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居家智慧养老需求研究

2023-06-28王一伊宋季莉胡佳瑶陈三妹

医学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王一伊,李 辞,宋季莉,胡佳瑶,季 楠,胡 宇,陈三妹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已有60 岁及以上老年人2.64 亿,预计2025 年将突破3 亿,将由轻度老龄化转为中度老龄化社会[1]。浙江省作为我国中南部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 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70%,比2010 年比重提高4.81 个百分点[2],整体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因机体老化而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使得老年人对健康老龄化的需求增加,也对社会养老供给能力提出挑战[3]。当下我国养老仍以家庭照护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服务也较多依靠传统人工管理运营,服务质量与效率均需再次提升;且老龄化程度的进展导致年轻劳动力绝对数量下降,进一步加剧养老服务产业供不应求的失衡现状[4]。为应对养老服务人力物力的不足,随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居家智慧养老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先进现代科技,收集、监测、分析个体或人群的全面健康信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服务;同时可将医院、社区、家庭机构互联互通,极大程度的满足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3]。然而,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在经历短暂井喷阶段后也逐渐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仍未准确击中用户需求痛点。首先,已有大量研究基于老年人需求与意愿进行调查,但调研的内容仍较泛化和分散,导致相关产品设计模块难以匹配老人实际需求[5];其次,智慧养老软件多针对老人生命体征监测、健康信息推送,涉及的社交需求、心理健康模块较少,老年人精神层面得不到充分的关怀与帮助[6,7];且对于智慧养老软件的实用性、实践性研究少之又少。如何从老年人需求出求,破解健康难题使社区智慧养老成为每位老人可接受且实用的健康监测手段,是目前现实而迫切的任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最早在1943 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 个层次[8]。基于该理论,老年人也具有多个层次的需求。本研究旨在针对浙江省老年人展开调查,“自下而上”探讨老年人群多元化养老需求,以期为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政策建议与发展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2 年1 月-4 月随机选取浙江省社区中218 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被调查者来自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地。样本筛选标准为:①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②精神状态正常,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理解并自行回答问卷调查内容。排除标准:①老年人存在认知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语言理解障碍等不能配合调查;②拒绝参与调查者。本研究获得绍兴文理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调查团队由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及教师组成。调研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了解本次调查目的及内容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调查员实地走访居住地所在社区、乡镇及学校周围社区,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一对一调研。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讲解本次调查目的、要求以及问卷的基本内容等,征得老年人知情同意后由课题组成员逐条询问代为填写。基于WHO生活质量量表老年模块(WHOQOL-OLD)和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量表(OARS)[9],并对已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筛选,自行设计《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 个部分: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等;②居家智慧养老需求:包括智慧养老设计需求、躯体健康管理需求、心理健康管理需求3个部分。

1.3 统计学方法 由问卷星导出数据后,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218 份,回收有效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1.70%。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n(%)]

2.2 智慧养老设计需求 调查显示,172 名(86.00%)老年人并不了解居家智慧养老的内容与作用,经调查人员简单解释后,老年人对智慧养老APP 期望值较高且接受度处于中上水平;有61 名(30.50%)老年人很愿意真正实现在家中就能享受健康服务,130名(65.00%)老年人认可并愿意尝试使用智慧养老APP,仅9 名(4.50%)老年人不愿意使用。使用智慧养老软件的顾虑主要集中于“担心智能软件使用复杂”“安全性不能保证”“担心产生费用”。但总体而言,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软件仍有较高的兴趣,充分了解后可被广泛接受。但调查过程可感受老年人对新生技术、软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在智慧养老平台的信息对接方面,高达148 名(74.00%)老年人希望智慧养老的健康数据可直接与社区机构对接,有105名(52.50%)老年人希望可将信息与子女和家属共享。服务需求项目中,需求最高的为预约上门诊疗和一键报警功能,见表2。

表2 浙江省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设计需求[n(%)]

