究生会有很多项目进行研究,如果能够坚持把一些长期的项目做下来,就肯定会有论文成果,一般也会达到毕业的要求。”因此,他们大多考虑先完成项目,而论文是一个相对水到渠成的结果。同样,精密仪器系的L11也提道:“导师会更加看重博士研究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与工作质量,对论文没有特别的硬性要求。”T6谈及:“环境学院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校企合作的有关环境治理的项目,参与生态环境部的标准制定等,这些成果在专家委员会认定时也会作重要参考。”

2.创新成果代替论文,丰富评价指标体系。W4来自新闻学院,他谈到在“破五唯”政策施行前,院系对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是发表2篇或以上的CSSCI论文,或1篇CSSCI论文及参与一次国际会议宣讲。政策实行之后,院系提出了“创新成果”的概念,并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添加了“学术工作坊”(2学分)为必修课程,博士研究生修读完这个课程,才可以毕业。不同院系在破除唯论文后,也发展出多样化的创新成果认定形式。W4所在的新闻学院历来就有“作品代论文”的传统,新闻报道等作品可以作为创新成果形式;M2所在的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会鼓励博士研究生申报软件著作权以及相关专利;W3所在的社会科学学院承认博士研究生参编一些著作;H5所在的能动系对博士研究生的专利和计算机程序等成果也表示认可和鼓励。

3.同行评议作为参考,导师规划学生课题。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C9谈道:“虽然现在院系对学术成果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但是导师和同行评议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导师会根据学生情况规划课题,他希望课题的主要方向都能有成果发表;另一方面,学术成果经过同行评议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同时也是一种认可。”

4.五育建设纳入考核,注重学生全面发展。Z7提到社会科学学院提高了“五育建设”的位置,博士研究生参加“一二·九”大合唱在评优加分中相当于发表4篇C刊论文。T6分享了环境学院鼓励博士研究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参加冬奥会或者生态环境部的科研攻坚战,得到嘉奖或者感谢信;联合申报国家科学进步奖等。这些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些措施从正向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多元评价指标。

5.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放宽通过比例,提高学生过程性收获。“破五唯”政策也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环节。W3提到他所在的社会科学学院博士资格考核由之前的2次变为3次。由所有考核科目的分数加总的末位淘汰制变为考四门课程,一门不合格就单独补考,取消了末位淘汰制。C8分享了医学院关于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的变化:“2019级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资格考试是有通过比例要求的。2020级开始取消了通过比例要求。”作为验证博士研究生能力的过程性考核,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对硬性通过比例的放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博士研究生备考压力,有助于他们解放思想、激发创新灵感。

6.举办多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共同体形成。不同院系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学术研究交流分享方面采取了多样的措施。除了开展博士研究生论坛等学校采取的统一措施,W3提到自己经常参加一些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讨会来拓宽视野、促进交流。同时,他也计划参与学院的联合培养项目,在国外学习交流期间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英文论文作为自己的代表作。T6认为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能够让自己跳出钻研的细分领域。Z7提到院系会对学术讲座有专门的支持计划,协助博士研究生举办相关的系列学术活动,同时开放数据平台。C9谈道:“我们院会定期举办博士研究生论坛、学术微沙龙、科研经验分享会、科研工具的培训活动、参观实验室等,交叉学科方向的同学也会跨院系寻求帮助或者讨论。”

以上是依据访谈内容总结的落实“破五唯”政策所产生的正向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指标体系主观化,学生压力隐性化。Z1表示:“之前论文的发表篇数虽然是硬指标,但是相对客观。现在由导师评判,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水平、工作内容可能了解得不是特别准确,这就需要学生主动汇报。此外,之前毕业论文的每章内容都需要有支撑材料,这与平时的小论文密不可分。现在取消了发表论文,大论文的说服力会减弱。少了一些客观的评价体系,其实学生无形的压力更大了。”H5对比了“破五唯”政策实施之前课题组的情况,认为现在的考核评价标准其实更高了,对成果的创新程度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博士论文审查严格,参考过往发表成果。来自社会科学学院的W3提到院里在对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核答辩时,会参考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如果成果较少或者没有,那么博士论文在审核时会更加严格,这无形加大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压力。

第三,教师职位面试时,论文仍是“硬通货”。对于未来的就业意向是大学教师职位的博士研究生来说,“破五唯”政策对他们的影响甚微。Z7谈道:“对于要找教师职位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虽然学校在‘破五唯’,但是就业市场还没有破,还是重点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论文发表压力几乎是没有变的。”W4是即将博士研究生毕业寻求教师职位的一员,在经历了多所高校的面试后,他用“硬通货”一词形容发表论文在高校招聘中的作用。

(三)政策影响:激发学术创新潜力,新规减少学生迷茫

“破五唯”政策之下的种种措施总体上加强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自信心,使得部分博士研究生更加愿意尝试研究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术问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接触更多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受访者也提到“破”而未“立”会造成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迷茫甚至倦怠。

