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药企业P2 级生物实验室的设计探讨

2023-07-03姚玉成李敏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全柜排风压差

姚玉成,李敏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 222062)

1 问题的提出

2020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指出,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毒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1]。生物安全具体是针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生物因子,例如会危害人身健康、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在药企实验室中,如果存在病原微生物等的研究与操作,应注意此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防范化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动物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1]。药企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会涉及危险生物因子如病原微生物的操作等,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外泄造成人员感染和公共环境污染,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保障实验室安全有效地运作,在设计建造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 面。

2 法规对生物实验室的分类和要求

2.1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和分类

药企实验室在设计、建造前需要首先了解实验活动使用到的生物因子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等属性,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以便区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危险程度高低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保障水平BSL(Biosafety Level)高低。

为了在危险生物因子的生物安全分类方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常见做法,国家卫健委在2021 年12 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征求意见稿,拟将病原微生物分类与WHO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fective microorganisms by risk group)接轨,“按危害程度由高到低分为第四类、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2]。该病原微生物分类方法将危害性最高的划分为第四类(对应WHO RG4),其次分别为第三类(对应WHO RG3)、第二类(对应WHO RG2),危害性相对最低的为第一类(对应WHO RG1)。根据对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3]。这样,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分类高低次序划分就与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BSL 高低顺序相一致,便于记忆理解认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与病原微生物危险性分类相对应,例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危险性分类为二类的病原微生物。另外,为了区分动物和非动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以BSL-1、BSL-2、BSL-3、BSL-4 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包括从事动物活体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3]。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的命名上,通常其阿拉伯数字也会写成罗马数字,英文“BSL”也会写成 “Protection”(保护)的第一个字母“P”,例如BSL-2 实验室,也可称为BSL-Ⅱ实验室,或称为P2实验室。当然,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具体分级应用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例如,在普通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机械通风系统等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实验室[4],即“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也称“P2+”实验室(BSL-2 plus)。加强型医学BSL-2 实验室指在医学BSL-2 实验室中,设置缓冲间、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高效过滤等措施且有明确负压或压力梯度要求的实验室[5]。“P2+”实验室设计建造标准高于普通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P2 实验室),但是低于P3 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在进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的基础上,又根据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的传播途径等不同划分为若干类。GB 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规定,a 类指操作非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 类指操作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将b 类又细分为b1 类和b2 类:b1 类指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b2 类指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6]。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将其分为5 个类别,a 类、b 类、c 类分别对应前述标准a 类、b1 类、b2 类,d 类指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e 类指利用具有Ⅲ级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4]。

2.2 相关法规对建造生物实验室的要求

在法规要求方面,我国要求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依法取得批准或进行备案。新建、改建、扩建P3、P4 实验室或生产、进口移动式P3、P4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P3、P4 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新建、改建或扩建P1、P2 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兽医主管部门备案。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在相应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低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不得从事国家病原微生物目录规定应当在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降低研究、开发活动实施的风险[1]。

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压差具体数值要求,GB 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规定了生物安全主实验室(也称核心工作间)二级屏障的主要技术指标:BSL-3 中的a 类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为-30 Pa,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最小负压差为-10 Pa;BSL-3 中的b1 类主实验室压差分别为-40 Pa 和-15 Pa;BSL-4 实验室压差分别为-60 Pa 和-25 Pa。ABSL-2 中的b2 类动物主实验室压差分别为-30 Pa 和-10 Pa;ABSL-3 中的a 类(b1)类动物主实验室压差均分别为-60 Pa 和-15 Pa;ABSL-3 中的b2 类动物主实验室压差分别为-80 Pa和-25 Pa;ABSL-4 动物主实验室压差分别为-100 Pa和-25 Pa[6]。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规定:加强型BSL-2 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相对于相邻区域应为负压,压差不低于10 Pa[4]。T/CECS662《医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加强型医学BSL-2 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应对大气保持负压状态,核心工作间相对于相邻区域最小负压“不宜小于-10 Pa”[5]。

