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过渡期母亲对母乳喂养社会支持需求及挑战的质性研究

2023-06-20杭琳张洁萍项丹玉陈玉瑛孙欣鑫尹悦廖月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早产儿出院

杭琳 张洁萍 项丹玉 陈玉瑛 孙欣鑫 尹悦 廖月霞

1扬州大学,扬州 225009;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杭州 310000;3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扬州 225001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亿的早产儿出生。中国是世界上早产儿数量第二多的国家,每年约有117 万早产儿出生[1-2]。WHO 建议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直接母乳喂养直到6个月大[2]。母乳对早产儿来说非常重要,早产儿不仅在出生后需要直接喝母乳,而且在生命的头几个月也需要坚持母乳喂养[4]。虽然母乳喂养早产儿有独特的健康益处,如减少与早产有关的并发症,促进其长期发育,但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往往低于足月儿[3]。成功开始和继续母乳喂养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婴儿和母亲两方面[4]。早产儿出生后即住院治疗,但在中国许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不能探望,导致了与母亲分离,阻碍了出生后母乳喂养的建立,加上早产儿吸吮、吞咽和呼吸等功能不成熟,造成了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困难[1-2]。母乳喂养困难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5]。以往的质性研究主要关注母亲母乳喂养早产儿的经验及支持需求[1,6-9],时间点主要是早产儿住院期间。本研究关注的是早产儿过渡期,过渡期是指早产儿出生后入住NICU 到出院至家中,由父母独立照顾的过程[10]。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早产儿过渡期母亲面临的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需求以及挑战,以期为后期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1.对象与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 年6 月至11 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早产儿随访门诊就诊的早产儿母亲以及通过社区访视的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共18 例,年龄范围27~41岁。(1)纳入标准:①母亲认知正常,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②胎龄小于37 周的早产儿;③母亲在母乳喂养上不存在生理结构缺陷。(2)排除标准:①母亲有严重视听障碍;②既往有精神病史;③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访谈人数以不能有新的主题生成为标准。本研究共选取18 例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母亲进行访谈,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8例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母亲的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2.1.确定访谈提纲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在咨询专家和预访谈4 例早产儿母亲的基础上确定了最终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括:(1)您对您的丈夫在孩子喂养方面表现的评价是怎样的?您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是否得到丈夫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帮助?对于他在母乳喂养上的做法,您的感受是什么?您希望丈夫在母乳喂养方面对您提供哪些帮助?(2)您的父母(公婆)在母乳喂养过程对您提供了哪些帮助?您跟父母(公婆)的关系在生孩子前后是否有差别?差别在哪些方面?您对于他们的做法的感受是什么?(3)您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是否得到医护人员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指导?您还希望医务人员提供哪些关于早产儿母乳喂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2.2.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地点为专门准备的访谈室或者研究对象家中,环境安静。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承诺保密,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访谈,其中1 名负责主持访谈,另外1 名负责观察和记录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表情、动作。

2.3.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24 h 内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稿,及时整理访谈笔记。采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由3 名具备相关专业培训背景的研究者对形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和分析,对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描述、辨别相似的观点,最后提炼出主题。

结 果

1.社会支持的挑战

代际养育理念差异:在家庭内部,亲子代之间对于新事物的认识、理解、使用不同,使得代际传播存在差异,即“代沟”[11]。子代总是有着亲代所没有的经验,从而导致不同代间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取向出现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家中年长女性可能在婴儿母乳喂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2],婴儿的(外)祖母是年长女性的代表,她们通常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看作权威,并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亲代[13]。M2:“我婆婆在我生孩子后来照顾了一段时间,老年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现在孩子还是我和我老公照顾。”M4:“我家老大是我婆婆带的,宠得要命,孩子犯错了就对他大吼大叫,我公公也插嘴批评他,小孩子自己有错,我也不好插嘴,但是孩子一直隐忍着,脾气变得很暴躁,所以这次生二胎不是很想让她来了。”另一位母亲对婆婆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了高血压:“我婆婆和我分歧很大,我不想睬她,我和她两个观念,她非得年轻人跟着她的思想走,搞得自己是专家一样。”M9:“和公婆,没孩子之前还挺好的,生孩子后处了1 个多月,在孩子教养、作息啊方面有过一两次口角,我喜欢科学教养孩子,他们遵守自己的老经验,也非常宠孩子。”

