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林业鼠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3-06-23富雅琼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沙鼠梭梭鼠害

富雅琼,祁 鑫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分场,甘肃 武威 733399)

荒漠区植被主要有白刺、梭梭、沙拐枣、毛条、沙蒿等沙生灌木和沙蓬等草本植物,但生长稀疏,平均盖度在3%~28%;该区域内食物链相对简单,且微生物、植物、动物种类单纯,因此生态系统非常容易被破坏,且想要恢复是格外困难的。在促进荒漠区林业生态系统平衡及环境因子良好发展的进程中,荒漠化植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石羊河流域人口持续增加、虫鼠害危害逐渐加重、植被管护粗放、水资源短缺等多方面影响的背景下,给植被正常生长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对此,有必要对影响区域内植被生长的主要虫鼠害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为保护荒漠区林木植被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民昌路荒漠区位于民勤县薛白境内。研究区土壤以风沙土、砂壤土为主,土壤结构松散,受到风蚀就地起沙,很容易沙化。民昌路荒漠区属于干旱气候区,雨少风多、水分蒸发强烈,常年干燥、冬冷夏热,阳光充足,年均气温7.8℃,空气相对湿度小,年蒸发量为2 644 mm,年均降水量为110 mm,干燥度大于4;该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旱生、超旱生荒漠植被为主[1]。

1.2 植被概况

研究区天然植被类型以旱生、超旱生荒漠植被为主,生长稀疏,平均盖度在3%~28%。森林病虫和沙鼠危害严重。树种资源单一,梭梭生长不良、抗力性差,导致病虫和大沙鼠危害严重。优势树种为梭梭,零星分布沙拐枣、白刺、柽柳、毛条、花棒、沙木蓼等,草本主要有沙米、沙蒿等沙生植物,灌草盖度12%~19%。经现地调查,区域内灌木平均株数为210~840 株/hm2,且分布极不均匀,林中空地占比大,目前退化较为严重。野生动物有大沙鼠、雉鸡、野兔、鹅喉羚、老鹰;野生植物有麻黄、白刺、沙拐枣、毛条、沙米。

2 调查方法

2.1 踏查

首先采取踏查方式,通过多个样线的踏查,对影响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植被生长及分布的有害生物种类展开调查与研究,进而进行危害度调查。

2.2 样方调查

基于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的植被生长及分布特征,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植物种类以及植被群落划分调查区域,以单个林班为单位区域,每个林班设5 块样方,每个样方面积3 hm2,调查时间为2022 年10 月。基于林班开展门字形样方调查,计算每个林班应调查的标准地总计面积和样方数量,关键调查指标包括洞群密度、洞群覆盖率、被害株率。

3 调查结果

3.1 有害生物种类

林区有害生物的类型有病害、虫害、鼠害3 种。2022 年10 月踏查结果显示,区域内的有害生物种类主要有黄羊、大沙鼠、野兔、梭梭棉粉蚧、蚜虫、白刺毛虫等,其中梭梭大沙鼠和白刺毛虫会对荒漠植被产生实质性危害,由于本次研究的是鼠害,因此重点调查鼠害。

3.2 大沙鼠生活习性及其危害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属啮齿目鼠科沙鼠亚科,别名黄老鼠,是沙鼠亚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大沙鼠破坏植被的方式主要有破坏梭梭根系、在梭梭基部隆起的沙土丘上打洞穴、取食梭梭嫩枝。通过对大沙鼠的生活习惯及规律的研究,得知其活动重点存在2 个高峰期,其中第1 个高峰期为5月、6 月,第2 个高峰期为9 月、10 月。需注意的是,与第1 个高峰期相比,第2 个高峰期大沙鼠出现的频次要高出很多。之所以5 月、6 月为大沙鼠的活动高峰期,其原因是此时大沙鼠洞内的食物所剩无几,但是繁殖、交配需要大量的食物。另外,进入到夏季后由于天气相对炎热,因此活动频次有所降低。第2个高峰期为9月、10月,原因是该阶段大沙鼠种群数量达到全年最高值,再加上天气逐渐变冷,因此为了保证冬季有充足的食物,大沙鼠需要不断地将食物运送到洞内。总的来说,结合大沙鼠的活动规律及生活习性可知,大沙鼠9月、10 月活动最为频繁,因此,选择9 月、10 月为防治大沙鼠的最佳时期[2]。

3.3 林木被鼠害株率

1号、2号林班西侧的植被稀疏,郁闭度较低,大部分样方需要1~3 条样线方可满足百株要求,少数样方需3~4 线方可达到百株,3 号、4 号、5 号林班的样方均需1~2 线即可达到百株。研究区域内的林木被鼠害率均值达到55.83%,死亡株率均值为11.06%,死亡植株平均数量为9.95株,具体见表1。