关于生物安全方面,中国GMP 规范及相关附录文件等也做了要求。例如,当使用或生产某些致病性、剧毒、放射性或活病毒、活细菌的物料与产品时,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和压差应当适当调整,防止有害物质外溢;必要时,生产操作的设备及该区域的排风应当作去污染处理(如排风口安装过滤器);致病性芽胞菌操作直至灭活过程完成前应当使用专用设施;炭疽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制品须在相应专用设施内生产;无菌制剂生产加工区域应当符合洁净度级别要求,并保持相对正压;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应当在专门的区域内进行,并保持相对负压;采用无菌工艺处理病原体的负压区或生物安全柜(BSC),其周围环境应当是相对正压的洁净区;有菌(毒)操作区应当有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7]。

欧盟在其GMP 及生物制品附录、高端治疗药品(Advance Therapeutic Medicinal Products)等文件也对规定有若干生物安全注意事项。例如,应使用专门的区域来处理在生产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的活细胞;应使用专用生产区生产致病性生物(如生物安全等级3 级或4 级)。正压区域应用于处理无菌产品,但在病原体暴露点的特定区域负压是因为要防止其外溢,因此是可接受的。当负压区或安全柜用于具有特殊风险(例如病原体)的材料的无菌处理时,应在其周围设置适当等级的正压洁净区。这些压差梯度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并通过适当的报警设置持续监测。应采取具体措施将制造病毒载体的设施与其他区域隔开。应证明隔离安排是有效的。应尽可能使用封闭系统,样品收集、添加和转移应防止病毒物质的释放[8]。

2.3 建造制药企业生物实验室的注意事项

药企实验室如阳性对照室、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动物实验室、细胞治疗实验室、基因治疗实验室、病毒载体实验室等,在设计建造时要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药企实验室常见的有或可能有生物安全要求的操作活动大致有如下方面:a.活菌操作:指涉及从样本中分离培养、菌株传代培养、扩增培养的实验活动;b.动物感染实验:特指以活菌感染的动物实验;c.样本检测:包括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 核酸提取、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d.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如不含致病性活菌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2]。此类具体实验活动所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要根据致病微生物危害程度来确定,具体可参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等规定。

生物安全实验室设立前应当按照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BSL。在药企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建造时,除了注意了解法律法规要求,还要树立生物安全风险思维意识。为了防止出现生物安全事故,要注意生物安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降低控制措施,消除生物安全风险隐患,从而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具体的药企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定级时,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安全、环保、舒适、节能、实用、适配等原则,量力而行。生物安全防护等级越高,通常意味着建造、运维能耗等成本越高,故风险分析评估不是大话空话,采取有效措施对策将生物安全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可,设计时不应低配高就,也不宜提倡过度高配。

当药企实验室操作仅仅接触到致病性危害较低的微生物等活性物质时,宜风险评估是否适合按P2实验室、P2+实验室设计建造,此类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官方报批手续上仅需要进行备案工作,且设计建造要求相对不高,建造运行维护成本适中,实验室建设项目易于实施落地。P2、P2+实验室在设计时要按照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规范要求,分析选址,根据具体操作流程过程要求确定实验室内部房间布局及空调暖通风口等设置,布局宜简洁适用,不要“迷宫”化,便于疏散逃生,便于实现理顺实验室内的人流、物流、气流(压差)关系。

P2 实验室应保证良好通风,宜设置机械通风,一般不使用循环风,温度宜18~ 25 ℃,相对湿度宜在30%~ 70%,室内动态噪声不超过68 dB(A),核心工作间平均照度不低于300 Lx,以便于实验室内操作人员舒适工作、保障实验正常进行。实验室核心工作间是从事病原微生物及样本暴露操作的风险区域,其入口宜设置缓冲间,缓冲间可兼做个体防护装备更换间[5]。在具体建造施工时,P2 实验室通常可以采用净化彩钢板隔断吊顶,实验室墙壁、顶板和地面均做到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腐蚀、可靠密封防止通过缝隙泄漏。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安装闭门器);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如设置门禁刷卡进入)。另外,药企通常接触使用较多的洁净厂房、净化区、空调净化系统等,在普通P2 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实验室洁净度等级及压差控制等配置要求,即可实现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P2+实验室)。药企P2+实验室要求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其技术难度不大、建造成本适当,在保护操作对象(样品)不受灰尘杂菌污染、保护人员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明显,故P2+实验室在药企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药企P2+实验室,宜采用全新风净化空调系统,送风排风均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设置相应缓冲间(气锁间),便于控制核心工作间室内洁净度等级及压差梯度,在房间气流压差设计上,既要注意避免核心工作间内污染空气外溢,吹(流)向非污染区,造成致病生物因子随风(气流)外溢泄漏,又要注意避免外界非洁净室空气流入洁净室内,造成核心工作区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