2.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2.1.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 早产儿未出院前,大多数母亲未感到母乳喂养的困难,而在早产儿出院后一系列母乳喂养问题常常扑面而来,此时,母亲更期望得到专业人员(医护)的针对性指导。M7:“医生护士主动指导比较少,我们主动问为主,孩子出院了问题就多了,刚刚我小孩子喝奶吐了,不知道怎么回事。”M10:“我住院期间,可能我孩子不在身边,不像孩子在的,护士会教吸奶,孩子不在没法教,我就没学到,后来和月嫂学习的。”M14:“希望多普及一些知识,因为孩子不在身边没发现那么复杂,出院后确实遇到了很多喂养问题,就经常想请医生帮助,也希望医生能对我们夫妻提供具体的针对性的母乳喂养建议。”

2.2.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产儿母亲希望配偶在母乳喂养上给予更多的帮助。(1)采集运送母乳。M6:“我宝宝住在保暖箱期间,我也没办法送奶,又希望他能吃母乳,就觉得老公能帮忙送送奶呀,让宝宝吃上母乳,就挺好的吧。”M10:“我老公能帮我送奶到宝宝病房的话,我挺开心的。”(2)情感支持。M12:“我在出院后十来天的样子,心情很低落很吓人,有一种失恋的感觉,因为孩子不在身边,老公也不在身边,奶水又不太好。挺希望老公能多和我沟通沟通鼓励鼓励我。”代际差异影响了母亲母乳喂养行为,配偶在两者之间能起到关键的协调作用。M16:“在母乳喂养上,我婆婆有他的旧思想,也不是我妈妈,我实在很难办,就希望我老公能在中间多说说,多和婆婆沟通。”(3)分担家务以及育儿任务。M18:“我坐月子以及刚生完小孩子有段时间不方便泵奶,如果我老公能帮我弄弄就好啦。”M8:“我老公平时上班比较忙,就基本是我一个人,出月子之后,也是我一个人带。当然也希望他能主动帮我做点什么家务之类的。”(4)学习母乳喂养知识与方法。母亲希望提供一些针对配偶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M11:“父亲可以学习些母乳喂养知识,提出关于母乳喂养技巧的建议,帮助我在母乳喂养上多分担一点。”M12:“我老公能主动学习母乳喂养的知识就好了,帮我一起分担母乳喂养,在我束手无策时能替我做些决定。”M15:“母乳喂养方面最没用的就是爸爸了,希望有些什么课程能教教我老公母乳喂养。”

讨 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产儿过渡期母亲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的需求及挑战,由于母亲与老一辈女性母乳喂养者代际养育理念存在差异,成为了母亲母乳喂养的挑战。在社会支持需求方面,母亲希望得到配偶和专业人员的支持[14]。

本研究发现,母亲在面对母乳喂养困难时需得到诸多支持,如专业人员的支持(医护、月嫂等)和家庭支持(配偶和父母的支持)等,支持会促进母亲更好地应对母乳喂养困难。这与冯文兰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家庭支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关。在Mercado等[16]的研究中表明,哺乳专家的支持可以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同伴支持对母乳喂养也存在正向作用[17]。但同伴咨询师的知识水平会影响她们所提供的支持的效果。当母亲获得矛盾性的意见时,会产生对同伴咨询师知识水平的担心,此时她们更信赖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基于循证的信息支持[18]。有研究表明,同伴咨询师联合专业母乳咨询师对母乳喂养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新生儿父亲是产妇选择喂养方式的主要影响者,父亲的态度和支持显著影响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9-21]。因此加强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的支持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解决早产儿母亲分娩的需求。采用同伴咨询,注重家庭朋友等对早产儿母亲的作用,以及时解决早产儿母亲出院后遇到的母乳喂养困难。

综上所述,早产儿过渡期母亲会因代际养育理念差异影响母乳喂养,母亲期望得到专业人员和配偶的支持坚持母乳喂养。因此,关注早产儿母亲心理,加强社会支持对改善早产儿母乳喂养至关重要。

作者贡献声明杭琳: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统计分析;张洁萍: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支持性贡献;项丹玉:指导,支持性贡献;陈玉瑛:指导文章内容设计,提供数据收集平台及资源,辅助数据收集;孙欣鑫、尹悦、廖月霞:辅助数据收集,指导文章内容设计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早产儿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