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22杨海峰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故事化识字能力视角

杨海峰

摘要:语文“教学故事化”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借助“教学故事化”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在分析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内涵、价值以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儿童视角下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此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化;视角;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093-04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学习能力。这其中,培养学生能说、会讲故事的能力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能说、会讲故事的能力培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只安排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教学进度的限制、课堂教学成本的约束、小升初的压力等。另外,有的语文教师对“教学故事化”的内涵缺乏正确认知,没有认识到“教学故事化”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少。因此,从儿童视角下探究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内涵、价值以及具体实践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内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故事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师生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达到既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讲故事、听故事的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学生。例如,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白蛇传》的故事切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睡美人》时,基于学生已经掌握大量经典童话故事的学情,教师可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描述故事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故事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细分为多个种类。例如,根据语言形式划分,可分为民间故事和作家创作的故事,从真实性角度划分,可分为虚构故事和真实故事。这其中,小说、戏剧等属于虚构的故事范畴,如果发生在自己、家人以及朋友身上的事儿则属于真实故事。近年来,教学故事化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并在具体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主要采取如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在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简单且短小的故事穿插其中,以此对所讲述的内容起到强调作用。第二种,直接以故事取代教学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进行深入思考,掌握故事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教学故事化”具有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特点,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且主要以感性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教师利用多种类型的故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开展教学,可使学生在感受故事精彩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故事化”的价值

1.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完整且流利地说普通话,能读懂文章,可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小作文,并保证字迹工整。这其中,完整且流利地说普通话属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范围,读懂文章、写小作文属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范围。而“教学故事化”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说什么、怎么说,涉及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等层面能力。其一,在说什么方面,语文“教学故事化”的价值具体如下。一方面,故事包含丰富的知识,涉及生活、文化、历史等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话题素材库。另一方面,故事包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语文“教学化故事”就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复述,掌握故事中汉字的发音,理解字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及背后蕴含的情感,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二,在怎么说方面,语文“教学故事化”可帮助学生提升表达技巧。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故事包含多种语言应用范本,学生可以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模仿其中的句式,逐步提升表达技巧。另外,每个故事强调的重点不同,呈现多样的中心思想,如《灰姑娘》的形象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歌颂善良勇敢,鞭挞贪婪自私。学生可通过学习故事掌握其强调的重点表达技巧。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学生还要了解语气在其中的作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达语气,如肃穆的场合要保持语气的严肃性,欢乐的场合可以轻松的语气交流。例如,民间故事一般采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形式呈现,而作家会根据故事的类型来选择相应的语言呈现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学习不同故事的语言呈现形式,最终掌握语气和场合的关系。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故事化”可以解决阅读教学中“读什么”、写作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故事的范围广泛,教师可根据教學需要,选择相应的故事融入读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表达技巧,并将阅读中习得的表达技巧应用于写作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故事化”可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效果,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故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都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相应故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另外,故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多种类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学故事化”还可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在讲故事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兴趣,播放相应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自由讨论。这不仅可给学生提供更多互动机会,还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关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这种枯燥且乏味的教学方式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一般情况下先讲解课文涉及的字词知识,然后让学生默写生字、造句、背诵课文,进行实用语句以及表达方式的积累,以应用于写作中。这种教学形式的目的性较强,即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却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迷茫,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采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状态,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四、儿童视角下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实践策略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基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发挥“教学故事化”的价值,将其应用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利用语文“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对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有充分认识,并带着热情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字词背后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对汉字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知,体会到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美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故事化”打造多元化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耻”字时,教师可将“许由洗耳”的故事引入课堂。许由是尧时的隐士。传说尧要将天下让给他,许由听到后以为污染了他的耳朵,便到水边去洗耳。尧认为许由谦虚,又派人请他任九州长一职,许由听后又跑到水边掬了一捧清水洗耳,由此产生了让“耻”“止于耳”的故事。故事教学法可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蕴含的魅力,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在以故事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还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汉字。例如,在教学“山”“出”字时,教师可在引用相应故事的同时,展示群山的图片,让学生探索“山”“出”与图片的关系,与故事内容的关系,从而对汉字形成深层次理解。在选择故事时,教师要考虑与文字对应的故事的真实性,避免出现为丰富教学内容而杜撰文字故事的情况,防止学生对文字形成错误认知。