生物安全柜是P2、P2+等实验室的重要装备,生物安全柜的两个主要技术指标是流入气流流速和柜内气流模式,直接关系到对样品和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时,要注意生物安全柜选型。生物安全柜可以制造出特定的气(风)流“流场”,形成生物因子暴露操作区受控的气流流(风)向,在防止微生物气溶胶污染方面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微生物气溶胶是一种特殊的气溶胶,是由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其副产物。微生物气溶胶可如细颗粒物一样,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在呼吸道甚至肺部中积留滋生,其生物活性又使得微生物气溶胶较普通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威胁更大。

YY0569《Ⅱ级生物安全柜》指出,生物安全柜是负压过滤排风柜,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生物安全柜保护等级从严到松分为3 个级别(Class),Ⅲ级生物安全柜(即BSC-Ⅲ)要求最严格,其次分别为Ⅱ级B2 型(即BSC-ⅡB2)、Ⅱ级B1 型(即BSC-ⅡB1)、Ⅱ级A2 型(即BSC-ⅡA2)、Ⅱ级A1 型(即BSC-ⅡA1),保护要求相对最低的是Ⅰ级生物安全柜(即BSC-Ⅰ)。需注意的是,法规标准上没有Ⅳ级生物安全柜,Ⅲ级生物安全柜即可应用于P4 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型),也可用在P3 等实验室[6]。

BSC-Ⅲ生物安全柜是全密闭、不泄漏结构的通风柜,人员通过与柜体密闭连接的手套在安全柜内实施操作,下降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安全柜内保护安全柜内实验物品,排出气流经过两道高效过滤器过滤或通过一道高效过滤器过滤再经焚烧处理用于保护环境。

BSC-Ⅱ生物安全柜有前窗操作口,操作者可以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下降气流用以保护安全柜内实验物品,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安全柜以保护环境。其中,BSC-ⅡB2 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平均最低流速为0.50 m/s,下降气流和流入气流是全排风无循环,且排风不允许回到实验室中。BSC-ⅡB1 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平均最低流速为0.50 m/s,下降气流和流入气流大部分外排(约70%)。BSC-ⅡA2 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平均最低流速为0.50 m/s,下降气流和流入气流小部分外排(约30%)。BSC-ⅡA1 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平均最低流速为0.40 m/s,下降气流和流入气流小部分外排(约30%)。BSC-ⅡB2 和BSC-ⅡB1安全柜均需要外接室外排风机,BSC-ⅡB2 排风量相对较大,能耗大。BSC-ⅡA2 和BSC-ⅡA1 安全柜可以不外接排风机,BSC-ⅡA2 相比BSC-ⅡA1来说,其操作口吸入气流流速相对更快,防止安全柜内污染气流外溢更有保障。

BSC-Ⅰ生物安全柜有前窗操作口,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排出气流经高效过滤器排出安全柜保护环境。但是,BSC-Ⅰ没有设置经高效过滤的下降气流,安全柜内样品没有百级洁净层流保护。

药企P2+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柜选型时,考虑到该类实验室要求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达标,如D 级(ISO8 级)或C 级(ISO7 级)等,要注意安装有生物安全柜房间的室内洁净度和房间压差稳定,可以选用自带排风风机及高效过滤器的BSC-ⅡA2 安全柜,这种安全柜开关机对房间压差波动影响不大,当然,为了防止BSC-ⅡA2 安全柜自带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发生故障,导致有害生物因子泄漏到室内污染房间,当使用BSC-IIA2 型生物安全柜时,宜通过排风罩将安全柜顶端排气口出风直接就近引导排出房间。如果室内安装了其他更高等级的生物安全柜,例如BSC-ⅡB1 安全柜,因为此类安全柜需要外接单独的室外排风机,安全柜开启时其室外排风机连锁开启,房间总排风量随即增大,如果房间送风量不增大补偿排风,房间压差就会向下波动,同理,如果关闭安全柜,室内排风量减少,房间压差就会向上波动;如果要让房间压差稳定,房间送风量与排风量就需要考虑自控连锁、同步变化,补偿排风量变化的影响,增大房间压差稳定控制的复杂性。

