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标教学实施情况(二)课时开设不足,评价督导还需加强

2023-07-04熊雪亭王德俊张宏杰田俊南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标学分学业

熊雪亭 王德俊 张宏杰 田俊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自颁布以来,已经实践了5年有余。在这期间,课标经历了2020年的修订、《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诞生,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采用新课标、新教材开展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几年过去了,大家在践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新课标方面总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们围绕相关问题对部分省市级教研员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

课标要求的课时、学分落实情况

熊雪亭:课标要求的课时是54课时,修完两个模块共3学分。从我所在区域的落实情况来看,课标要求的课时、学分落实情况整体良好。绝大部分学校在安排教学时能够满足54课时、学生修满3学分的要求,但也有极少数学校不满足3学分或超过3学分达到4学分的现象。

王德俊:四川省是在2022年9月正式进入新课改,信息技术实行的课程设置方案是三个学期,即高一年级下期、高二年级(上、下期),每学期18学时,每周1学时。截至目前,多数学校开设了每周1课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有部分学校开设的是每周0.5课时,还有部分学校这学期没有开设。2022年9月以前,实行的是高一年级(上、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2学时。

张宏杰:在东莞市参与调查的49所高中里,有41所学校只在高一开课,有8所学校同时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课。其中有38所学校平均每周1课时,有2所学校平均每周1.5课时,个别学校平均每周不足1课时。在高二开课的8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全年开设,平均每周0.5节课,另外两所学校仅在高二上学期开课。

田俊南:我校只在高一全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开课,每周1节,总计只有60学时,未完成3个学分的应有课时。

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熊雪亭:从本区域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能够开设必修两个模块的教学;必修模块1整体实施较必修2要好;必修2涉及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受到实验设备等教学环境方面的限制,教学缩水较为严重,这个模块的教学亟待加强。

王德俊:我所在的州只开设了必修两个模块的教学。

张宏杰:东莞市各普通高中已全部开设必修模块(包含必修1和必修2)。近两年,绝大部分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参与调查的49所高中学校里,有44所学校只开设了必修模块,有5所学校开设了选择性必修模块。根据各校课时安排、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情况,大约27所学校反馈课程实施效果良好,22所学校反馈实施情况不够理想。

田俊南:我校根据现有课时安排,只能勉强完成必修1模块(数据与计算)的教学。

课程倡导的项目教学的方式是否被广泛接受?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如何落实?

熊雪亭:课程倡导的项目教学的方式被广泛接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理论,并有意识地使用该方式进行教学。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落实方面:教师们能够有意识地学习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能在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导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等符合新理念的新型教与学方式方法;能够关注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提升;能够有意识地尝试采用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去评价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

王德俊:我州教师使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不多,原因为:

①每周1课时,开设项目教学难度很大;

②教师对项目教学的理解不足;

③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④学生、家长、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基本上只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其他时间没有安排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核心素养的落实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完成。

张宏杰:在我市参与调查的49所学校中,有1所学校将全部教学内容都开展项目式教学;有8所学校在大部分章节开展项目式教学;有32所学校在个别章节开展项目式教学;有2所學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教科书开展项目式教学;有6所学校暂未开展项目式教学。在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学校中,有14所学校已经开展了围绕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的落实,涉及教师对课标、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涉及教师对项目式学习本质、活动设计、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还涉及项目式学习的课时保障等问题,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项目式教学才能有效落地。

田俊南:正在被逐步接受,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通过每一个项目学习来落实。

课标要求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是怎样进行的?是否进行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或其他方式测评?

熊雪亭:按课标中的要求,采取理论测评、上机实践、平时表现三部分共同构成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我所在的区在每个学期末会安排一次统一命题的笔试考核,卷面满分为100分,笔试分数占最终学业水平成绩的50%;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订本校的上机考核方案,校内统一标准,上机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占学生学业水平成绩的40%;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和完成作业的表现(态度、质量等),授课教师给学生平时的成绩赋分,平时成绩满分为10分,直接加入学业水平成绩之中(占比10%)。

根据以上比例,核算出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百分制)。成绩高于等于60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上机和平时成绩可以继续保留,且可参加下一次区内统一笔试考核。

王德俊:2022年9月以前实行的是四川省统一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一下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机考试,学生完成客观试题和操作题,由机器评分,成绩为合格与不合格。2022年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四川省仍然实行全省统一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二下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机考试,由机器评分,成绩为合格与不合格。

张宏杰:目前,我市进行的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成绩的60%和终结性评价成绩的40%汇总计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总成绩60分以上(含)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最终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终结性评价采用上机测试的形式进行,由市教育局组织,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过程性评价成绩满分为100分,主要评价项目由出勤率、学生综合表现、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活动和阶段性评价四个方面组成,过程性评价具体实施方案由各学校制订。我市目前暂未开展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田俊南:江西省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5月统一进行,考试方式为机考;我校除组织学生参加省里的统一考试之外,暂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和其他方式测评。

义教课标的颁布,使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更加规范,同时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考虑二者的衔接?