表1 研究区林木被鼠害情况调查统计Tab.1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forest rodent infes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3.4 害鼠洞群密度

生态环境类型以黏土荒漠林、沙土荒漠林为主,其中1号、2号、3号、5号林班主要为沙土荒漠林,4号林班主要为黏土荒漠林。根据表2 可知,5 个林班单位的沙土荒漠林大沙鼠平均洞群覆盖率10.03%,平均洞群密度为5.63 个/hm2。其中4 号林班平均洞群覆盖率、洞群密度均最小,分别为1.26%、0.56 个/hm2。可见,沙土荒漠林的大沙鼠害比黏土荒漠林更严重。

表2 害鼠洞群密度调查结果Tab.2 Survey results of rodent burrow population density

3.5 鼠害发生面积

根据表3 的结果可知,本次调查样方为45 个,满足鼠害发生标准的调查林班面积为71 026 hm2,按照盖度20%以上比例抽样实际样方标准地累积面积为134.88 hm2,根据被害株率统计的鼠害发生面积为68 665 hm2,发生地点主要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的各个分场都有鼠害发生,其危害程度不同,其中1号、2号林班鼠害比较严重,4号林班鼠害最轻。

表3 鼠害面积统计结果Tab.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rodent infestation area

4 结论建议

4.1 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鼠害较为严重的林班以沙土荒漠林为主,主要分布梭梭林;而鼠害较轻的4号林班以黏土荒漠林为主,梭梭林仅少量分布或未分布,由此可见沙土及梭梭林是大沙鼠生存的主要栖息地。原因可能是沙土主要分布梭梭林,为鼠类生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为大沙鼠经常会在地下打洞,破坏啃食梭梭嫩枝,或者啃食新栽植梭梭苗根系,会严重危害滩地梭梭林正常生长,引起自然灾害。鼠类经常挖洞开穴,这导致成片梭梭退化林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又有利于鼠类生存,这些因素加大了治理草原鼠害的难度[3]。另外,防治大沙鼠工程项目不多,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同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间相对脱节,没有积极的开展与防治大沙鼠相关的工作,防治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还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水平上[4]。

4.2 建议

4.2.1 调整林木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鼠害主要发生在沙土梭梭林,鼠种为大沙鼠,大沙鼠喜爱啃食梭梭树。因此,建议造林时在林木行间种植沙米、碱蓬等大沙鼠喜食草类等措施,可减少大沙鼠对梭梭树的啃食;同时,需要有效提高荒漠区梭梭林的自我控制能力,构建持续有效抑制害鼠的生态林分,采取设置围栏封育等方式快速恢复灌木植被,增加林地植被覆盖率,为害鼠天敌的生存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有效压缩大沙鼠的生存空间。

4.2.2 重视幼林栽培,优化林地环境

及时清理林区地表、下层植物、灌木、藤类植物,优化林内环境,间伐强度5%~15%,摧毁大沙鼠的生存环境,压缩它们的生存空间及食物储备;强化幼林栽培,加速林木生长,提高其抗性。

4.2.3 加强人工防治

首先,进行物理防治。通过对防治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判断出捕鼠夹在防治大沙鼠方面仅在小范围、小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效果,在大面积防治方面很难发挥作用。捕鼠夹对人畜和环境都安全,捕鼠器有很多优点,例如灭鼠效果显著、鼠尸消除方便、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等,但具有投资大、成本偏高、费工时等特征[5],这是目前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可以把科学技术引入鼠害的防治工作中,对灭鼠器械进行改造,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其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目前主要使用毒死蜱、溴敌隆拌饵和地芬·硫酸钡灭鼠饵剂。结合大沙鼠的危害规律、生活习性,应在每年春秋两季展开化学防治;最后,天敌控制技术。在一定区域内发挥天敌对大沙鼠的生物控制作用,加大对鹰、猫、兔、狐等天敌动物的保护力度,在林地设置招引设施,具有代表性的有建筑招鹰架、保留活孤立木、栽植枯树干,招引鼠兔天敌栖息、停留。其中,建筑招鹰架运用的是食物链原理,将鹰架修筑在鼠害发生区域,尽可能给予鹰类适宜的栖息、生存环境,使鹰类活动范围、数量进一步扩大,这对于最大限度避免大沙鼠害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鼠害暴发,有必要保障大沙鼠害发生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经济、安全、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目标[6]。

猜你喜欢

沙鼠梭梭鼠害
梭梭的建筑课
你越追,它越远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巴里坤县草原鼠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