安装有生物安全柜的房间,不仅要关注相邻相通房间之间的压差大小及风向,而且需要关注在同一个房间内部的室内气流风向,减少室内的气流死角及涡流发生。考虑到生物安全柜内有致病的生物因子(气溶胶),虽然正常情况下生物安全柜内空气相对房间处于相对负压,其内部气流不会反吹溢出,但是在安全柜外部不良气流干扰、人员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时,不排除生物安全柜内气流外溢风险。实验室内的污染空间,主要在生物安全柜、动物隔离设备等操作位置,而清洁空间主要在靠门一侧,一般把房间的排风口布置在生物安全柜及其他排风设备同一侧,把房间的送风口布置在另外一侧。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上送下排气流组织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控制远优于上送上排气流组织形式,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气流组织设计时宜优先采用上送下排方式,当不具备条件时才考虑采用上送上排方式。在进行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时,对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要精心布置,使室内气流合理,有利于室内被污染空气的排出。在安装有生物安全柜的房间室内风口布局时,应让房间顶棚高效送风口适当远离生物安全柜,房间排风口靠近生物安全柜设置,让操作人员处于上风向,生物安全柜(前窗操作口)处于下风向,这样房间室内风向就会从相对干净区流向污染区,安全柜前窗操作口即使发生污染气流偶然外溢,也会被房间室内气流吹离操作者,流入排风口,增加安全保障水平。

另外,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建造宜注意面积、距离尺寸等方面的要求。例如,考虑到生物安全柜设备安装、维护、使用及室内气流合理、顺畅,放置单台生物安全柜的核心工作间空间大小不要局促,应合适足够,面积宜大于10 m2,每增加一台安全柜,操作间的面积也宜相应增加10 m2以上;生物安全柜背面、侧面与墙面的距离宜留出至少300 mm 空间,安全柜顶部与吊顶的距离也宜大于300 mm;生物安全柜安装位置宜保证其前窗口处与对侧实验台之间的距离大于1.5 m,与对侧墙之间的距离宜大于2 m。P2+实验室的排风系统需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高效过滤器宜就近安装在靠近室内排风口处,气流组织上送下侧排时,带高效过滤器的排风口的下边沿距离地面约100~ 150 mm,其上边沿距离地面小于600 mm,这样室内排风口低于工作面高度,有利于室内被污染空气的排出。为了使排风管道保持负压状态,排风机宜设置于靠近室外排风口的地方。室外排风机排气口位于下风向,高出室外屋面(2~ 3 m以上),且远离空调新风口(间距12 m 以上)。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室内净高不宜低于2.6 m,设备层净高不宜低于2.2 m[6]。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核心措施,是通过排风保持室内和生物安全柜内的负压(相对负压),所以排风机是关键设备之一。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区应设置备用排风机,备用排风机应能自动切换,切换过程中应能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和定向流;排风与送风连锁,排风先于送风开启,后于送风关闭,有效防止室内危害生物因子外溢[6]。屋面排风机出风口不宜采用易产生反吹向下气流的普通伞形防雨风帽,宜选用圆锥形风帽(或方锥形风帽),风帽出风口气流均垂直向上吹出,避免存在风向朝下吹的反弹气流。关于生物安全柜实验室是否设置单独的废物通道问题,如果废弃物数量多、污染大、不易密封,滞留在室内易造成污染,应设专用废弃物通道及时传出,否则宜简洁化,分阶段共用物流通道即可。

