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借“无理之问”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023-06-26吕超王祥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赤壁赋赤壁欧阳修

吕超 王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其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课文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长期陷于只见“字、词、句”、不见“篇、章、人”的泥淖之中。一些教师上课讲字词,下课反复整理字词,疲惫不堪;学生则上课听字词、记字词,课后背字词、默写字词,对文言文学习毫无兴趣。这样既磨灭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又扑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僵硬的文本分析不过是对篇章结构的肢解,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貌似与文本相隔甚远、对高考毫无裨益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徜徉在文言文的海洋中。在《红楼梦》中,香菱在学诗时曾有过这样感悟:“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之妙在于“看似无理,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这“无理”二字给笔者带来了启发。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提出一些“无理”的问题,用“无理之问”打通今人与古人的情感隔阂、思想壁垒,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

比如,在讲解苏轼的“赤壁三唱”时,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无理之问”:

《前赤壁赋》有明确的写作时间,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后赤壁赋》也有明确的写作时间,为“是岁十月之望”;只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没有准确的写作时间。你能不能根据这三篇课文的内容和其所表达的思想来推断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两篇《赤壁赋》写作的先后顺序?

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想让学生去研究旧学里的考据学问,也无意让他们去做现代的文学研究,只是想通过这个真实的问题来引起他们探究文本内涵的兴趣。果不其然,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激发下,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三篇课文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用之技巧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文本,支撑自己的推论。有的学生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之景雄奇壮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水势浩大迅猛,应是写于夏季雨水丰沛之际;《前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告诉我们江水虽浩荡却没有什么浪涛,是典型的秋景;而《后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出了江水流量减小、江岸裸露突出的冬景。假设这三篇课文是同一年所作,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写于两篇《赤壁赋》之前。笔者所提的这个问题虽是无解的,但是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又如,在讲解《丰乐亭记》时,笔者结合欧阳修在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醉翁亭记》提了这样一个“无理之问”:

《醉翁亭记》写于庆历五年,其年欧阳修刚刚被贬滁州。《醉翁亭记》中虽处处言乐,却不免显出作者醉后的“颓然乎其间”;但在《丰乐亭记》这篇于庆历六年创作的作品中,欧阳修不仅大谈“山水之乐”“宴宾之乐”“丰收之乐”“民风之乐”,而且在结尾提及“宣上恩德”。因庆历新政而被贬官的欧阳修,仅仅在被贬一年后就写下《丰乐亭记》,是为仕途着想,粉饰太平,还是背叛了“新政”而歌功颂德呢?“宣上恩德”的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亦或是时间是一剂良药,让他如此快便平复了被贬的伤痛?

有的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丰乐亭记》的第二段写到了滁州战乱的历史,“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又写到“盖天下之平久矣”,提醒着统治者不要忘却战争的隐忧,虽言“丰乐”却是在给统治者敲响警钟。有的学生更为细致地阅读了课文,指出文中有两个“幸”字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幸生无事之时也”。“幸”,即侥幸,两个“幸”字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统治下人民对自己命运的无力,粮食的丰收是没有保障的,他们只能靠天吃饭。日子太平与否则取决于生于何世,有赖于是否能遇到明君。从两个“幸”字中,我们能看到欧阳修民本主义的思想,写“丰乐”是时刻为百姓考虑。还有的学生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认为《丰乐亭记》中的“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丰乐亭记》中的“丰乐”是欧阳修作为太守,因其治而政通人和的得意之乐,是太守与民同乐。这种“乐”是欧阳修作为太守的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其实,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情境中的产物,《丰乐亭记》也不例外。笔者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要他们下什么定论,只是希望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更为真实而立体的欧阳修。事实上,他们也真的从字里行间发现了作为人臣、作为史学家、作为地方父母官的不同身份的欧阳修。

《兰亭集序》中说:“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虽然文言文的写作年代离我们太过遥远,但文人墨客所感怀而流于笔端的思想情感与我们却是共通的。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无理之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近作者,与古人为友,和贤哲对话,成为内心丰富、思想健康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

猜你喜欢

赤壁赋赤壁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画眉鸟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欧阳修快马追字
苏东坡《前赤壁赋》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勤奋的欧阳修
《赤壁赋》用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