2.利用语文“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可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阅读和分析文字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过程,对此,语文教师可借助故事蕴含的独特魅力开展阅读教学,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学故事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故事引导学生,使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积极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例如,教师可在班级开展“谁是故事大王”的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精彩故事,并根据自身的特长,以相应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展示出来,如朗诵、表演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可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通过分享,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阅读“教学故事化”中,借助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个故事都有鲜明、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可在阅读“教学故事化”中,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其感受到故事字里行间传递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画杨桃》时,教师可引入《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先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句子,然后对比分析《画杨桃》中“老师”和“我”的人物形象内涵以及《盲人摸象》寓言故事中几个盲人的言行。《画杨桃》重点描写了“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如“老师”走到学生中间,然后回到讲台,将“我”的画作展示给其他学生,语言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这一系列描写树立了一个认真且严谨的教师形象。而对于“我”这个人物,作者主要以心理描写为主,如“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以此树立一个实事求是做事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盲人摸象》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然后分别引出《画杨桃》和《盲人摸象》的内涵,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及情感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利用语文“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方向,也是让语文教师感觉难度较大的一项教学内容。对此,教师积极采取相应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讲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并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等练习,将只言片语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篇小短文。但对此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存在排斥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营造轻松、活泼的写作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优秀的故事,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不仅適合开展阅读教学,还是非常好的写作教学素材。教师可借助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学会谋篇布局的技巧、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以及传递情感的技巧等。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还可借助故事引导的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其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想象和发挥,将脑海中的想法落实到笔尖,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技巧。例如,在练习作文谋篇布局的技巧时,教师可向学生传授“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要求和技巧,即文章的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言之有物,结尾要别有新意,以此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并围绕主题组织字词、句子,最终形成一篇条理清晰、主题鲜明的高质量作文。在此过程中,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凤头、猪肚、豹尾”写作技巧的理解,教师可引入王勃与《滕王阁序》的故事。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的滕王阁竣工,于是宴请文人墨客、贤达名流撰文歌咏。席间,王勃落笔成文。当都督阎公听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时,马上由之前的不屑一顾到立马安排人让其继续谱序。由此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如凤凰的头部一样美丽、精彩,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进行组合应用,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学生的作文实现条理清晰、字句流畅,情感传达准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小故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写作技巧进行扩写练习,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写作效果。

4.利用语文“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从讲故事以及分析故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优化语言运用方式。例如,教师可借助故事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和判断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以及结局等多个环节,并输出自己的观点、情感以及态度。这就要求學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来组织语言、传递语言。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传递的道理、情感。这种教学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信息的归纳、整理以及加工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故事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对此,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故事化”的内涵、价值,并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基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故事化”的作用,积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语.基于“类”的小学语文归纳教学研究———以三年级中国民间故事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10).

[2]马国英.如何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 2021(01).

[3]吴亮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1(01).

[4]杨青.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及使用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01).

[5]陈芳.故事介入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J].广西教育,2016(21).

[6]王琳.故事性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方式[J].语文教学通讯, 2022(11).

[7]施萍一.试谈故事化教学对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创新价值[J].江苏教育,2022(09).

[8]周本宏.浅谈小学语文情境图教学[J].陕西教育,2019(04).

[9]孙艳莲.小学语文课堂故事化教学艺术浅析[J].语文天地,2015(15).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hinese "Teaching Storytel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Yang Haifeng

(Yancheng City Chuanchanghe Primary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storytelling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a posit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specific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an use "teaching storytelling" to enhance students literacy, reading ability, writing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eaching storytell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teaching storytelling" in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 Chinese; storytelling; perspective; literacy ability; reading ability; writing ability;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猜你喜欢

故事化识字能力视角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真实世界的寓言
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