3 示例说明

图1 是药企P2+实验室布局及通风示意图,该药企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等级为加强型二级,实验室套间组合采用气流风压主导的“滑梯”式的简洁布局,通过逐间递进的理念方式,大致分为3 大区域,清洁区有一更间和准备间,半污染区有二更间和缓冲间,污染区为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将污染风险最大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布局在最里侧,相对室外大气压差约为-40 Pa,其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的缓冲间为梯度气锁(cascade airlock)设置,其相对室外大气的压差为-25 Pa,其气压高于核心工作间(-40 Pa),低于二更间(-10 Pa)。考虑到一更间作为未受危害因子污染的清洁区,将一更间做成正压气锁(bubble airlock),其气压高于两侧相通房间,阻断两侧空气相互流通。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严防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含有危害生物因子的污染区空气的外溢,并能够防止外界空气对实验室内部产生不利干扰污染,既不让实验室内部空气流出到外界,又不让外界空气流入实验室内部。该药企P2+实验室采用全新风洁净送风系统,室外新风经过中央组合式空调机组AHU(air handling unit)的初效过滤段、表冷段、风机及均流段、加热段、加湿段、中效过滤段等,送风至各房间上部顶棚处的高效送风口,实验室内气流组织主要采用上送下侧排形式,让各房间内气流风向均从门口(入口)区域吹向房间内侧,室内排风口处就近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可有效防止排风管道内部受到污染。否则,如果只将过滤器安装在排风管道上,远离房间室内排风口的话,排风管道内部由于不易清洁消毒,易导致过滤前的室内污染物在排风管道内发生滞留积累。该布局选用BSC-IIA2 生物安全柜,安全柜顶部自带排风高效,在其安全柜顶部出气口就近安装排气罩,该排气罩排气量略大于安全柜顶出气量,排气罩能够有效罩(套)住安全柜顶排口即可,保持合适透风间隙,不用密封连接,这样安全柜开机或关机,房间送风量、排风量均不发生变化,故此安全柜开关机均不会对房间压差造成不良波动,有利于该P2+实验室整体压差系统的稳定可靠。

图1 药企P2+实验室布局及通风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layout and ventilation of P2+pharmaceutical lab

4 结束语

根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通常会构筑多道防线。例如,第一道防线为生物安全柜等设备装置自身的密闭性、不外泄性,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第二道防线是当危害生物因子偶然发生外溢(溅)出安全柜等设备装置时,有应急预案能够及时进行人工处理,有条件的可以安装有害生物因子泄漏自动监测装置,并将对外溢出的危害生物因子灭活;第三道防线是整个实验室的气密性、气流组织、负压环境,让即使外溢(溅)出生物安全柜且没有及时就近消毒灭活的危害生物因子气溶胶,也能及时经过滤排出实验室,不污染危害操作人员,防止出现不经空气过滤处理就泄漏出实验室的污染事故。构筑好第三道看守防线,在实验室设计建造时要特别关注房间布局和送风、排风通风工程,根据实验室建筑的结构特点,宜就近开设风井(道),划分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排风管道系统做到距离宜短不宜长、弯头宜少不宜多,风管变径、拐弯处宜顺畅空气流线,符合空气流动规律,排风系统宜分开少合并不宜过分庞杂,减小系统阻力,降低系统噪声,防止相互间风量风压不利干扰,让实验室气流稳定、可靠、持续地从清洁区流向半污染区、污染区,让生物危险风险高的设备、物品、区域始终尽可能处于下风向,让室内气流及相通房间气流均最大限度地由被污染风险低的空间(区域)流向被污染风险高的空间(区域),气流组织设计能够最大化有利于室内污染空气及可能被污染空气的排出,抓住这个关键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布局及通风系统尽可能做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本质安全,并结合其他专业如给排水、配电、消防等,将生物危害风险始终控制在可接受程度。

猜你喜欢

安全柜排风压差
建筑排风隔热外窗冬季结露机理与防治
生物安全柜运行要求及现场检测调研*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基于STM32的室内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与排风系统
排风热回收对地铁空调机组性能提升的仿真分析
生物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模拟及优化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二维气体动力学中压差方程的特征分解和简单波
基于改进经济压差算法的主站AVC的研究
浅析滤纸透气度与初始压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