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miR-374a-5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

2023-06-20李晶周晶潘三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病史心肌梗死血栓

李晶 周晶 潘三葱

晋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晋城 048000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严重心肌缺血急性坏死性疾病,其中包括了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当前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方法较多,包括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溶栓治疗等,其中PCI 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效果也非常显著[2]。不过由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面积较大,心肌对缺血改变也较为敏感,并伴随着心肌酶峰值较高等,这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危及预后,其中以支架内血栓形成较为常见,也是导致PCI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既往临床资料显示,一些遗传因子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多种微小RNA(miR)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miR-374a-5p 在血栓形成以及维持机体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但miR-374a-5p 是否与PCI 后血栓形成有关[4]?本研究就miR-374a-5p 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6 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及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实施PCI 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8 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 个月是否出现了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形成组(27 例)及未形成组(111 例)。纳入标准:均在晋城市人民医院行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符合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无PCI 以及相关药物治疗禁忌证;均在发病后12 h 内接受急诊PCI 治疗;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本次试验。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在进入本次研究前已经口服过激素类药物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

2.方法

查阅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374a-5p 判断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价值。

2.1.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之后均建立了患者个人档案,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等进行记录,包括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梗死部位等,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测量该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2.2.实验室指标测量方法 全部患者在实施PCI 后2 h内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对空腹静脉血采用柠檬酸抗凝,随后将其放入离心机中做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速度为每分钟2 500 转),分离血清并将其放入至-80 ℃环境中保存待测。采用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

2.3.miR-374a-5p 测量方法 全部患者在实施PCI 后2 h 内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柠檬酸钠抗凝,将其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2 500 转,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时间为10 min),将血清分离后放在-80 ℃环境中保存待测。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测量miR-374a-5p。具体测量方法:采用RNA 试剂提 取 盒 提 取 总 RNA,引 物 序 列 :正 向 5′-TTCACCTACAGCACGCTTGT-3′,反向5′-TTGGGATGGAGGGAGTTTAC-3′,以GAPDH 为内参;反应条件:75 ℃预变性120 s,90 ℃变性5 min,60 ℃退火60 s,72 ℃延伸30 s,共40 个循环。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以2-△△CT表示,每个样本重复测量3次[5-6]。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采用ROC 分析miR-374a-5p 辅助评估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形成组及未形成组一般资料对比

形成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梗死部位、急诊PCI 时间、TC、TG、HDL-C、LDL-C、SBP、DBP、Hb、PLT、HR 及LVEF 与未形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形成组相比,形成组糖尿病病史比例、多支架置入比例、血清miR-374a-5p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形成组及未形成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ROC

ROC 下面积为0.699,标准误差为0.049,显著性为<0.001,渐进95%置信区间为0.604~0.795,该组患者实施PCI 后6 个月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miR-374a-5p 切点为1.115,提示miR-374a-5p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见图1。

图1 miR-374a-5p 预测138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变量赋值表

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的变量赋值见表2。

表2 变量赋值表

4.影响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多支架置入以及miR-374a-5p 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6 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影响13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起病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以及预后较差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较大的影响[7]。因此,针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早期判断及治疗,不仅能够尽可能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8-9]。PCI 作为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在早期快速恢复梗死血管内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接受PCI 后出现了心力衰竭、再灌注损伤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威胁患者预后[10-11]。因此,通过加强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miRNA本身作为一种在人体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特点的内源性非编码小片段RNA,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通过利用转录以及基因沉默的方法完成细胞增殖、分化、修复、凋亡以及新陈代谢等各种生理病理的过程,在维持机体正常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该指标发生异常表现则会参与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12-13]。既往有临床资料显示,miR-374a-5p与机体炎性反应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且容易在肥胖人群当中呈现出异常升高的表达水平[14-15]。本研究就miR-374a-5p 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6 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形成组相比,形成组糖尿病病史比例、多支架置入比例、血清miR-374a-5p水平均较高;ROC 下面积为0.699,标准误差为0.049,显著性为<0.001,渐进95%置信区间为0.604~0.795,该组患者实施PCI 术后6 个月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miR-374a-5p 切点为1.115,提示miR-374a-5p 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多支架置入以及miR-374a-5p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 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均P<0.05)。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血糖水平过高非常容易引起微血管病变,且糖尿病患者所存在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也会增加PCI 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15-17];另外,若患者的病变血管较多,或呈现出分叉病变,治疗时置入支架数量过多,PCI 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就越大;miR-374a-5p 则能够与炎症因子相结合,从而对其基因表达及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最终引起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诱发并加重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引起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8-19]。不过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仍然需要对其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糖尿病病史、多支架置入以及miR-374a-5p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6 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检测miR-374a-5p 水平可辅助评估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史心肌梗死血栓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