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要素分析

2023-06-28刘良楹武俊伟陈硕安新颖

医学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正序倒序贡献

刘良楹,武俊伟,陈硕,安新颖

(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2.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北京 100853)

目前对临床科研绩效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会对个人发表的论文进行考量[1,2],但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存在为临床科研绩效评价带来了难题[3]。不同机构在实践中对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4-6],但并未有统一、科学、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的方法。本研究对存在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以及作者贡献声明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计算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权重,旨在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内部之间贡献度的分配方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选择主题字段,以(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OR COVID-19)为检索策略式,时间截止为2020 年12月31 日进行检索,通过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初步得到25 493 条记录。

1.2 数据清洗 将检索得到的25 493 条记录导入Excel 中进行清洗。首先根据文献标题进行排序,结合标题、作者、刊载期刊名称、卷、期、页码等题录信息进行甄别,剔除重复记录,如果存在除WOS 号以外其他信息均相同的情况,则需要返回至SCI 数据库追溯原数据,判断其是否为同一篇论文。然后将记录中综述、系统综述、Meta 分析、文献复习、病例报告、会议论文等非论著的文献类型剔除,仅保留论著。进行期刊影响因子匹配,删除刊载期刊影响因子不足5 分的期刊论著,仅保留期刊影响因子5 以上的期刊论著。剔除无法获取原文的文献后,通过逐一阅读原文的方式,将不存在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献、文中无作者贡献声明的文献,以及实际文献类型非论著的文献剔除。

1.3 指标确立 对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声明要素进行规范化标注,按照实际的意义,并参考前期文献调研结果对研究构思设计、数据获取、数据(管护、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方法学、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材料支持、提供样品、患者相关工作、动物相关工作、建立模型、运行模型、编写代码、计算推导、采购、准备伦理、技术支持、论文撰写、论文修订、制作图表等可视化工作、(管理、监督、建议、验证)等统筹性工作、提供/获取基金支持等贡献声明要素再次进行归类,形成新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的体系。最后按照新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的体系,对每位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进行标注。

1.4 权重的计算 邀请25 位专家对10 个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进行重要程度打分。应用层次分析法,以每个指标的总分为值构建判断矩阵,再采用算数平均法将矩阵按列归一化,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 结果

2.1 共同第一作者发文数量 经数据清洗后得到880 条有效记录。存在共同第一作者情况的论文共725 篇。其中,存在2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3.45%(315 篇);存在3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次之,接近25%(176 篇);存在4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接近12.5%(88 篇),存在5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降至8.14%(59 篇),存在6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降至6.21%(45 篇),存在7 名及以上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不到6%(42 篇)。

2.2 共同通讯作者发文数量 存在共同通讯作者情况的论文共507 篇。其中,存在2 名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高达59.17%(300 篇),存在3 名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接近30%(149 篇),存在4 名及以上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数量大幅降低,占比不足12.5%(58 篇)。

2.3 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 经过对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充分讨论后,形成10 个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每个指标在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中出现的次数见表1。

表1 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出现次数(n)

2.4 共同第一作者的贡献要素分布 含有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和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的论文均为725 篇,含有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的论文共410 篇,含有共同第一作者(正序4)的论文共235 篇。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贡献要素排序在第1 位的均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撰写初稿或撰写部分内容位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2)的第2 位以及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4)的第3 位,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分别位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的第3 位至第6 位,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分别位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的第4 位、第3 位、第2 位、第2 位,实验设计、实施分别位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2)的第5 位以及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4)的第4 位,提供材料、样品、案例、工具、招募或管理病人、模型、算法、代码等分别位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的第6 位、第7 位、第6 位、第5 位,论文修订除在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中位于第6 位,在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3、4)中均位于第7 位,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贡献要素排序在第八位至第10 位的均为指导、监督、建议、管理,绘制图片、表格、图形、图谱等,以及提供或获取课题基金。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4)贡献要素排序、论文数量及比例见表2~表5。

表2 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表4 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表5 共同第一作者(正序4)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2.5 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要素分布 含有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和共同通讯作者(倒序2)的论文均为507 篇,含有共同通讯作者(倒序3)的论文共207篇。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贡献要素排序在第1位的均为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撰写初稿或撰写部分内容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2)的第2 位以及共同通讯作者(倒序3)的第3 位,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分别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的第3 位、第3 位、第2 位,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贡献要素排序的第4 位均为指导、监督、建议、管理,论文修订分别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的第5 位以及共同通讯作者(倒序2、3)的第6 位,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分别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的第6位、第5 位、第5 位,实验设计、实施除分别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的第7 位、第8 位、第7 位,提供材料、样品、案例、工具、招募或管理病人、模型、算法、代码等分别位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的第8 位、第7 位、第8 位,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2)贡献要素排序在第9 位和第10 位的均为提供或获取课题基金和绘制图片、表格、图形、图谱等,共同通讯作者(倒序3)贡献要素排序在第9 位和第10 位虽然也是这两个要素,但顺序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2)的排序相反。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3)贡献要素排序、论文数量及比例详见表6~表8。