2.3 躯体健康管理需求 调查显示,有68 名(34.00%)老年人日常生活需部分或完全依赖他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高血压122 名(61.00%)最为常见,见图1。173 名(86.50%)老年人希望有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记录,112 名(56.00%)老年人对睡眠质量的监测也有要求。同时,170 名(85.00%)老年人提及渴望对监测数据进行长期稳定追踪,有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健康管理意见反馈。有53 名(26.50%)老年人有过走失经历;有78 名(39.00%)老年人担心自己会走失;76 名(38.00%)老年人曾有过跌倒经历,高达135 名(67.5%)老年人担心自己会跌倒;138 名(69.00%)老年人需要一键报警联系亲朋友邻。此外,仅有75 名(37.50%)老年人认为自己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有148 名(74.00%)的老年人忘记服药,见图2。

图1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情况

图2 老年人居家用药情况

2.4 心理健康管理需求 调查显示,仅有35 名(17.50%)老年人认为生活充实幸福,153 名(76.50%)老年人认为衣食无忧但寂寞无聊,有12名(6.00%)老年人甚至认为人老体衰生活已没意义,且有53 名(26.50%)老年人有中到重度孤独、苦闷、过分担忧、对事物不感兴趣等抑郁症状。156 名(78.00%)老年人表示有社交活动需求,但仅有105名(52.50%)老年人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串门、与朋友交往、去社区活动室、跳广场舞等,有58 名(29.00%)老年人几乎不参与社交活动;其中,有90名(45.00%)老年人表示距离远是不愿参加社交的主要原因,也有部分老人因附近缺少社交场所、需照顾家人、随迁后近邻不熟悉而未参与社交。调查还显示,77 名(38.50%)老年人认为缺乏培训课程、老年活动社团等信息,丧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也有117 名(58.50%)老年人希望继续参与社会建设活动,发挥余热实现个人价值。

3 讨论

在我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养老面临着资源不足、家庭和机构照护能力欠佳等众多社会问题,居家智慧养老恰好符合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性、远程服务,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人晚年的生存质量[9]。虽然国家、社会已从顶层设计角度为智慧养老提供政策、技术支持,但相应服务仍难以将其优势落到实处,现有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真实需求的侧重点仍较模糊,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具体化地分析老年人的需要,据此作为发力点“自下而上”改革优化供给侧,更好地建设居家智慧养老系统。本研究在浙江省内展开调查发现仍存在较多现实问题,智慧养老服务开发时应将此类问题纳入考量。

3.1 老年人对居家智慧养老认知不足 调查发现,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且对此概念存在认知偏差,并不了解其具体项目及内容,这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10]。分析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历史背景因素影响,目前多数老年人仍未形成购买养老服务的理念[11];二是我国新闻媒体对智慧养老等普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仍不足,未能充分挖掘老年用户[5]。但经调查员简单介绍后,95.50%的老年人愿意尝试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表明智慧养老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随着老年照护事业向纵深推进,为扩大居家智慧养老的社会影响力,一是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多部门协作,从顶层角度宣传智慧养老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吸纳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导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智能养老,逐步达到社会养老供需平衡[12];二是应通过电视台、广播电视、报纸、公众号等进行广告投放,借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宣传栏目,使老年人广泛认知并接纳智能养老,为营造高效、安全、智能养老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条件[13]。

3.2 居家智慧养老数据碎片需整合 虽然大多数居家智能护理软件对延续性护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部分地区实现了老年人电子建档、远程监测、健康管理等服务[14]。但是目前采集的数据仍缺乏有效整合,不仅难以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信息互联互通,采集的数据往往孤立分析,且动态和静态健康数据难以合并,未能发挥疾病预防和变化趋势的动态分析作用[15]。数据分析利用能力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大数据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化升级,同时未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无法为养老提供主动服务[15]。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具备居家智慧养老动态健康数据趋势分析能力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二是若要打通数据孤岛,需要构建智能养老平台、医院、社区、机构、家庭多个终端的大型数据网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支持,而且涉及大量个人信息保密,因此机构参与度并不高。

