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导向下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现实审视与路径优化

2023-06-21张士坤顾美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

张士坤 顾美玲

摘要:水中救护技能是基层公安民警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战斗技能,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队伍的重要力量,水中救护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民警今后处置涉水警情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现行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现实审视、限制因素和路径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并建议从资金、师资、模拟实战、完善评价标准这四个路径,对水中救护课程进行优化。

关键词:公安院校;涉水警情;实用游泳;水中救护课程

郦树龙等人2018年发表于《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项调查显示,溺水死亡约占我国意外死亡事件发生的三分之一。水中警情的频发,极大程度考验民警的水中救护能力与现场处置能力。

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是公安院校警务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中救护技能是警察一项必备的技能。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时间相对充裕,领悟能力强,熟练掌握水中救护技能对以后的从警生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进行现实审视,分析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并从实战角度提出具体的路径优化,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一、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现实审视

(一)水中救护课程尚未普及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省部级的36所公安院校有12所开设过类似的水中课程,且有4所由于场馆、师资力量等现实问题停止开展此类课程 。水中救护课程是公安院校警务实战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保证涉水警情的顺利处理。然而,由于水中救护课程对公安院校的场地设施与师资力量要求较高,导致该课程虽然在实战中用处大,但在全国公安院校并未普及性开设,且水中救护课程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各公安院校发展水平高低不齐,重点不一。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已开设水中课程的公安院校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开设的课程名称不统一,且以基础游泳课程为主,水中救护课程开设较小。目前,全国公安院校的水中课程内容相对来说不够统一,水中救护教学与普通游泳教学的差别较小,且各公安院校多以“武装泅渡”“游泳”“水上救生”等名称命名课程,缺乏统一性。同时,公安院校特色并没有直接体现,忽视了教学内容与警务实战的联系。总之,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实战导向下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限制因素

(一)场地器材的缺乏,限制课程开展

游泳场馆和救生设备等场地器材是公安院校开展水中救护课程的必备条件。部分公安院校虽然建有游泳场馆,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难以长期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同时,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救护设备落后,仅有一些简单的漂浮板、救生绳索和救生圈,现代化教学设备尚未引入日常教学,严重限制水中救护课程的开展。

(二)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导致技能缺失

有别于普通高校游泳课程,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当前,公安院校缺少具有水中救护实战能力的专业教师,多以教师兼任为主,且这些教师还需要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在水中救护课程中多以学会游泳为目标,较少涉及救生、武装泅渡和心肺复苏等实战内容,面对涉水警情时往往无所适从。

(三)综合训练较少,弱化实战能力

公安院校毕业生在参警之后,面对的不仅是水中救护、水中抓捕,还包括一系列的岸上救护、伤口包扎、心肺复苏和呼叫救护车等复杂的涉水警情,而公安院校在课堂上并未将其结合起来综合演练,使得学生对涉水警情的处置程序没有整体认识,很难付诸实践。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往往将基础游泳作为教学重点,水中救生、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教学内容课时设置较少,甚至不设置课时。同时,教学内容之间缺乏综合实训,与公安一线实战需求相脱节,偏离了公安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三、实战导向下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内容优化

有别于普通高校游泳课程教学,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不仅包括基础类游泳教学,还应包括实用性泳姿、水中救护操作流程和现场救护知识等。

(一)竞赛游泳的基本技术

从广义上讲,游泳包含蛙泳、仰泳、爬泳和蝶泳四種竞赛泳姿,其中蛙泳是一种技术较为简单且省力的泳姿,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游泳课程以蛙泳教学为主,基本上以解决“会游泳”为主要教学目标。蛙泳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公安院校学生今后学习实用性泳姿、救生动作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基础泳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组织学生熟悉水性、扶池边漂浮和水中行走等。学生入水前,教师应开展安全教育和热身运动,这样学生遇到抽筋等突发状况时才能保持冷静,懂得如何自救。

(二)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

实用性泳姿是基于基础泳姿发展而来的,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的方法将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项专门技术,主要分为踩水、反蛙泳、侧泳、潜泳和抬头爬泳等技术。掌握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对保护救生者、挽救溺水者有着重要意义。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掌握好坏,对水中救护操作的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公安院校开设的水中救护课程要将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训练原则,且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组开展相关内容的训练。