表6 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表7 共同通讯作者(倒序2)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表8 共同通讯作者(倒序3)贡献要素排序及比例(n,%)

2.6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权重 10 个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总分分别为:指标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26、指标2-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211、指标3-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204、指标4-实验设计、实施-210、指标5-提供材料、样品、案例、工具、招募或管理病人、模型、算法、代码等-174、指标6-撰写初稿或撰写部分内容-194、指标7-论文修订-178、指标8-绘制图片、表格、图形、图谱等-168、指标9-指导、监督、建议、管理-174、指标10-提供资助或课题基金-171。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判断矩阵如表9 所示,经算数平均法将矩阵按列归一化,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见表10。一致性检验中CI值为0,一致性检验通过。

表9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判断矩阵

表10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权重ω

3 讨论

既往对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署名顺序[7,8]、政策规范[8,9]等方面。关于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内部如何进行论文贡献分配的研究数量很少,目前的调研结果中可见Stallings J[10]等、Fang H[11]、李栎等[12]学者在文章中进行报道。明确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这一需求也逐渐凸显[13-15]。有学者指出,通过贡献声明对作者的重要性进行判断较为合理[16],还有学者建议通过列出作者贡献声明的方式明确每一位作者所作的工作,进而对作者进行贡献分配[17]。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具备作者贡献声明,除此之外,科研评价人员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者贡献声明核定工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合著者贡献权重或量化模型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18-20],这些量化模型均以合著者位次作为主要变量进行权重或模型的构建,但均未明确阐明不同位次合著者贡献变化规律的依据,而且直接将合著者的贡献权重或量化模型套用于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权重或量化模型也不具备合理性。

根据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数量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论文数量随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人数增多而减少。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最重要的活动是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以及撰写论文,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以及对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也是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的主要活动。这一结果说明对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而言,对数据或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撰写成文是其从事最多的活动,决定着研究结论以及结论最终的呈现方式。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以及撰写论文,但其撰写论文的比例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相比降低近15%。除此之外,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承担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活动多于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这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恰恰相反。这些现象说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1)大多共同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以及撰写成文等活动,但共同第一作者(正序2)会更侧重数据的获取、处理、保存等活动。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最重要的活动依然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但撰写论文和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分别下降至第3 和第5,说明共同第一作者(正序3)的重点集中在数据获取、处理、保存等,以及数据或结果的分析与解读方面等基础性工作中。共同第一作者(正序4)虽然最重要的活动依然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释,但撰写论文的比例已降低至不到40%,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降至第6 位,所占比例仅21.28%,说明共同第一作者随着排序位次的降低,对研究的全面性贡献越少,主要工作集中在对数据的分析解读或获取、处理等活动。从存在2~4 名共同第一作者的贡献声明要素分析中可发现,共同第一作者对数据的分析解读是最重要的工作,往往共同第一作者的顺序越靠前,撰写论文部分承担的越多,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参与的也越多。存在5 名及以上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较低,表明样本量过少,极易受到个别数据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出共同第一作者从事活动的规律,因此不再对存在5 名及以上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进行分析。

与共同第一作者不同的是,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最重要的活动是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随后4类主要活动依次为撰写论文、分析解读数据、监督指导或提供建议以及进行管理、修订论文。这一数据表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更侧重对研究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对研究进行整体上的把控,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类似,共同通讯作者(倒序2)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排序第2~第4 位的贡献要素也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相同。共同通讯作者(倒序3)最主要的工作依然为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2 位为分析或解读数据,第3 位为撰写论文。但与共同通讯作者(倒序1)和共同通讯作者(倒序2)相比,这3 种贡献要素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从以上结果可知,共同通讯作者主要对研究进行构思与设计,构建研究的框架结构,对研究进行整体把握,通常是研究的发起者。存在4 名及以上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数量占比极低,表明样本量过少,极易受到个别数据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出共同通讯作者从事活动的规律,因此不再对存在4 名及以上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进行分析。

本研究归纳总结出10 个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并对不同位置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声明要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不同位置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贡献声明要素的特点,提示共同第一作者对数据的分析解读是最重要的工作,通常共同第一作者的顺序越靠前,撰写论文部分承担的越多,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参与的也越多,而共同通讯作者主要对研究进行构思与设计,构建研究的框架结构,对研究进行整体把握,通常是研究的发起者。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与合著者的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分布特点存在差异,无法直接套用合著者的贡献权重或量化模型。本文得到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指标权重可用于后续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贡献量化模型的研究。

猜你喜欢

正序倒序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解答数列求和问题的三种方法
类比出新意
——由倒序相加想到倒序相乘
贡献榜
正序电压幅值检测及谐波抑制的改进
瞬时正序网络特性分析
基于p-q变换的改进ip-iq基波正序有功和无功电流检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