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6-29甘芳瑗龙道崎刘振平

中国食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食品思政

甘芳瑗 龙道崎 刘振平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全国课程思政建设浪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最佳契机,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教育部号召全国各院校“停课不停学”,全国各高校便开启了广泛的网课热潮,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大力发展。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西南地区高校中最早开办的,经过几年发展,该专业的定位逐渐明晰,即响应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融入学院安全特色,培养具备创新实践、食品质量与安全防控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中,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该课程以微生物学为基础,同时与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检验标准对接,融入生化和化工相關内容,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观察鉴别,对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从而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面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要有维护食品安全的主动担当,更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而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完成由“教”向“育”的过渡。

其实,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思政元素,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也不例外,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丰富而突出。如,我国传统发酵产品的微生物研究史,可以让学生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不断钻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训环节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团结一致、互相配合。

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通过线上资源的展示与线下课程的传授,润物细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输送给学生,实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混合教学模式下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1.课程准备。教研室集体备课,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构,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思政元素库,切实把思政教育的精神及内容融入其中,并通过线上课程资源分享给学生,打破了学习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线下教学活动基于“Online”的学习成果而展开,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由浅入深。

(1)重构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新增了思政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从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讲解的传统教学,变为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品德能力并重的混合模式教学,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甘愿为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2)重组教学资源。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将思政理论巧妙融入教学课程中,开展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协同育人,并构建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3)重塑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授课优势,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塑,依托职教云、学习通平台上的食品微生物学线上课程资源,利用不同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进行研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课堂教学中。

2.学生准备。本次选取2018、2019级食品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食品专业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9级食品专业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需提前熟悉智慧职教在线课程平台的使用,并根据教学安排自行划分好学习小组。开课前,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教学安排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

3.课程实施。本课程采用超星学习通在线授课平台授课,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共64个学时(理论课程40个学时、实验课程24个学时),每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授课,线上课程以记忆和理解为主,适当融入课程思政,便于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线下课堂主要进行重难点问题答疑和实践,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课后教师布置任务,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检验,以期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提前搭建线上课程。教师提前建立线上课程,上传课程PPT课件和教学资讯,便于学生查找学习资料,并录制好教学讲解和教学实验操作视频,设置任务点和学时限制。教师会将相关资源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又便于学生回看和随时自查学习进度。

(2)发布学习任务。教师使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章节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便于重点突破。同时设置测试练习,便于学生在完成学习后,以测试测评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总结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盲区,进而在线下课堂进行讲解、交流和讨论。另外,教师可以发布一些与食品微生物学相关的学习话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大家集思广益,利用食品微生物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和现象,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3)线下重点学习。线下课堂要与线上课程进行衔接,首先针对线上授课后收集、汇总的问题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交流。接着检查线上学习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做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同学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在各组演讲完后要进行总结和评比,之后提出与本次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由学生进行充分探讨交流,并请同学主动回答,将其表现计入考核成绩中。

在记忆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融入思政内容使知识内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食品微生物学知识对食物中毒案例、食品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食品安全意识、职业责任感等。

(4)线上拓展训练。教师整理补充授课内容,根据上课情况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整体特点及时更新完善线上资源;发布拓展训练和阶段测验,分析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针对评估结果不理想的学生私下单独交流并给予鼓励,这样做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另外,每次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在学习通的讨论区发布有关思政的开放性讨论题或者重点章节的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关注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时事,同时不断反思自己,培养学生跟踪学科前沿的意识,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4.考核评价。考核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60%,分为网上学情、课堂参与表现、思政素养、专业技能、实验报告。其中,思政素养考核学生的德育目标,主要是根据学生线上平台的思政讨论参与度、开放性思政问题的完成情况、实验过程中的品德表现等进行打分。结果考核占40%,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双重考核。

二、混合教学模式下

食品微生物學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本次选取2018、2019级食品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从课程思政必要性、课程思政满意度、课程考试及格率、职业规划明确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各方面均领先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由此可见,融入课程思政后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可行且有利的。

三、教学反思

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混合式教学集线下及线上教学之长,又补其各短,是最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融入课程思政,既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实现正确、有效、全面指导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课课堂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有追求、有社会担当的全面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96S);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Z223218)。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