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化个体护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06-20李晶孙爱臣王桂玲任倩倩王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入院心功能冠心病

李晶 孙爱臣 王桂玲 任倩倩 王丹

1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枣庄 277400;2枣庄市立医院外科,枣庄 277100;3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外科,枣庄 277400;4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枣庄 277400

冠心病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多发于65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并主要以心绞痛、胸部压迫、呼吸短促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象[1-2]。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数比例开始逐年攀升[3-4]。据相关临床研究调查显示,较2017 年相比,该疾病患者的人数比例已同比增长13.26%[5]。而针对此类疾病患者,临床主要通过药物与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联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以此提升治疗效果。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逐渐体现出了部分局限性,例如护理内容单一、护理细节不连贯、预后效果不理想等,虽能够满足患者基础的治疗需要,但无法做到综合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6-7]。受此类原因影响,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开始逐渐应用。该模式主要是指对个体患者,实行由理论转变为行为的多领域干预内容,结合王丹华[8]的研究可以发现,该护理形式对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而为了进一步了解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于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018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期间内收治的10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1)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患者入院期间均以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表现,并接受超声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符合《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9]诊断标准,可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年龄≥65 岁;③患者预测存活时间≥6 个月。(2)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疾病;③合并呼吸系统疾病;④临近3 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 的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进行对比。见表1。

本研究经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39)。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当天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并以此为根据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利用健康手册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本院治疗流程、日常注意事项等。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稳定其不良情绪,确保其能够充分配合相关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对应的治疗措施。待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遵循本院相关制度,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并由康复治疗科护士叮嘱复查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如若存在其他情况,告知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2.2.观察组 采用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4 d。

2.2.1.心理维度 在患者入院2 h 后,由专科护士结合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条件、精神状态、个人认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二对一形式的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同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增加精神激励,主动鼓励、表扬患者,同时由护士长负责整理近3 年内的成功治疗案例,以多媒体短视频的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并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状态,为其设置一项固定的康复目标,如入院3 d 内完成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入院1 周内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配合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措施的完成情况等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向患者提问,专科护士负责从旁记录与考核,成绩优异者可单独为其拍摄视频,公布于患者微信交流群内。在患者情绪状态出现紧张、焦虑等剧烈波动时,责任护士可引导患者想象沙滩、草原、故乡等让患者感觉安全和放松的场所,排空思维、专注呼吸,随后配合自我暗示,利用积极语言,如“我现在感到身体非常的放松”“我感到头脑清楚,精神集中”“我感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非常舒适,病痛和不适都离我而去”,完成情绪放松训练,持续10 min。

2.2.2.生活维度 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将作息时间调整为早上7 点晨起,晚上8 点准时休息,严禁熬夜,实时监督。将该组患者两两分组,帮助患者寻找康复同伴,建议其相互诉说主观感受,分享治疗所得。每间隔6 h 进行1 次体温、血压以及心率检测,在患者病房播放轻缓音乐,派遣责任护士每间隔12 h 进行1 次病房清洁消毒,减少患者家属探视,每日更换1 次患者衣物、床单等生活用品,同时用温水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按摩按摩受压部位与肢体拉伸。针对呼吸困难患者,指导合理摆放体位,以半卧位为宜,结合患者缺氧程度予以吸氧排痰处理,每日进行1 次,护理患者勤咳嗽,必要时可通过背部叩击进行排痰。针对肢体水肿患者,可通过热敷按摩的方式改善情况。针对便秘患者,可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与热敷,改善便秘,必要时可采用缓泻剂。

2.2.3.饮食维度 首先遵循冠心病患者饮食原则对患者进行专项,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科学饮食的实际性意义。少食多餐,患者日常饮食以高乳铁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例如豆制食品、牛奶、水果、青菜等。将饮食时间调整为8:00、11:00、15:00、19:00,严格控制每餐食量,禁烟禁酒,将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 g以下,每间隔1周,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体内营养含量检测,结合实际开展细节饮食调整。

