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2023-06-20田小银张光莉王崇杰谷瑞雪李媛媛李沁原罗健罗征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塑型肺叶支气管镜

田小银 张光莉 王崇杰 谷瑞雪 李媛媛 李沁原 罗健 罗征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是一种累及各个年龄段的临床少见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气道内形成局部或广泛橡胶状管型,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性阻塞,若不及时解除气道阻塞,可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诱发呼吸困难,甚至致命性呼吸窘迫,后期可遗留肺不张、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对患儿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4]。经支气管镜下取出或咳出物中见支气管塑型样物即可诊断[1,4]。支气管镜检查清除塑型物是治疗PB的重要手段。PB确切患病率尚缺乏流行病学证据,随着近年来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PB 病例不断被发现,但由于PB 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误诊或漏诊,当塑型物及其分支堵塞气道后,可出现迅速加重的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此外,少数患儿可能反复形成塑型物,目前对PB患儿塑型物反复形成的探讨甚少,仅有个案报道认为合并气道高反应者可能易复发PB[5-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07 例PB 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及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07 例PB 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 月龄至18 岁,性别不限;(2)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3)支气管镜检查见气道部分或全部堵塞,取出分泌物呈“树枝样”塑型性改变。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先天性心脏病者;(3)淋巴管回流异常者;(4)支气管异物吸入者。本研究获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批准号为(2022) 年伦审(研) 第(458)号。

1.2 资料收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起病年龄、性别、住院时长、基础疾病、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诊治经过及转归等。通过电话及门诊、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随访及预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根据塑型物发生次数将PB患儿分为单次PB组与复发性PB组。单次PB组:塑型物发生1次;复发性PB组:塑型物发生≥2次;总结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反复发生塑型物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指标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共收集107 例PB 患儿,其中男性61 例(57.0%),女性46 例(43.0%),中位年龄5.0(2.5,7.9) 岁,<1 岁6 例(5.6%),1~岁23 例(21.5%), 3~岁37 例(34.6%), ≥6 岁41 例(38.3%)。住院中位时间12(8,19)d。合并支气管哮喘14 例(13.1%),合并过敏性疾病史25 例(23.4%),肺血管畸形4例(3.7%),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1例(0.9%)。

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发热96 例(89.7%),其中高热90例(84.1%),超高热6例(5.6%),平均热程11(7,15)d。气促73 例(68.2%),呼吸衰竭64 例(59.8%)。34 例(31.8%)合并肺外多脏器(≥2 个)功能损害,其中急性肝损伤27 例(25.2%),神经系统受累25例(23.3%),心血管系统损害18 例(16.8%),凝血功能障碍10 例(9.3%),急性肾损伤6例(5.6%)。

2.2 实验室检查

107 例患儿入院时均行外周血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白细胞计数7.40(4.60,12.05)×109/L,18 例(16.8%)升高,19 例(17.8%)降低;血小板计数245.50 (172.00,340.00) ×109/L,5 例(4.7%)升高,12 例(11.2%)降低;贫血17 例(15.9%);C 反应蛋白19.50(8.00,46.58)mg/L,53 例(49.5%) 升高;降钙素原0.48 (0.14,2.19)ng/mL,52 例(48.6%)升高。谷丙转氨酶24.70(16.88,41.73)U/L,升高27 例(25.2%);血清白蛋白37.25 (28.30,42.03) g/L,29 例(27.1%) <30 g/L;乳酸脱氢酶405.70 (259.75,718.25) U/L, 39 例(36.4%) 升高; 38 例(35.5%)电解质紊乱;13例(12.1%)心肌标志物升高。D-二聚体2.17(0.79,4.22)mg/L。

2.3 影像学检查

107 例患儿均行胸部CT 检查,其中肺叶受累≥2个54例(50.5%),肺不张66例(61.7%),胸腔积液52例(48.6%),气胸11例(10.3%),纵隔气肿6例(5.6%),皮下积气4例(3.7%),心包积气2例(1.9%)。66例(61.7%)行气管三维重建,39例(59.1%)提示部分支气管未显影或堵塞。

