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中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2023-07-01戴振福郭凤梅施含笑

农业装备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扬麦成穗率赤霉病

沈 静,戴振福,郭凤梅,施含笑,常 琳

(扬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镇江 212200)

小麦作为扬中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5 113.3 hm2。为了提高本地小麦生产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及抗逆能力,2021—2022 年,组织引进8 个适合扬中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有推广潜力的小麦品种进行比较实验,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田块位于扬中市八桥镇永福家庭农场,试验点田块交通便捷,排灌方便,地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机收割统一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确保秸秆粉碎质量,秸秆全量还田,耕深14~16 cm,旋耕2 次。

1.2 试验材料

选用镇江市本地种植、推广潜力大、抗逆性强的8 个高产小麦品种,分别为:扬麦23、扬麦33、农麦88、镇麦168、镇麦12、镇麦15、镇麦18、镇麦15120,其中镇麦15120 尚未审定。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置8 个处理,重复4 次,设重复1 全程不打杀菌剂(除草,防虫不防病)作对照,供田间抗病性测定。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小区间留1 m 走道隔离,四周留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播种:8 个小麦品种均于2021 年11 月4 日开沟后人工条播,间距20 cm,播量均为150 kg/hm2,播后人工盖籽。

肥料运筹:2021 年11 月2 日基肥施45%复合肥(15∶15∶15)600 kg/hm2+尿素97.5 kg/hm2,2021年11 月30 日左右苗肥施尿素150 kg/hm2,2022年3 月4 日拔节孕穗肥施钾肥150 kg/hm2+ 尿素150 kg/hm2。全生育期肥料用量折合纯N 为273 kg/hm2、P2O5为90 kg/hm2、K2O 为135 kg/hm2。

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后用47%异丙隆·丙草胺·氯吡嘧磺隆封闭除草。2022 年3 月1 日返青期施用50%异丙隆3 000 g/hm2+30%甲基二磺隆300 g/hm2+20%优麦达750 g/hm2+50%双氟磺草胺225 g/hm2防治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2022 年4 月3 日施用24%井岗霉素A 600 g/hm2防治纹枯病。2022 年4 月11 日孕穗至扬花期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 g/hm2+10%噻虫高氯氟300 g/hm2防治赤霉病和蚜虫。2022 年4 月25 日施用氰烯*戊唑醇750 g/hm2赤霉病二次防治。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

调查8 个小麦品种各关键生育期的苗情,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

由表1 可知,8 个小麦品种的基本苗数为265.50 万~366.75 万株/hm2,高峰苗数为1 552.50万~2 020.50 万株/hm2,成熟期穗数为440.70 万~475.50 万穗/hm2,成穗率为22.12%~30.51%。其中,扬麦23 的基本苗数最多,镇麦12 的基本苗数最少;镇麦15120 的高峰苗数最多,镇麦168 的高峰苗数最少;镇麦168 的成穗率最高,镇麦15120 的成穗率最低。

总体来说,播期早基本苗足,冬前茎蘖多,成穗率低,不同品种有效穗稳定在450.00 万穗/hm2左右。扬麦23、扬麦33、农麦88、镇麦15 和镇麦15120冬前分蘖多,均在975.00 万株/hm2以上,而镇麦168、镇麦12、镇麦18 较前述冬前分蘖少,为250.00 万~300.00 万株/hm2;春发能力较强的品种有镇麦12、镇麦15120、镇麦168、扬麦23,开春后新增分蘖504.00 万~633.00 万株/hm2,扬麦33、农麦88、镇麦15、镇麦18 开春后新增分蘖367.50 万~445.50 万株/hm2。可见扬麦33、农麦88、镇麦15 冬前分蘖能力较强,春发能力一般,成穗率相对较高为25%~27%。扬麦23、镇麦15120 虽然冬前分蘖能和春发能力强,但是成穗率低为20%~23%;镇麦168、镇麦12 冬前分蘖不如上述品种,但春发能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为26%~31%,镇麦18 冬前分蘖略弱,春发不强,但成穗率较高30.10%,仅次于镇麦168的30.51%。

2.2 农艺性状

2.2.1 不同小麦品种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

分别于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在各试验区选取100 株植株,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0 株进行考苗,抽穗期测定小麦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小麦的叶面积=叶长×叶宽×0.83;成熟期测定植株株高、节间长度、小穗结实排数、穗数、粒数。

由表2 可知: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在2.72~3.91。扬麦33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为3.91,高于其他品种,镇麦12 次之,叶面积指数为3.90,镇麦15120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低。