1.沉下心来作研究。“沉下心来”是受访者提到的高频词汇,大部分受访者谈及在取消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硬性要求之前,评价导向使得大家纷纷重视发表论文,而疏于对于真问题的思考和缺少规范的科研训练,而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后,部分博士研究生能够沉下心来做研究,而不是为了毕业做无用的论文成果堆砌工作。M2认为:“不强调硬性成果要求,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深层的理论问题,探究合适的问题。”

2.“破”而未“立”,产生迷茫。当前,清华大学已明确提出“破五唯”,但是新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还未明晰,论文依然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创新学术成果、良好学术生态而破除“五唯”,另一方面是更为严格的学术要求,部分受访者提到论文发表是对当前成果的肯定,有助于学术效能感的提升,不唯论文后仍不清楚如何评价学术成果,短期内也难以达到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要求,从而迷茫。T6:“因为攻读博士学位就是科研训练的过程,我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发表一些文章,的确达不到一定高度,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是一个收获、一个认可、一个肯定,所以说我觉得发表论文其实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挺重要,但是现在取消的话,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3.注重实干,守正创新。在新政策之下关于博士研究生生涯的规划方面,几乎所有的受访博士研究生更着眼于当前的研究课题,表现出重视实干的精神。对于部分博士研究生来说,“破五唯”政策给了大家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能够优先做好全盘设计和长远计划,再考虑论文呈现问题。M2:“优先投入重要问题上面,再考虑成果呈现,对科学和工程问题解决更有利。”

更多的博士研究生提到了“当下的工作”,政策大方向的转变是长远的,而短期目标仍是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抓手,是不可懈怠的。L10:“我觉得整体上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实现小目标,最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可以看出,在实践层面,“破五唯”政策下博士研究生的具体规划变动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科研训练上,在具体的创新成果产出方面仍然偏重论文的形式,这也是旧政策影响下的路径依赖体现。

Z1:“博士研究生毕业大论文要有支撑,前期就得有文章。比如说大论文去掉前言、结论等,论文主干有三四章吧。尽量一章有一篇论文支撑吧。”

四、建议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清华大学1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挖掘清华大学“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意愿的影响。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从“政策认知”“政策落实”“政策影响”三个方面总结提炼,发现该校“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影响呈金字塔模型(图1)。依据该模型,作者为高校深入落实“破五唯”相关政策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图1 清华大学“破五唯”政策对博士研究生影响的金字塔模型

1.在政策认知层面,扩大认知。博士研究生最关注“破五唯”政策中的“唯论文”部分,因为这部分政策与学生的科研和毕业息息相关。多数受访者获知学校不再将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获取学位的硬指标,而趋向于关注学生的科研代表作(包括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部分受访者还提到科研与国家需求和社会价值紧密衔接,对“破五唯”政策的深意有一定理解。然而多数受访者对于“破五唯”的完整政策尤其是学校采取的具体举措还知之甚少,这也体现出学校在相关政策普及和措施下沉力度方面尚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学校可以专门针对“破五唯”的相关政策开展集体宣讲、文章推送以及师长答疑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政策普及,解答学生的疑难关切,收集学生的政策建议,这将对“破五唯”政策的全面落地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在政策落实层面,呈现出“因院系、因专业、因导师、因课题组”制宜的多样化路径。总体原则是丰富学术评价指标体系:从过去关注论文数量转变为论文、报告、作品、专著、专利多样化创新成果认可模式;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方面,多数院系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指标化培养模式,而是进一步注重过程化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尝试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新领域,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响应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将其作为评奖评优重要参考;各院系拓宽思路,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博士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破五唯”相关政策在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其在落实过程中也衍生出诸多问题:比如部分院系存在“隐性”的论文数量指标,即由导师和课题组约定俗成的论文发表要求,这导致在“破五唯”政策大环境下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压力不降反增;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聘过程依旧存在“五唯”导向,这让他们对于自身的择业前景产生了隐忧。建议高校加强“破五唯”的实施力度和覆盖广度:针对一些院系和课题组存在的“隐性”论文发表指标要求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切实落实“破五唯”政策要求;同时倡导各高校构建新型高校教师择业评价标准,聘用高校教师“破五唯”,让“破五唯”政策措施贯穿博士研究生求学和择业各个阶段。

3.在政策影响层面,要进行准确的科研定位。多数受访者表示“破五唯”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他们从事挑战性、创新性研究的意愿,也促使他们从更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科研。也有部分博士研究生表现出“放弃论文发表,科研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基于此,高校实施“破五唯”政策应该具有针对性,进一步细化,拒绝政策落实“一刀切”,要针对学科特征和院系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落实举措。不“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发表论文依旧是学生进行学术训练、总结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需要正确对待论文的价值,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高质量论文,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进一步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高校作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对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战略堡垒作用。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破五唯”政策,是当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教育发展的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7]。关于高校“破五唯”政策成效与影响的研究还需深入:丰富研究方法,扩展样本数量,质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等。

猜你喜欢

院系清华大学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