熊雪亭:①首先要认识到衔接的必要性即学段有差异需衔接。虽然二者处在不同学段,但是总的育人目标是相同的,均是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育人目标相同,但不同学段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学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段也有很大差别。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上“知其然”的要求比较多,课堂形式也更加注重活动化、体验式;初中生的思维从具象向抽象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增加,既要“知其然”,也追求“知其所以然”,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思维活动成为课堂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注重思维深度、思维品质的发掘,社会上的两难问题、人生中的两难困境更能激发认知和深化情感。

②关注变化关注衔接。关注新课标带来的新变化,关注内容的重新排布,关注学段之间的衔接。义教信息科技课标的颁布,更新了相关的学科内容,增加了大量的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内容。高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迎接的准备,设计实施预案。

③有效实施衔接。要着手思考并设计实施策略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探索,实现无缝衔接。

王德俊:需要组织教师梳理义务教育与高中的课程标准,找到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层次;梳理义务教育的逻辑主线与高中的大概念,找到联系,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结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探索项目式、大单元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张宏杰: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情的预设基本上以零起点为标准设计,而义务教育阶段各版本地方教材中的内容也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交叉、重复。在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之后,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素养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等进行划分和界定,做好学段间的衔接,避免出现大量重复的现象。

高中课程内容围绕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设置,而义教阶段是依据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大逻辑主线设置,建议根据认识、理解、应用、改造数字世界的逻辑对义教和高中的课程内容进行统筹,对相关概念进行关联。

相关建议

熊雪亭:①高中课程名称调整为与义教一致,同时需要及时修订高中课标及教材,捋顺三个学段,明确各学段的内容、任务等,还需提供用于衔接的指导性材料,可初步尝试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并存,模块设立、评价要求可暂时不变,让师生及各部门慢慢过渡。

②完善教学环境,如配齐实验器材、开发并提供学科仿真实验平台等。另外,还需要成立学科教学督导检查部门,检查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情况,督促不达标的区域尽快完善教学环境。

王德俊:建议课程名称统一为信息科技,将大概念、逻辑结构、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形成K12统一。其教材形式可以在纸质版的基础上,用网络电子版补充,但网络电子版不是纸质版的电子化,而应该是对应模块的新内容、新技术的补充及对应的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应该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案例、专家引领、对应教学的基本软件与技术等。

另外,评价还要加强,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基本没有总结性评价,高中阶段有全省的合格考。应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形成一个K12的统一评价指导体系,要求市(州)一级必须进行信息技术(科技)课程的学年或阶段学业合格性评价,将信息技术(科技)课程的评价结果纳入到行政评价指标中,从而保证课程的开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学分恢复到4学分,这样一周可以2课时。高中学校的机房硬件多数比较陈旧,应该有专项资金来补充、更换。此外,应加大、加强教师专题培训,特别是边远地区。

张宏杰:为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建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也更名為“信息科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这两部分的学分为3个学分,总课时数为54课时,若每周1课时,则需要安排三个学期来学习两个必修模块的课程,一线教师在第4个学期里的工作量不好体现,而且根据反馈,项目式教学需要更多的课时保障,建议必修学分提升至4个学分,或者缩减相应内容。

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迅速,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亟须快速跟进,传统纸质教材受到制约,建议基于教学管理平台开发相应的数字教材和配套教学资源,通过集成考勤管理、作品收集、测验测试、自评互评等功能模块,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在践行新课程新课标的过程中,希望有长效的机制保证课时、学分的落实,希望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能有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定期开展关于新技术应用的专题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田俊南:建议采取相应政策和规定有效监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课时安排,以保证每学周2节课的开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对几位市级教研员及教师的访谈,我们对2017版的高中课标实施情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其中也反映出了一些普遍的现象。他们为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为课标的修订、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后记:本刊自2018年11月开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实施”专栏以来,5年间共讨论话题50余个,覆盖整个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的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为大家理解课标、实施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出台并逐步实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已经开始中期修订,一个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的工程正在展开,信息科技教学大有可为。

作为信息科学和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要阵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始终会坚持面向一线、面向教师、面向课堂,切实为广大信息科学和技术课程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服务,为信息科学和技术课程的建设、实施、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课标学分学业
艰苦的学业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学分美食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