2.2.4.康复维度 由护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患者进行每日康复训练,责任护士从旁陪护,训练内容包括运动训练与呼吸训练,具体方法为:(1)运动训练。护理1~3 d内,开展步行慢走,每日1~2 次,每次步行距离2 000~3 000 m,时间为30 min;护理后4~6 d,增加慢跑训练,每日1 次,距离1 500 m,速度控制在40~60 m/min,护理7 d 后,开展走跑交替训练,每日1 次,距离3 000 m,尽量在30 min 内完成。(2)呼吸训练。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健身气功·六字诀》[10],进行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即“嘘”“呵”“呼”“呬”“吹”“嘻”6种口型,调整呼吸节奏与频率,每日1次,每次持续20 min。

3.观察指标

3.1.心功能 分别于入院当天与干预15 d时,使用床旁心电图,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水平进行综合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心率(正常参考范围:60~100 次/mi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参考范围:35~50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正常参考范围:23~40 mm),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3.2.生活质量水平 分别于入院当天与干预15 d时,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11],通过患者自评的方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由美国学者Spertus 在1994 年研制,该量表包括的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满意度及疾病主观感受5 个维度,共19 个条目,各维度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为良好,该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57 1~0.932 3。

3.3.不良事件发生率 于患者入院当天至护理15 d内,参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2],将两组患者的头痛、嗜睡、心律失常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并利用计算将其发生率进行对比。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系统对数据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通过标准显著的方法得到P值,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s)

注: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多维化个体护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0 50心率(次/min)入院当天89.67±5.34 88.92±5.48 0.69 0.490护理15 d后70.45±2.81 69.03±2.76 2.55 0.01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入院当天67.40±3.24 67.51±3.46 0.16 0.870护理15 d后53.46±2.81 52.01±2.76 2.60 0.01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入院当天55.28±2.06 55.35±2.10 0.17 0.867护理15 d后40.34±2.01 39.45±2.05 2.19 0.031

2.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SAQ 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SAQ评分对比(分,± s)

表3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SAQ评分对比(分,± s)

注: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多维化个体护理;SAQ为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类别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时间入院当天护理15 d后入院当天护理15 d后入院当天护理15 d后入院当天护理15 d后入院当天护理15 d后对照组(50例)53.46±2.81 58.34±5.46 56.81±3.44 65.45±6.34 55.43±6.84 68.23±4.37 60.12±8.10 83.96±2.02 50.14±2.92 62.01±2.76观察组(50例)53.19±3.02 61.49±6.43 57.30±3.19 68.35±7.26 56.01±7.39 69.84±3.06 61.25±8.37 85.26±2.75 50.38±3.01 63.42±3.19 t值0.46 2.64 0.74 2.13 0.41 2.13 0.69 2.69 0.41 2.36 P值0.645 0.010 0.462 0.036 0.685 0.035 0.494 0.008 0.687 0.020

3.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3,P=0.037),见表4。

表4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季节变化、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史都是诱发该疾病的高危因素[13-15]。目前,国内外均无法彻底治愈该疾病,仅可通过药物、手术、日常干预等方式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16-18]。而结合孙雪枫[19]、卢婧和刘志红[20]的研究可以发现,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优化治疗结局,由此可见,高效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其中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当天,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5 d 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与秦艳[21]、武玉红[22]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多维化个体护理对改善该疾病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其原因在于,该模式能够通过心理维度干预中的精神激励、榜样激励以及目标激励的方式,全面提高的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积极性,降低治疗难度,确保患者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心理状态也将得到大幅度优化,进而促进饮食维度、康复维度等干预内容的顺利进行[23-24]。其中,饮食干预能够将患者自身的调节与免疫功能调整至最佳状态,提高身体机能[25-26]。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维度中的运动、呼吸功能训练,能综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最终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目的。本次研究的第二项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的S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SAQ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能够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且此项结果与刘莹等[27]、苏媛媛等[28]研究相一致,而结合胡薇[29]、王巧丽等[30]研究可以发现,其关于不良事件预防方面的研究成效,与本次研究的第三项结果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15 d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再次说明,该护理模式在保证患者心功能稳定与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其心功能水平,综合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由于本次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需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扩充样本来源,增强研究的合理性。

作者贡献声明李晶:撰写论文;孙爱臣:研究设计;王桂玲、王丹:数据采集;任倩倩: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入院心功能冠心病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功能如何分级?
作文门诊室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