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临江仙·藤玲听秋》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3-06-22赵颖慧匡传英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临江仙演唱艺术特征

赵颖慧 匡传英

摘要:古诗新创艺术歌曲《临江仙·藤岭听秋》是由黄克新作词、吴国翥作曲的一首古诗文化新创艺术歌曲。吴国翥著有声乐套曲《诗乐:中国新创古典格律诗词艺术歌曲集》,《临江仙·藤岭听秋》便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中国新创古典格律诗词艺术歌曲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相比之下,其结合了现代音乐文化的创作以及表现形式,让歌曲更加富有内涵深意和独特韵味,在保留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带给演唱者和听者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基于此,文章对《临江仙·藤岭听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临江仙·藤岭听秋》;艺术特征;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4;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吴国翥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格律严谨,音韵巧妙工整。《临江仙·藤岭听秋》这部作品风格古朴淡雅、沉博绝丽、旋律优美、辞致雅赡,是一首极其动人心弦的作品。其创作以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毛奇龄的《临江仙·秋藕丝裙春树面》、曹尔堪的《临江仙·秋苇》、史达祖的《临江仙》等诸多原型古代文学作品为参考,在临江仙系列古词的基础特点上进行了现代音乐和现代白话文的创新,给整首作品增添了真实感,在2019年创作而成后发布于《诗乐:中国新创古典格律诗词艺术歌曲集》。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唤起了演唱者和听众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以及古诗韵味最直白、最纯真的美感。如何更好地欣赏古诗文化新创艺术歌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舞台表演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歌曲文化。

1 《临江仙·藤玲听秋》的艺术特征

1.1 起承转合的旋律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与标志就是其歌词大多数直接取材自中国古代诗歌词作,直接配以曲调进行演唱,遵循以曲填词的原则,词句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绪,所以具有较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1]。对一首完整的作品来说,最先让人听到也最容易打动人的便是旋律,也可以说,旋律是整首作品的灵魂。因此,在研究一首作品时,细细去感受歌曲的旋律是非常關键的。

在《临江仙·藤岭听秋》的唱词与旋律分析中,要着重体会和感受起承转合的结构下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思绪。除此之外,吴国翥先生还增添了补充乐句和重复乐句,这一处小小的旋律变化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于一般诗词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对比效果非常明显。

谱例1

如谱例1所示,该乐句为整首歌曲的起句,旋律上采用了与歌词大意相融合的编写方式,起音为F大调的la,以一个中高音开始对“阅尽山峦”进行描写,并且在“阅尽”的旋律上进行了上下二度的反复处理来突出一种悠扬的感觉,同时加入了延音线,使之唱起来更加连贯,加深曲折婉转的感觉。

第三小节的旋律采用了逐渐提升音高的方法,这样的旋律进行为后面的旋律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既开门见山,又埋下伏笔。

谱例2相对于谱例1来说,虽然是一模一样的歌词,但在旋律上做了完全不一样的改变,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继续铺垫。首先,其力度效果由mf中强转变为f强,旋律上以小跳进和激进为主,并且在钢琴伴奏旋律上进行了重点突出和情绪渲染,继而增强了婉转悠扬的旋律表现效果。

谱例2

1.2 富有深意的歌词内容

在歌曲《临江仙·藤聆听秋》中,吴国翥先生谱写的“秋”并不只是浓烈的“悲”情,因为在歌曲的第三乐句开始进行“转”,其对应的歌词是“草根无怨对凋零”。其核心词为“无怨”,因此在描写前面两个乐句的秋景中给人一种颇有希望的感觉,也就是从整体上来说,歌曲情感并不是悲凉的。虽然起承两句分别为“阅尽秋山朝复暮”“筱林依旧青青”,仿佛给人一种无奈、萧瑟之感,但这只是描述了秋天即将到来或者是说秋天的景色,相比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作者感受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较为舒适或对美好秋景的向往。

“经霜犹瘦尽,任意历枯荣”,这是歌曲上半部分的合句,描写的是经过秋霜之后变得憔悴,但任随其意、不受约束地经历盛衰。这看似只是对植物景物所做的描写,但包含了人生意义,这也是其作为歌词来说最值得人赞赏的地方,即永远有更深一层的内涵。不过,这层深意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不断研究才能发现,等到真正明白这些歌词深意的时候,再演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歌曲下半部分歌词“最爱泉边怀往岁,遥闻琴瑟泠泠”描绘的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样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结尾部分的“仙人今不见,新客细聆听”,一方面突出了歌曲的主题“临江仙”,另一方面展现出作者的意犹未尽之感。

1.3 婉转悠长的钢琴伴奏

在21世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伴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尤为注重与现代元素结合。在歌曲本身的表达上,它们以钢琴伴奏为主,也可加入小提琴等器乐,以擅长美声唱法的歌唱家进行全新演绎,这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现代发展的又一亮点[2]。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声乐除了形成互补关系之外,还更加注重歌曲中诗词内涵与意境的表现,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区别于一般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关键[3]。《临江仙·藤岭听秋》这首歌曲中采用了中提琴和钢琴两种伴奏,既有中提琴的婉转悠扬,又有钢琴的沉着稳重,不同乐器伴奏以及和声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句本身带有的韵味。

在谱例2中,中提琴旋律虽然在这一部分的使用相对较少,但以高昂柔和的音乐色彩衬托出了钢琴旋律、演唱旋律的主要地位,三种旋律相互结合、相互衬托,缺少任意一种旋律,整体的音乐表现上都会有较大的偏差。

