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消逝》视域下的当代儿童道德困境

2023-06-29彭美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尼尔应对措施

彭美华

内容摘要: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让儿童与成人实现了无差别的信息共享,所谓的“成人的秘密”被赤裸裸地揭示在儿童面前,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进而引起童年概念的逐渐消逝。童年的消逝使儿童的羞耻心和道德防线遭受危机和挑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不恰当性行为的出现以及儿童暴力、犯罪现象的增加。对此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媒体、家庭以及学校都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童年消逝带来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童年的消逝》 尼尔·波兹曼 道德困境 应对措施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它弥漫着孩童天真浪漫的幻想,承载着无数的欢声笑语和难忘回忆,在我们眼中,儿童似乎是天真、单纯、快乐的存在,一切污秽和不堪都与他们无关,我们拒绝将专属于成人的秘密告诉他们。所谓“成人的秘密”是指成人生活中有关性、暴力、死亡等一切被认为不适宜让儿童知道的信息,它们被成人视为肮脏、恐怖以及令人费解的,因此在成人意识中儿童应当回避。这些秘密是童年得以存在并维持的主要因素,是区分成人与儿童的重要标准。然而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所谓的“成人秘密”被公之于众,一切信息都能实现无差别的共享,儿童几乎被迫提早进入成人世界所具有的暴力、性爱和伪善。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行为,[1]儿童道德便迎来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一.童年的产生与消逝

1.童年的产生

没有秘密就没有童年,波兹曼认为有无秘密是童年概念可否产生的前提,而能否守护“成人的秘密”是决定童年是否能够维持的依据。“童年”这一概念并非先天存在而被发现的,它只是在历史中“发明”出来的文化的产物,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将童年产生和消逝的原因归根究于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在文盲盛行的中世纪时期,信息交流的方式为最原始的口口相传,6-7岁的儿童与成人在口语能力上并无太大区别,儿童驾驭语言的能力已經能明白成人通口舌所表达的一切,在这样一个以口语沟通的世界里,儿童和成人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范围中,能够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任何行为方式。成人的秘密宫殿崩塌了,成人与儿童也就没有了区分的基础与必要,无需加以训练儿童便能和成人一样理解文化内容。成人在儿童面前没有秘密可言,成人的概念并不存在,自然也就没有“童年”的概念。进入印刷时代后,阅读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书籍文化创造了另一种知识垄断,[2]它巧妙地利用成人和儿童在阅读能力和认知智识上的差距将二者区分开来,成人以自身阅读理解的优势拥有了儿童所不宜了解的信息,这些将儿童排除在外的信息便成了专属成人的秘密,文字和书籍则是守护秘密的载体。与此同时,成人掌握了儿童信息获取的提供权和筛选权,通过筛选、组织、编排家庭和学校课程,父母亲和职业教育者有选择地使儿童远离成人的秘密,[3]并通过儿童心理能够吸收的方式分阶段地向他们揭示秘密,儿童对于秘密获取的程度、方式和节奏尽在成人掌控之中。当成人与儿童之间越来越有区别时,每个阶层都尽情发展各自的符号世界,最终人们开始接受儿童不会、也不能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趣味、爱好和社交方式,[4]满足了存在秘密和保守秘密的两大条件,“童年”概念因势而生。

2.童年的消逝

童年是以隐藏成人秘密的方式开始的,当儿童能够破解成人的秘密时,童年就会逐渐面临消失的危机,因为信息管理的原则和有序的学习过程是童年概念得以维护的基石。[5]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其简单直观的视觉图像信息无法区分信息使用权,[6]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对于人的头脑和行为没有复杂要求,理解电视内容不需要训练,获取信息的门槛较低,只要拥有了电视便拥有了信息获取的权利。电视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和书籍有着本质区别,它不存在物质、经济、认知和想象力上的种种约束,[7]它平等且迅速地揭示着成人世界的所有内容,儿童与成人实现了无差别的信息共享。传播迅速、接收简单的网络信息使成人丧失了信息控制权和守护秘密的能力,儿童不再需要依赖成人来获得信息,成人的秘密在儿童还未有足够的心理接受能力时被和盘托出、一览无余,这无疑侵蚀着童年与成年间的分界。以视觉图像为主导符号的电视彻底动了儿童/成人的知识与信息区隔与信息使用权,瓦解了信息等级制度的基础,[8]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文化差距迅速缩小,童年便逐渐走向消逝。

