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探微

2023-06-26张明晖徐瑛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跨学科文化自信

张明晖 徐瑛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然而单一学科的课程模式难以承担起培养文化自信的重任,只有重视学科综合,开展跨学科教学,以多学科整合探究、任务驱动、解决问题为途径,才能让学生在跨学科视阈下,多维地联系、探索和思考,形成多视角的文化认知,从文化的角度去深度思考民族音乐,逐步深化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感悟和理解。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0-0012-06

在2022年4月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语文、数学、英语、艺术、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历史、物理等学科均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其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中提出“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7。那么,何谓“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2]文化自信是个人成长的一种内在精神唤醒,即知道自己的来处,认同自己的来处。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李泽厚在其代表作《美的历程》一书中,曾引述郭沫若的一段话:“郭沫若说‘中国古代旧时的‘乐,它的内容包含得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的称之为乐,但它以音乐为其代表,是毫无问题的。”[3]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具有跨学科性,在跨学科视阈下,学生可以形成多视角的文化认知,透过民族音乐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一、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学理认知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会议的速记文字中,而最早公开使用“跨学科”一词的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S·伍德沃斯。《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跨学科一词的解释为:“跨越学科的,各学科间的。”[4]笔者认为,“跨学科”是一个系统性、序列化的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围绕某一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多维度地寻找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支持、补充、诠释,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多元理解的深度学习”。

跨学科主题教学具有学科综合性、内容重构性、教学多元性、实践可操作性等特征。一是学科综合性。跨学科主题教学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文化理解上的相互补充,学习方法上的綜合运用,知识技能上的相互配合。二是内容重构性。跨学科主题教学不同于单一学科教学,它重构了课程系统,构建了一种聚焦主题、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过程,因此需要对学科结构、教材作品的选择顺序、概念信息等进行优化重组。三是教学多元性。跨学科主题教学将单一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的学习进行联动,借助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搭建多维度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四是实践可操作性。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切入,运用已知去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解决问题,切实发挥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优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淬炼出了斑斓多姿的民族音乐。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情况、文化背景、地理环境、语言属系、生活习俗等不同,因此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学科之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听赏与评述”中的教学提示建议,“将音乐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地方方言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意蕴。”[1]27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优势在于基于音乐学科又超越音乐学科,使学生在跨学科视阈下,多维地联系、探索和思考,形成多视角的文化认知,从文化的角度去深度思考民族音乐。以多学科整合探究、任务驱动、解决问题为途径,逐步深化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感悟和理解。

二、如何开展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

指向“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其学习的目标指向的是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建立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身心规律、社会实际及真实生活,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将以五年级开展的“‘淡妆浓抹各相宜”主题教学为例,从“分析梳理教材,确定民族音乐跨学科学习主题”“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关键问题”“实施学科融合,促进音乐理解”“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形成物化成果”“多科整合评价,促进深入探究”等方面展开思考、进行实践。

(一)分析梳理教材,确定民族音乐跨学科学习主题

跨学科学习并非漫无目的,是由主题统领确定学习及探究方向。因为有了主题,跨学科学习就有了具体的目标、问题、情境和任务,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产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民族音乐跨学科学习是以民族音乐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关于民族音乐,学生已接触了一些作品,但大多停留在能够感受到音乐情绪风格的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学生还不知其所以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3~5年级“学业要求”中提出,“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哪些音乐要素引起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1]22。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空山鸟语》与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鸟朝凤》两首作品属于同类题材,但演奏乐器、音乐要素、旋律手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为了让学生通过联系、比较,看到音乐创作手法的意义,为后续的音乐鉴赏积累一些方法经验,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笔者以《空山鸟语》《百鸟朝凤》创作手法(音乐要素、旋律手法)的“浓”“淡”之别,音乐风格的“动”“静”之美作为探究重点,将民族音乐跨学科学习主题确定为“淡妆浓抹各相宜”,并根据这个主题选择了与音乐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语文、美术两门学科进行跨界。该主题蕴含了三个学科的特点,即语文的诗意感受、美术的视觉享受、音乐的风格对比。通过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诗意”跨界——以诗入乐、以诗释乐、以诗点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风格意蕴;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视觉”勾连——以画视乐、浓淡绘境,让音乐可视化,在浓淡明暗的色彩变化中感知音乐情绪的对比,通过一系列跨学科综合学习任务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关键问题

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作为以音乐学科为主阵地的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确立教学总目标,围绕总目标确立各学科的目标,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支持民族音乐教学,构建一种融合、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其次,提出关键问题。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引用了布鲁纳《教育过程》的论述:“对于特定主题或特定概念,我们很容易问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也很容易问一些无法回答的困难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一些可以解答的、有启发性的、起到媒介作用的问题。”[5]关键问题要能够打破学科边界,激发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探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音乐上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今后对民族音乐文化持续的关注和探究。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课的教学总目标、分学科目标以及关键问题设计见表1。