钢琴旋律以连绵不断的琶音来凸显旋律的悠扬,伴随着柱式和弦的加入,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可谓锦上添花。旋律中延音线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使整体的音乐色彩始终保持在一个连贯的情绪中,其中第三小节的柱式和弦颤音处理在旋律上不仅仅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更能带动演唱者和听众的情绪,增强音乐的代入感。

此外,在歌曲的高音部分,钢琴旋律有了相应的改变,进行了更密集的上下行琶音,同时增加了更多的颤音柱式和弦,钢琴旋律的mf强度搭配主旋律f强度形成了较强的层次对比感,旋律处理得淋漓尽致。

2 歌曲《临江仙·藤岭听秋》的演唱分析

2.1 咬字吐字的技巧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尤其讲究“字清”,也就是咬字归韵需要齿、舌、唇的高度配合,在保证音色统一的前提下把每个字交代清楚,包括字头、字腹、字尾[4]。因此,在正式演唱歌曲之前,要先熟读朗诵歌词,确保每个字音的准确性,分辨开口音与闭口音,把握断句、气口以及重音的位置。首先,所有的歌词都要在打开口腔的状态下演唱,其次要保持在统一的高位置,在咬字和发音时,要始终保持放松的口腔状态,就好像没有下巴一样去“唱”出这些歌词,随意活动下巴都不会影响字词发音,这就做到了口腔放松。另外,要注意舌头的位置摆放问题,因为会有一些字词较为口语化,自然而然地带动舌头抵住嘴巴,这就会很容易发出一个错误的声音。例如,第一乐段里的“阅”字很容易归韵到“yu”上,原因就是口腔没有完全打开或是把字咬得太死。不论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都应该细细品味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精准到每一个字音上,确保其准确无误,这样演唱出来的效果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带给听众更加舒适的感受。在发音上,稳定高位置的同时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声音的走向,这也是困扰很多初学者的一个难题——声音的“靠前靠后”。笔者认为,始终要遵循自己演唱时最舒适、最放松的声音状态,不要过多地考虑声音的前后问题,要运用好后咽壁的力量顺势找一个向上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声乐感觉之后,再去考虑具体的声音问题。

2.2 气息的灵活运用

艺术歌曲以抒情细腻为主,它可以深入细致地表达人们内心细微的情感世界,因此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显得比较精巧,所以要特别注意气息的控制,既要自然流畅,又要热情洋溢,充分把握演唱的分寸感[5]。

如歌曲中的第一樂段“阅尽秋山朝复暮,筱林依旧青青”是以一种叙说的心情歌唱的,此时的气息应该保持平稳,跟随乐句不断地送出,直至乐句结束方可换气,不能随意断句或是改变气口。

歌曲的高音部分“最爱泉边怀往岁,遥闻琴瑟泠泠”对气息量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在旋律节奏中伴随着小跳,因此演唱者要准备好足够的气息,气息太多太深会造成声带紧张、无法闭合,从而造成破音;气息太少太浅会造成声音飘浮、没有张力,或是乐句还没结束就没气了;气息不稳则会造成漏气,导致声音挤、卡等状况的出现。演唱者一定要根据歌曲的实际情况来调控自己的演唱气息。

歌曲的最后一句“仙人今不见新客细聆听”是最能体现演唱者气息以及声乐技术的地方。在演唱该句之前,要特别注意留好气口的位置,不然就会影响到歌曲演唱的流畅度以及美感。面对最后的长拍渐弱处理,气息一定要保持源源不断地推送,并且要准备好足够的气息,始终做到气沉丹田、灵活运用气息。

2.3 声情并茂的演唱

要想演唱好一首作品,不仅要了解作品的音乐特征,还要具备良好大方的舞台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基于此,演唱者必须认真分析作品,用心体会作品的背景、人物、故事情节,才能设计出最合适舞台的形象[6]。

要想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演唱者必须确定好演唱时的音色和力度,要根据作品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音色与演唱形式,这样才会使音乐更加饱满,演唱才能更加贴切音乐的主题和风格。在调整音色的时候要感受腔体的共鸣、气息的稳定、声音的走向、口腔的咬字,这并不是主观随意地换个音色就能实现的,需要演唱者与作品长时间的磨合。

如歌曲开头部分歌词“阅尽秋山朝复暮”,演唱者在演唱时,眼神里就应该有一幅动人心弦的壮丽景观,同时要合理地运用肢体动作,如引开、双手同起等,每种动作都可以代表一个心情。高潮部分的“最爱泉边怀往岁”可以用双手同起向外推开,表示情绪激动。而在结尾部分的“仙人今不见新客细聆听”渐弱的音乐色彩上,可以做一个单手向前缓慢托起,直至音乐伴奏停止后再去结束肢体动作,表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能呼应作品的情境。

3 结语

《临江仙·藤聆听秋》这首作品充满了诗意和韵味,旋律婉转悠扬,歌词富有深意。歌曲篇幅虽短,但音乐色彩极其丰富,对演唱者而言是一首非常值得学习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锻炼演唱者的声乐演唱技巧,还可以提升其舞台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莹,赵晓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研究[J].当代音乐,2021(2):72-74.

[2] 蒋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复兴与保护传承[J].音乐创作,2017(9):95-96.

[3] 李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4] 游丽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归韵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

[5] 陆剑.论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气息运用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6] 唐鹤玲.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赵颖慧(199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匡传英(1974—),女,湖北洪湖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临江仙演唱艺术特征
临江仙·送王缄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