二.童年消逝背景下的儿童道德困境

童年消逝的主要原因是儿童依托电子媒介获得了进入成人世界的钥匙,这致使儿童不合时宜、不加节制地窥探着成人的秘密,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向他们扑面而去,充斥着色情、暴力、血腥的影视画面不加修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过多未经筛选的观念如洪水猛兽般向儿童涌去,[9]使他们过早地闯入成人的世界,那些不属于他们的成人之秘密逐渐渗入他们的大脑,吞噬着他们的童心,侵蚀着他们的生活。儿童稚嫩的心理和意志还不足以很好地处理这些信息,长期暴露在如此环境中的儿童羞耻心与道德底线便会受到冲击,进而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和道德困境,这种道德困境具体表现为儿童不恰当的性行为出现以及未成年犯罪率的增加。

1.不恰当的性行为出现

关于性的秘密是成人最不希望过早透露给儿童的,性行为被视作是成人世界该有的活动。在电视出现以前的印刷时代,成人通过特意地编排将关于性的知识与信息巧妙地隐藏于文字当中,并从根源上为儿童筛选掉相关内容的书籍,儿童对于性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提及性是感到羞耻的,这种羞耻感来源于儿童对于看似神秘的“性”的懵懂认识和无限敬畏。然而电视的出现却使羞耻的概念消逝,众多电视节目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分暴露性秘密,甚至通过推出露骨、有违伦理的禁忌话题来维持内容新鲜感。打开电视,儿童不仅可以看到男女之间正常的性吸引,也能看到非正常的性行为甚至性侵犯,这对儿童的性启蒙是致命的打击。

性行为的不恰当之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恰当的时间,二是不恰当的方式。过早接触性秘密使他们的心理变得比实际生理年龄要成熟的多,很多儿童对性充满好奇和憧憬,在未成年时便以自愿或被动的形式进行了性活动,这显然是违背传统的社会期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而且由于儿童缺少足够的性知识和防护措施,毫无准备的性关系的发生直接造成十几岁少女意外怀孕率的增加,未婚妈妈现象的频繁出现。有研究资料显示,未成年人工流产的数量占了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占比足以表明未成年过早的性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的社会里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有甚者,儿童世界中发生成人式的性活动所导致的另一个更严峻的后果是,年轻人染上性病的程度也在逐步上升。[10]

2.儿童暴力、犯罪现象增加

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使儿童摆脱了依靠成人筛选获取信息,动态的图像信息也更利于儿童理解信息内容,于是视频中暴力、血腥、残忍的画面直入眼帘,儿童利用其强大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将影视中的暴力和残酷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画片为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通常会使用夸张甚至魔幻的表现手法,儿童难以区分动画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生存规则,无意识地在现实生活中复制还原暴力、犯罪的行为,前有小男孩学灰太狼煮小羊,后有男生学奥特曼打怪兽,其中正派与反派之间简单粗暴的对抗是最吸引儿童的部分,内容本身不仅传递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也无形中酝酿着儿童暴力和犯罪的隐患。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涌现,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并且发展趋势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了不可轻视的危害。[11]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是全国刑事犯罪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青少年犯罪,究其缘由便是童年的消逝导致儿童或青少年冷漠的情感,淡薄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出于好奇对电视节目中某些情节或者对周围人群的某些行为盲目模仿。[12]当电视节目连篇累牍、绘声绘色地向儿童描绘着暴力行径,充斥着无数虚构的凶杀、强奸和劫掠情节怎能不诱发他们的暴力和犯罪倾向呢?这并不是说这些道德问题在电视问世之前不存在,而是电视、电脑等传播媒介激化了这一问题。

性与暴力只是道德困境的主要方面,现实中的道德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败坏实例面前,电视节目对儿童的影响相形见绌,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这一严重的道德缺口,重视并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三.现今社会对儿童道德困境的应对措施