因此,首先需要政府起主导作用,组织医学、社会学、电子信息等领域专家为该模式的运行制定统一规范的专业标准和实践指导性的政策制度,推动居家智慧养老在安全、有保障条件下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为各智慧养老机构积极参与保驾护航;第二,建议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养老专业复合人才数量比例,如信息技术人才、平台管理与运营人才、养老服务人才等人才支撑[16];第三,借助相关高等院校或教科研院所、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养老专家,不仅为培养优质人才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扩大健康数据动态评估专家库。

3.3 智慧养老需助力老年安全管理 本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老年人患有各类慢性病,近一半的调查对象有跌倒、走失的经历或危险,且居家用药管理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受中国传统孝文化和其健康资源储备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17]。但作为家庭照护者的配偶、子女、其他家庭成员不仅难以承担监管责任,且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巧的缺乏,会大大减弱家庭养老的健康管理效果[18]。

有学者提出[15],居家智慧养老是否成熟,与老年人独自居家是否存在意外风险以及遇到危险后能否及时排除具有重要关系。而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监护方式,电子监控成本控制优势较大,因此仍需不断探索实时监控系统、居家危险报警系统和意外跌倒感应系统等技术,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辅助智能帮手。研究还发现[19],服药依从性较低会直接影响慢性病恢复,不仅导致再入院率升高,且会造成社会医疗成本的提升。长期药物治疗是疾病管理中最常见的治疗与手段[20]。但本研究调查显示,仅有75 名(37.50%)老年人认为自己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有74.00%的老年人忘记服药。智慧养老APP 可搭载用药管理模块,如用药登记、用药计划、用药提醒,并可收集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数据推送给医生,以辅助调整用药,减轻老人及其家属的用药管理负担。

3.4 智慧养老中精神需求缺乏关注 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很多。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社交能力的弱化可能导致其易出现孤独、烦躁、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加速其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21,22]。因此,可以通过居家智慧养老平台组织文娱社交活动,形成老年人的网络社交圈,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同时,可借鉴“枫桥经验”,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群众性、互助性自治活动,或与老年大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合作关系,通过线上教育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艺,丰富其精神生活。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老年公益项目或志愿服务项目,有条件情况下可借鉴“时间银行”自助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建设,实现自我价值需求[23]。但社交活动必须建立在“安全保密性”基础上,如老年人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非外部人员进入,平台开设敏感词汇监测功能,出现例如诈骗信息时,发送通知至老人、子女双方的客户端,进行提醒,为老年人健康社交、安全社交保驾护航。

3.5 智慧软件推广需解决技术焦虑 调查过程中,“担心智能软件使用复杂”是智慧养老软件的最大阻碍,且时常能感受到老年人的“技术焦虑”。而且很多电子产品操作较复杂,导致老年人对产品使用产生畏难情绪。为解决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技术焦虑”,首先企业应该关注到老年人对于电子产品接受能力下降的情况,开发出更易于操作和使用的电子软件;同时,要解决老年人的畏难心理,有必要多开展教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的志愿活动,帮助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也让老年人更多感受现代社会的先进与包容,并了解居家智慧养老的优势和功能[24]。

4 总结

以往的居家智慧养老软件通常由服务供给方即软件开发商所主导,却忽视了服务接受者的需求,因此产品开发性能不完善,难以达到用户满意,这是居家智慧养老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最大障碍。本研究拟探究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以此为开发适合老年用户使用的居家智慧养老软件提供依据。该研究结果显示,未来的软件开发需解决老年人居家智慧养老认知不足、突破居家智慧养老数据孤岛、加强老年安全智慧管理模块、关注智慧养老中精神需求开发、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技术焦虑等问题。同时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仅对浙江省部分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老年人自我管理现状及智慧养老需求。且老年人需求复杂多样,本研究未能纳入全部需求调查,智慧养老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促进其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还有许多方面等待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