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离子凝聚胺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2023-06-20陈良丽陈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细胞凝胶离子

陈良丽 陈放

1咸宁市中心医院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咸宁 43700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感染消化专科,武汉 430030

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指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其中以ABO 血型最为常见[1-3]。新生儿临床多表现为黄疸、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严重时会发生胆红素脑病,危害新生儿身体健康[4-6]。临床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以蓝光照射消除黄疸以及输血等综合治疗为主。输血前需对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进行配血检验,判断是否配合,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7-8]。目前,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为临床最常用的两种输血检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是将自身抗原与供血抗体结合,利用低离子正电荷环境,促进抗原抗体紧密结合,而通过对非特异性可逆性凝聚的观察,快速确定输血类型[9-10]。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利用红细胞凝结与非凝结,快速鉴别抗体,且操作过程简单,临床使用较为便捷[11-12]。因此,本研究对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BO 溶血病新生儿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检验,探究两种技术的检验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前瞻性随机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019 年5 月至2022 年3 月间收治的发生ABO 溶血病新生儿76 例,男婴43例,女婴38例;出生天数为(2.85±0.95)d(1~5 d);出生体质量为(3.24±0.65)kg(2.5~3.0 kg);娩出方式:顺产61 例,剖宫产15 例;胎龄为(38.85±0.62)周(38~40 周);新生儿阿式(Apgar)评分[13]为(8.52±1.02)分(7~10分)。

经咸宁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本项研究(2019R115-E07)。

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14]中新生儿ABO 溶血病相关诊断标准;产妇与新生ABO 血型不一致,新生儿有贫血、溶血、黄疸等症状;均为单胎足月的新生儿;且产妇为首次妊娠;产妇均为O 型血;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临床相关资料准确完整;符合本研究所用检验技术适应证。(2)排除标准:合并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新生儿;存在其他遗传代谢疾病;合并凝血系统异常等。

3.方法

3.1.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取两支试管,标明A“主侧”、B“次侧”。主侧管加患儿血清(血浆)150 μ1、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50 μ1,次侧管反之。各再加LIM溶液0.65 ml,轻轻混匀。各加2 滴凝聚胺溶液(使用肝素治疗和肿瘤的患者多加4~6 滴),轻轻混匀。用血库专用离心机(贝索BASO 2005-2)1 000×g离心10 s,弃去上清液,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 ml 液体。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重做,直至肉眼可见红细胞明显凝集,才能进行下一步骤。加入2 滴悬浮液,轻轻混匀并观察结果,如果在60 s 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合。同时用OLYMPUS CX21FS1 生物显微镜低倍镜观察确认,观察5 个及以上视野。检验结果由2 名及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师进行确认。

3.2.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做好C“主侧”、D“次侧”、患者姓名标记。“主侧”微孔中加入献血者1%红细胞悬液50 μ1 及受血者血清或血浆50 μ1。“次侧”微孔中加入受血者1%红细胞悬液50 μ1 及献血者血浆50 μ1。专用孵育器中37 ℃孵育15 min。专用离心机离心5 min 后观察并记录反应结果。低离子凝聚胺法试剂盒购自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微柱凝胶法试剂盒购自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观察指标

(1)配血成功率。①低离子凝聚胺技术:观察1 min,若液体凝聚消失即为阴性,表示配血成功,反之则为阳性,表示配血失败[15];②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红细胞均沉淀堆积在管底即为阴性,若有部分红细胞或全部与凝胶结合即为阳性[16]。(2)检验效能。记录治疗后实际成功例数,以此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检验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3)检验时间。记录不同输血检验技术的检验时间。

5.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SPSS 20.0 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BO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效果

76 例新生儿中,实际成功治疗例数为69 例,治疗成功率为90.79%;失败例数为7例,治疗失败率为9.21%。

2.两种输血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比较

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配血成功65 例(85.53%)、失败11例(14.47%),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配血成功71例(94.7%)、失败5 例(5.26%),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5,P=0.113)。

3.两种输血检验技术的检验效能比较

两种检验技术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76例ABO溶血病新生儿采用不同检验技术的配血结果(例)

表2 76例ABO溶血病新生儿采用两种输血检验技术检验效果比较(%)

4.两组输血检验技术检验时间比较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为(16.11±1.79)min,明显短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17.43±1.9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一致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在出生时会被动地输入母亲体内免疫球蛋白G(IgG)类抗体,导致新生儿体内细胞表面的抗原遭受攻击,从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17-18]。ABO 溶血病史临床最为常见的,指新生儿血型为A 或B 型,而母亲血型为O型[19-20]。患儿的临床典型症状为黄疸、贫血、肝脾大等,严重会并发胆红素脑病,且该并发症发展较为迅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1-22]。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蓝光照射、输血等对因、对症治疗,还可以补充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药物治疗[23]。输血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了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输血前须进行输血检验,判断是否适用[24]。传统输血检验方法有盐水法、酶介质试验等,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检出抗体比较常规,对IgG类效果不佳,受影响因素较多,结果准确率不高[25-26]。

低离子凝聚胺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是目前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两种,因此,本研究对其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输血检验效能进行对比。本研究显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及检验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低离子正电荷环境作用下,可减弱红细胞间静电斥力,缩短细胞间距,使得抗原抗体结合更为紧密,形成持续时间长、肉眼可见的凝集沉淀,非特异性凝集沉淀可被假凝结清除液迅速清除,从而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27]。但漏检率、假阴性率较高[28]。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是利用分子排阻原理,观察微柱内是否形成红细胞与血清复合物及其与凝胶分子结合状态可有效判断是否配血成功[29]。此技术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操作简便,且能减少血源污染,通过37 ℃孵育还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但其需要专用离心机、孵育仪器,临床使用成本较高[30]。因此,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技术。

综上所述,两种技术存在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行合理选择相应的检验技术,从而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陈良丽、陈放:研究实施,数据整理,论文撰写,统计学分析,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红细胞凝胶离子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保暖神器——气凝胶外套
“冻结的烟”——气凝胶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铝离子电池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