在思考应对措施之前我们必须清楚造成儿童道德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秘密本身,而是成人秘密以不恰当、不体面的方式过早或过分暴露。我们并不是要将成人的秘密完全遮掩起来不给儿童看,相反我们的任务就是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将这些秘密分阶段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之后进入成人世界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倘若电视节目只是理性地描写着现实生活,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井然有序的未来的期望以及对控制暴力冲动的信心就没有理由削弱。对待秘密,谨慎的成人认为大多相关的细节还是对他们保持缄默为好,等到他们不再会为那些事情而感到不知所措才是告诉他们的最好时机。[13]而电视直接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将秘密以最原始的形态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没有任何信息获取的门槛以及递进揭露的过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媒体、家庭以及学校都能发挥各自的监控作用,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1.加强媒体自觉,发挥正面教育作用

作为信息传播源的媒体肩负重任,应严格做好儿童作品质量的监控,剔除、整顿不良内容,宣传、推送优质信息,发挥媒体正面教育的作用。对于不适宜儿童认识学习的成人内容可以通过直接筛选剔除、设置身份认证等形式强制性阻隔其进入,将作品中不可避免涉及性、暴力、权力等的信息改编成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例如童话故事。如贝特尔海姆在《童话的用处》中所展示的,童话的重要意义在于,童话故事能够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邪恶,并且融会贯通,使儿童不受创伤。[14]同时国家要加强对媒体的立法限制,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色情图片和黄色网页,禁止未成年进入酒吧、网咖、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严禁向未成年兜售或出租传播暴力、凶杀、淫秽、赌博和恐怖等一些列危害儿童健康的音像和书籍。只有源头是洁净的,才能流出甘甜的“活水”来,才能“哺育”青少年健康成长而身心不受污染。[15]作为媒体工作者必须明确网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的道德标准,精心挑选符合法律规定且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尽可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德育功能。

2.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承担监管职责

虽然媒体削弱了家庭对儿童价值观塑造和情感发展的作用,但是其仍旧在信息环境的监控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应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限制他们暴露在媒介前的时间,[16]为子女接触的媒介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和筛选,持续为他们提供价值观正确、内容主题适宜的书籍或视频,并对不良上网现象进行及时批评与建议。在这方面,英美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家长并不是将电视电脑束之高阁,而是去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及日常上网的基本情况,经常性地与孩子讨论、交流上网的经验与技巧,提醒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提供有效的网络操作建议。监控过程中家长应该重视引导而不是压制,性欲和暴力在儿童世界也是正常合理的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喝令禁止,对成人秘密缄口不提,而是培养孩子形成屏蔽不良信息的自觉以及理性地直面这些问题的能力。

3.清晰学校定位,引导儿童辨别网络信息

至于学校,它是所剩的唯一的一个承认儿童和成人有重要的不同,成人拥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教给儿童的社会公共机构。[17]在信息资源唾手可得的环境里,学校反倒成为一个封闭的场所,教育者对他们在学校里应该教孩子们些什么感到困惑和不安,学校在文化传播上的权威也因此日益下降。[18]一方面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为国家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道德视的社会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是规范和积极的;另一方面,学校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教授实用性和生活化的知识,性、暴力、邪恶都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校不能也不应该让儿童生活在对此一无所知的象牙塔里。在应对儿童道德困境上,学校可以采取隐性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众媒体,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基本分辨能力,用谦虚和崇敬的态度对待一切知识文化。既要跟上社会文化的趋势,又不被社会趋势所左右,使学生处在接近真实生活的小社会中。虽然学校能提供的帮助并不明显,但是无论学校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学校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防止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19]

參考文献

[1][2][4][5][6][7][10][13][14][16][17][19][美]尼尔·波次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9,20,94,66,89,99,104, 163,116,114,180,178,179.

[3][11][18]徐萍.童年消逝带来的道德困境与应对措施[J].中国德育,2006(05):78.

[8]索长清,孟奕彤,王唯一.电子时代的童年危机与守护[J].现代教育科学,2018(02):131-135.

[9][12]刘璐.童年的消逝及其影响——基于对《童年的消逝》的阅读[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22-24.

[15]郭廷艳.童年的消逝引起的道德困境及应对措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尼尔应对措施
一个小奖品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