在确立上述目标和关键问题时,始终以“学习民族音乐,唤醒文化自觉”为出发点,按照艺术、语文课程标准,分学科确立教学目标,侧重培育审美与文化方面的核心素养。关键问题的设计由音乐、语文、美术学科协同探究解决,为学习搭建支架,明确要探究的问题、从中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各学科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

(三)实施学科融合,促进音乐理解

在本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学中“初闻”采用诗词引曲、为诗配乐,“近聆”采用以画视乐、浓淡绘境,“联赏”采用诗词点题,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理解民族音乐文化。要品评民族音乐的“动”“静”之美、“浓”“淡”之别,可以整合语文和美术中的审美元素,创造出匹配音乐意境的独特鉴赏:语文学科以诗句启发学生感受《空山鸟语》“以动衬静”的意境;美术学科以线条勾勒《空山鸟语》《百鸟朝凤》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将音乐形象可视化。音乐、语文、美术学科之间相互补充,互为诠释,助力学生从不同视角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的音乐作品风格。

1.在与语文学科的“诗意”融合中理解风格意蕴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审美创作”与艺术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有共通之处,因此语文学科能够在文化和审美方面为音乐教学增色:一是以诗入乐。笔者与语文老师经过分析后,为本课专门改编创作符合《空山鸟语》引子部分旋律意境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宛转啁啾语,风起又无痕”,通过为诗配乐,提出关键问题,创设了“空山”情境,引出后续的学习活动。二是以诗释乐。《空山鸟语》整体的风格意蕴,如果只从音乐角度来解释,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为了化解难点,通过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来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和短暂的热闹会不会改变山林整体的幽静?学生发现音乐的“动”是在“静”的整体氛围中显现的,领悟了音乐“静美”的风格。三是以诗点题。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空山鸟语》《百鸟朝凤》两首作品在音高、速度、节奏、乐器选用上的不同和由此形成的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各有所美。此时用“空山鸟语静方好,朝凤殷勤闹亦奇。欲把民乐比西子,淡妆浓抹各相宜”来描绘民族音乐,点明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2.在与美术学科的“视觉”跨界中理解音乐形象

音乐和美术,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艺术。从音乐学科角度讲,美术能够给音乐学科提供“视觉形象”的支持,使音乐可视化。本次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有三个环节可以借助美术学科特有的形象性、可视可感性为音乐教学添彩:一是勾画旋律线条,呈现空山的高低起伏,借以引导学生置身“空山”情境。二是通过对比作品画面的“浓”“淡”不同,引申到音乐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两首作品的风格差异,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度认知、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三是通过手绘音乐家的人物形象,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音乐家,理解音乐家创作的初衷和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四)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形成物化成果

由于《空山鸟语》和《百鸟朝凤》两首作品篇幅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乐器选用、创作手法和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多元性,运用音乐、语文、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笔者以3课时为一个单元展开教学,设计了“音乐人物档案”“音乐人物小传”“民乐名作乐评”3个跨学科学习任务(见表2)作为教学支架,提供学科支持,探两曲风格之异,究学习关键问题,最后形成物化成果。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将民族音乐学习与教室文化自然对接。布置具有音乐特色的教室文化是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结合音乐、语文、美术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及其发展历史,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内涵,在设计和布置音乐教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多科整合评价,促进深入探究

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多学科整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理解进行综合评判。跨学科评价视角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评价主体不局限于音乐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或者是本班学生一起参与;评价重点不局限于音乐学科的知识技能,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生成的音乐理解;评价方案主要由音乐教师设计完成,既要突出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也要考量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期间可以聆听其他学科教师意见和学生的想法,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的优势互补,根据评价结果提供过程性和针对性的指导。根据这样的理解,本次民族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量规设计见表3。

遵循新课标“以评促学”理念,上述评价量规将重点落在学生深度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上。通过多学科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力求设计更多元的评价维度,以期对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以一种综合、动态的标准去衡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

三、民族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愿意在探索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分享和交流学习成果。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坚持音乐学科本位。提到“跨学科”肯定会涉及学科“跨界”,“跨界”不是“无界”,更不是学科专业特质的削减。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音乐跨学科主题教学旨在构建立体多维的新型音乐教学方式,但不能为了“跨学科”而“去音乐化”。本文例举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根本,就是民族音樂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丰富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探究欲,其他学科内容服务于这个根本,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达成更好的理解。

二是精选学科,跨界有度。中华文化庞博深厚,民族音乐因文化的多元而斑斓多姿。因此,跨学科主题教学在跨界学科的选择上更要谨慎,避免陷入各学科“拼多多”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围绕学习目标和主题,精选能够给予支持的其他学科以及跨界教学的内容,让其他学科成为关联互补的“助力器”。

综上所述,合理地运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能帮助自身站在更高维度看到学科育人的意义和本学科的价值,还可以促使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建共享,有利于解决学生跨学科学习面临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让他们认识、体察到音乐与其他学科文化的联系,在充满想象和实践的空间中,迈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4.

[4]A.S.Homby,等.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上册)[M].张芳杰,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5:605.

[5]格兰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7:119.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跨学科文化自信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