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纸、谱曲、演奏样样在行,80岁老人热爱生活不止步

2023-06-30潘谦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刻纸谱曲飞云

潘谦

刻纸创作,记录平凡的故事

一把刻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一丝妙想,80岁的苏云轩耐心地刻画出一幅幅细腻而逼真的画作,诉说世间百态,留下历史发展的印迹。

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苏云轩就把业余时间大都放在了刻纸这个爱好上。从临摹书上的画作开始,身边的花鸟、风景、人物渐渐都成了他刻画的主题。经过反复地研究、学习、苦练,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我的作品展现的都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苏云轩说。

以前苏云轩在商业局工作,去商店、门市部、食堂、餐馆等处时,他总会仔细观察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空闲的时候,他就琢磨如何构图,以便生动地反映这些人物形象。有时没有好的思路,他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睡到半夜,灵感突然蹦出来了,他会立即起床创作。

苏云轩有一个半个巴掌大的本子,上面粘贴着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报纸上发表的刻纸作品。“旅舍前台服务员为住客缝补脱落的扣子”“餐馆门口店员搀扶盲人进店”“巷子口送菜员把蔬菜送到残疾人手上”……这些作品展现了人物的淳朴之美,讲述了一个个诚信经营、服务周到的故事。

自学乐器,享受音乐的魅力

苏云轩自小便钟情于乐器。7岁那年,苏云轩跟着父亲从湖北鄂州搬到了飞云山脚下。一次砍柴时,他用山上的竹子做了一支笛子,自己摸索着吹奏。这是苏云轩的第一件乐器。

“1965年,我被抽调到商业局负责文艺宣传工作,那会儿才正式入门。”苏云轩告诉记者,接触文艺宣传工作后,他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乐理知识。

基础薄弱,只能勤加练习;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只能和别人对比后再改进。他每天都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翻开曲谱独自练习,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自己练完后,再跟乐队合奏,错了就重来。就在一次次重来中,从笛子到箫,从葫芦丝到二胡,苏云轩渐渐掌握了多种管弦乐器的演奏技巧,水平不输专业人员。

2002年退休以后,苏云轩的时间变得充足,这给了他自制乐器的条件。有一次,他和老伴在公园锻炼时偶然捡到一根竹子,竹身泛着淡紫色,上面有累累“泪痕”,诗意与美好并存,不禁让他想起自己儿时做的竹笛。于是他将这根竹子带回了家。砍去两头,留下5节,里面掏空成内膛,外面用烧红的螺丝刀烫出气孔,然后打磨竹节,串好笛穗,绑上扎线,一支笛子便制成了。

不单竹笛,苏云轩还用水管自制了一支笛子。只见他从绒布袋中取出一支黑色笛子,顺手便吹奏了一曲《化蝶》,笛声宛转悠扬,如泣如诉。这般美妙的声音竟是从一根“水管”中吹奏出来的,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谱曲作词,歌颂生活的美好

“天天演奏别人的曲子,我觉得没什么新意,就想更上一层楼,演奏自己的曲子。”玩了十几年管弦乐器后,苏云轩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谱曲、作词上。有十几年声乐知识和演奏经验的积淀,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要领。

1993年,他参与作词的歌曲《瞬间闪光》獲得“全国工人歌曲征歌”金奖。当年的那本获奖歌曲集他保留至今。虽然上面手写的字迹已经淡去,但他的创作热情持续至今,而且有越燃越旺之势。

“江滩春回归/日月入怀心儿醉……”节奏欢快、曲调优雅的歌声从苏云轩口中吟唱出来。这首他独立谱曲、作词的《黄石好山水》,融入了黄梅戏的元素,用黄梅戏的韵味展现黄石的半城山色半城湖。

为了谱写《黄石好山水》,苏云轩专程到澄月岛看夕阳染红磁湖,看东方山上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林荫小道上,看重峦叠嶂、水天一色的仙岛湖……欣赏四时之景,感受城市变迁,从中找寻创作的灵感。

苏云轩最近的作品《飞云洞》前后修改了十几次,现在已经接近创作尾声。在飞云山脚下住了近30年,他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飞云山上,四季之美各有千秋: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飞瀑千尺、秋天落英缤纷、冬天银装素裹。

一幅幅绮丽的画卷,在他的脑海里扎下了根。“高山流水垂千尺,山泉尽流飞云洞”,他记忆里的飞云洞,历久弥新。

(摘自《东楚晚报》2023年3月3日,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刻纸谱曲飞云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溱湖刻纸
飞云江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为九月谱曲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飞云江的云
飞云江的云
如何为歌词谱曲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