表2 不同小麦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

2.2.2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的各节间长度

有研究表明,基部节间形态特征与倒伏相关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第二节间、第一节间、第三节间[3]。基部节间长度与植株抗倒伏程度呈负相关。由表3可知,品种株高在72.82~76.69 cm,扬麦33 最高为76.69 cm,镇麦15120 最矮为71.38 cm。基部第二节间长度为6.55~8.40 cm,扬麦23 最短,镇麦15120次之,扬麦33 最长。穗长为6.71~8.51 cm,镇麦15120 最短,镇麦15 最长。

表3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各节间长度

2.2.3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4 可知:退化小穗数为2.87~4.17 粒,农麦88 退化小穗数最多,为4.17 粒,镇麦12 退化小穗数最少,为2.87 粒,其他品种居中。每穗排数为14.17~17.01 排,扬麦33 最多,为17.01 排,镇麦15120 最少,为14.17 排,其他品种居中。每穗结实总小穗数为26.08~32.20 粒,扬麦33、镇麦12 和镇麦15 三个品种在30 粒以上,镇麦15120 最少,为26.08 粒。千粒重为43.69~54.76 g,镇麦12 最高,为54.76 g,镇麦15 第二,为53.29 g,镇麦18 第三,为51.49 g,其他品种均在50 g 以下,以扬麦23 最低,为43.69 g。

表4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对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8 的穗数最多,扬麦33 的每穗排数最多,扬麦33 的每穗结实总小穗数最多,镇麦12 的千粒重最高,扬麦33 的理论产量最高。

根据实际测产结果可知,8 个小麦品种的实际产量为5 582.55~7 505.40 kg/hm2,扬麦33 的产量最高,扬麦23、农麦88、镇麦12、镇麦15 和镇15120的产量都在6 000 kg/hm2以上。

2.3 不同品种赤霉病病害差异

由表5 可知,对未药剂处理的自然发病小区赤霉病病害调查,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抗逆性不一致,扬麦33、镇麦18 发病较轻、抗性强,病指分别为0.037 5、0.075 0;扬麦23、镇麦15 抗性较强,病指分别为0.141 7、0.147 3;农麦88、镇15120 抗性一般,病指分别为0.283 5、0.294 6;镇麦12、镇麦168 抗性较弱,病指分别为0.394 6、0.564 1。

表5 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差异

2.4 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指标

2.4.1 籽粒品质

由表6 可知,8 个小麦品种的出粉率为66.8%~72.4%,扬麦33 最低,镇麦18 最高。白度为77.05~80.35,镇麦12 最低,扬麦33 最高。容重为786.05~819.23 g/L,镇麦18 最低,扬麦23 最高。硬度为64.75%~75.05%,扬麦33 最低,镇麦168 最高。蛋白质含量(干基)为10.54%~1.78%,扬麦33 最低,农麦88 最高。

表6 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

2.4.2 面团流变学性质

由表7 可知,8 个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为24.00%~25.75%,镇麦12 最低,扬麦23 最高。湿面筋指数为90.69%~97.62%,扬麦23 最低,农麦88最高。沉淀值为59.2~74.3 mL,镇麦18 最低,农麦88最高。面团吸水率为58.4%~68.1%,农麦88 最低,镇15120 最高。面团形成时间变化为1.8 ~3.2 min,扬麦33 和镇麦168 最低,农麦88 最高。面团稳定时间变化为1.6~8.7 min,镇15120 最低,镇麦15 最高。面团软化度变化为32~75 FU,农麦88 和镇麦15 最低,镇15120 最高。面团粉质质量指数变化为39~120,扬麦33 最低,镇麦12 最高。面团延展性变化为122.3~138.11 mm,扬麦33 最低,镇麦168最高。面团最大拉伸阻力变化为419.71~658.65 EU,扬麦33 最低,扬麦23 最高。

表7 不同小麦品种的面团流变学性质

3 结 语

试验结果表明,扬麦33、扬麦23、镇麦12 和镇麦15 的产量位居前列,主要得益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扬麦33 基部第二节间长度最长、株高构成指数小,最易倒伏。扬麦33 和镇麦18 的赤霉病抗性表现最好,镇麦168 表现最弱。

综合比较供试品种的产量及品质各项指标,扬麦33 虽然产量高,但品质差,扬麦23、镇麦12、镇麦15 和镇麦15120 的产量水平、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性质较为突出,适合扬中本地种植。镇麦18 虽然品质好,但是产量最低,其稳产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扬麦成穗率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