(三)游泳救生的赴救技术

游泳救生的赴救技术是指救护人员利用或不利用器材,间接或直接将溺水者施救上岸的专门技术,包括间接赴救技术和直接赴救技术两种。游泳的间接赴救是指救生员利用救生器材,对正在挣扎的溺水者经过准确判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施救的一种赴救技术。间接赴救技术是最安全、最简易的救助方法,教师应着重向学生强调,能间接赴救绝不直接赴救。

当溺水者离岸边较远或无意识,无法利用间接赴救技术进行救助时,救护人员可以采用直接赴救技术。直接赴救技术主要包括现场评估、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和运送七项技术,其中接近、解脱和拖带这三项技术最为复杂,公安院校应开展重点实战训练。现场评估是行动的前提,有利于为制订下一步施救方案打下基础。入水技术分为跨步式入水、蛙腿式入水、鱼跃浅跳式入水和直立式入水。与溺水者相距较近时,采用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与溺水者相距较远时,采用鱼跃浅跳式入水。接近技术分为背面接近救生技术、侧面接近救生技术、正面接近救生技术和溺水者沉底救生技术。解脱技术分为单手被抓解脱法、交叉手被抓解脱法和单手被双手抓握解脱法等,解脱动作应迅速有效,用力适当,以便下一步的拖带。拖带技术多采用侧泳、反蛙泳等游泳技术,分为托腋拖带技术、夹胸拖带技术和托枕拖带技术等,拖带过程中,救护人员要始终确保溺水者能正常呼吸。上岸技术根据溺水者的受伤情况可以分为单人上岸技术和双人上岸技术。运送技术分为肩背技术或担架、木板等工具运送,在运送过程中,救护人员要避免溺水者受到二次伤害。

(四)游泳救生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急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实施心肺复苏是挽救溺水者生命的关键阶段,如果不及时或方法错误,将会导致整个急救的失败。因此,心肺复苏必须严格按照判断意识、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紧急止血和保护脊柱等六个步骤实施。

四、实战导向下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路径优化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优化师资配置

水中救护课程属于公安院校警务实战类课程,与普通高校开设的游泳课程有着明显区别。公安院校应改善水中救护课程的教学环境,投入专项经费,建立健全游泳场地器材设施,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定期检修维护,确保游泳场地日常运转。公安院校还要采购警用水上救生器材和现场急救设备用于日常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用于模拟现场教学。水中救护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采用团队教学的授课模式,一般应配置4至5人授课团队,其中1人总负责,1人负责巡视场地,确保安全。师资力量不足会严重影响水中救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公安院校亟须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或聘请基层公安机关实战经验丰富的水中教官。

(二)贴近实战,加强模拟综合训练

为提高基层民警的水上警务实战技能的水平,在传授水中救护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公安院校应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展开综合训练。调查显示,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开设缺乏模拟溺水警情的救护。贴近实战,就是要让学生今后在面对不同形式溺水警情时,能迅速采取恰当的手段救护溺水者。有条件的公安院校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自然水域开展模拟教学训练,通过真实的自然水域环境,让学生体会到静水水域与自然水域在水温、水流和危险程度等方面的区别。贴近实战的模拟综合训练,能使学生熟悉处置溺水警情的流程,掌握水中救护综合技能,提高心理素质。

(三)制订考试标准,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激发学生训练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着引领作用。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的考核应根据开设内容,制订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公安院校水中救護课程的评价标准不应只是游泳技术的考核,还应纳入急救理论知识、现场急救流程考核、团队合作能力考核等。定量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分为基础游泳技能、岸边赴救、水中救助、现场急救,按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安全意识和处置流程等。考核由平时成绩、期中测试与期末测试构成,期中测评可以对因不同游泳基础分组的学生采用有差别的考核标准。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开设水中救护课程,旨在培养符合实战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实战化教学已成为公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趋势,如何更好地将公安院校水中救护课程与基层公安实战化紧密结合,是在未来课程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郦树龙,张杰,张聪.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教学资源开发[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2]凌林,刘文境.实践视阈下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名称设置的重新审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2SJYB0489;2022年江苏警官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2A10。

(作者单位:张士坤 江苏警官学院;顾美玲 南京市天正小学)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北京警察学院为例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公安院校学员顶岗实习绩效管理研究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