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劳动课程内容,打造“生活好味道”
——小学中低年级主题式食育活动探索

2023-07-01毛凯琪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食育食材美食

□毛凯琪

食育即关于饮食行为的教育,是以食物及相关知识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围绕饮食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融合“五育”的综合性教育。然而,走进小学课堂,却发现食育活动中作品摆拍代替学习活动、讲授代替实践、结果代替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出教学观念落后、学习方式陈旧、评价重结果等问题。

如何消除这些现象,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等特点,设计了以“生活好味道”为主题的系列食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自觉继承和弘扬优秀的饮食文化。

一、“三合”架构:主题式食育活动的类型

学校以“生活好味道”为主题,着眼于学生的具身体验和综合发展需求,对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学校融合各学科知识,结合节气知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了“三合”架构,设计了“爱的鸡蛋宴”“好味知时节”“杭州好滋味”等系列主题。

(一)融合学科,促进综合发展

学校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围绕一个主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对食育活动主题内容进行统整处理和科学重组,指向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学校融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开展食育活动——“爱在行动·爱心早餐”。即以“做早餐”的食育活动为载体,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父母多爱我》一课,让学生感悟隐藏在早餐背后的父母的辛劳;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美食》一课,让学生了解鸡蛋的各种烹饪方法,如炒、煎、煮、蒸等,从营养搭配、口感味道等方面设计鸡蛋宴;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采购新鲜的食材,动手做一做创意美食,摆出精美的造型。

在跨学科的食育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真实的问题,使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结合节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纵向推进食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感受劳动带来的辛苦与快乐。

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农田,根据节气变化规律开展系列食育活动。例如:在“田园小农夫”食育活动中,鼓励学生走向田地,让他们在劳动中躬身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结合春分节气,让学生进行播种,了解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的标志,感受“春分有雨家家忙”的道理;丰收之后,让学生到校门口贩卖劳动成果,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使学生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三)联合生活,形成真实体验

学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中的日常劳动任务和当地的饮食特点设计主题式食育活动。具体而言,学校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任务为导向,使家庭食育日常化,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各年级的家庭食育清单开展主题式食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礼仪。

例如,在“杭州好滋味”食育活动中,学生以杭州饮食文化为主,以品尝和制作不同美食为切入口,体验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做“定胜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成立美食小分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美食故事分享会,了解“定胜糕”背后的文化内涵,再以个人分享、小组制作、同伴互评等形式开展学习。

学生以这些活动为契机,走进厨房动手制作食物,提升劳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美食的来之不易,形成了尊重劳动成果、杜绝浪费食物的意识。

二、四大任务:主题式食育活动的内容组成

学校围绕健康饮食观念、食品安全意识、食物烹饪活动以及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设计主题式食育活动,具体包括“知味”观、“后厨”计、“品食”礼、“拾趣”令等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一)任务一:“知味”观

1.食物的秘密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食物的相关知识,如种植方式、储藏条件、制作方式等。

2.好味知时节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农时、时令食物、食材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丰收水果宴”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秋分相关的知识,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带领学生了解应季的水果及营养成分,学习挑选新鲜水果的方法。

(二)任务二:“后厨”计

1.一起下厨房

师生一起挑选食材,学习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例如,在“丰收水果宴”主题活动中,师生分工合作,设计创意水果拼盘,并融入特定的寓意。学生在下厨房的过程中,学习必备的生活技能,并将之前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形成对真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2.田园小农夫

学校开设农田,让学生尝试在种植园内参与种植,体验劳动的辛苦。

(三)任务三:“品食”礼

1.就餐的礼仪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餐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用餐礼仪。

2.寻味知感恩

教师引导学生感恩食材的生产者、制作者,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例如,在“丰收水果宴”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习用餐礼仪、待客之道。师生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水果点心,感恩自然、感恩家人。

(四)任务四:“拾趣”令

1.家政俱乐部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烹饪器具,与学生一起布置“厨房小天地”,增加动手的乐趣。例如,在“丰收水果宴”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参观“家政俱乐部”,学习相关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美食。

2.有滋又有味

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亲手制作的美食带来的乐趣。

学生通过四大任务,从了解相关知识、准备食材、学习操作到动手实践、享受成果,充分体验了食育课堂的快乐。

三、四步推进:主题式食育活动的过程开展

“生活好味道”主题式食育活动依照任务驱动、学习操练、实践优化、拓展迁移四个步骤依次推进。

(一)任务驱动

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食育活动的积极性。在食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链接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形成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例如,在“学校一日大厨”主题活动中,教师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契机,设计了如下活动:很多同学觉得学校的午餐不合胃口。现在,就由你们自己来设计心中的理想午餐,方案得到采纳的同学将被评为“学校一日大厨”。实践证明,用真实的问题驱动学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食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习操练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从正确认识、行为能力、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四个维度对食育课程进行设计,包括设计主题目标、食育清单、评价维度三个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优秀的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精神,学校按照教材及《钱塘区中小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清单参考项目》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设置了每个年级的食育清单。由此,学生能清楚、直观地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劳动内容及要掌握的劳动技能。

(三)实践优化

在食育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助,分享各自的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对照优秀实践案例,更新自己的“食育档案”,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学生经过“小组设计—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进行优化—再次实践”系列迭代活动,总结“食育档案”。

(四)拓展迁移

教师利用主题式食育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延伸活动效果,使学生不断深化自我认识,不断丰富体验,提升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习得的知识及方法开展下一个食育活动。

例如,在“学校一日大厨”主题活动后,学生会发现菜品成本控制、营养搭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交流,对菜品进行优化,最后形成本小组的午餐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到午餐制作的不易,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这些理念还将延伸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生活好味道”系列主题式食育活动结合“一期、一月、一年”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阶梯评价,充分发挥了食育活动的价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将零散的内容按主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食育食材美食
我是“食育”小画家
巧用食材铺“地锦”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有ID的放心食材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