2.4 病原学检测呼吸道病原检出情况

107例患儿均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检测标本为鼻咽抽吸物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若相关病毒、非典型病原体(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阳性(≥103copies/mL)和/或抗原检测阳性,则考虑其感染[7];细菌培养阳性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感染或临床分离株。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43.9%);腺病毒感染28 例(26.2%),流感病毒感染17 例(15.9%),副流感病毒感染9 例(8.4%);临床常见前3位细菌感染23例(21.5%),常见≥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30例(28.0%)。见表1。

表1 107例PB患儿临床常见呼吸道病原学检出情况

2.5 支气管镜检查及气道内塑型物取出术

107例患儿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气道内塑型物取出术。初次镜检平均病程为(11±6)d,81 例(75.7%)患儿病程2周内完成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PB。支气管镜下均可见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塑型物堵塞,其中22 例(20.6%)累及肺叶≥2 个,5 例(4.7%)累及全肺叶。71 例(66.4%)发生1次塑型物(单次PB组);36例发生2次以上塑型物(复发性PB 组),其中18 例(33.6%)发生2 次塑型物,另18 例(16.8%)发生3 次及以上塑型物,均一次性取出塑型物,见图1。14 例(13.1%)塑型物行组织学检查,11 例提示纤维素性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3例提示大量红细胞、纤维素性渗出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见图2。

图1 “树枝样”塑型物 A、B 均为支气管镜下取出的塑型物。

图2 塑型物病理结果 大量纤维素性渗出,伴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2.6 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次PB组与复发性PB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热程、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25 g/L、合并肺不张、镜下PB累及≥2个肺叶、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谷丙转氨酶(两组中位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后,将其余指标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镜下PB 累及≥2 个肺叶(OR=3.376,95%CI:1.044~10.919,P=0.042)、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OR=3.275,95%CI:1.086~9.880,P=0.035)、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OR=2.906,95%CI:1.098~7.695,P=0.032)为PB 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单次组与复发组PB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表3 PB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 治疗及转归

107 例患儿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塑型物取出术,其中8 例(7.5%)行镜下冷冻治疗术。38 例(35.5%)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长为12(8,18)d。33 例(30.8%)予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时长10(7,14)d,其中25例(23.4%)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16例(15.0%)予无创通气治疗,通气时长4.5(2.0,9.3)d。7 例(6.5%)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 例(2.8%)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1.9%)因体肺侧枝血管形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封堵术,其中1例治疗后仍反复咯血行肺叶切除术。

69 例(64.5%)患儿预后良好,肺部病变吸收,见图3。其中单次PB 组52 例(73.2%),复发性PB 组17 例(47.2%)。38 例(35.5%)患儿预后不良,其中单次PB 组19 例(26.8%),复发性PB组19 例(52.8%);死亡4 例,其中单次PB 组1 例(1.4%),复发性PB 组3 例(8.3%)。随访3 个月,遗留支气管扩张1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11例,肺不张10 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3 例,肺纤维化1例。

图3 PB患儿治疗前后胸部CT比较 治疗前,右肺中、下叶实变伴不张(A箭头处),气道重建示右中间支气管、中下叶支气管未显影(B、C箭头处);治疗后,双肺病变基本吸收(D),气道重建未见异常(E、F)。

3 讨论

1902 年Beitmann 等[8]首次报道PB,并依据解剖位置及基础疾病对其进行分类,此后在成人和儿童病例中均有报道,但目前尚无明确发病率统计,学界普遍认为PB 是一种较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但随着诊疗技术不断提高,确诊报道例数逐渐增多。

PB 主要依据支气管镜下取出或咳出物中见支气管塑型物进行诊断,病因复杂,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及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是导致PB 的主要病因,PB 也可继发于囊性纤维化、淋巴管畸形等[9-11]。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1997 年由Seear等[9]提出的依据塑型物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炎症型,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性渗出;Ⅱ型为非细胞型,主要与先天性心脏病及淋巴管回流异常等相关,病理切片主要为黏蛋白,无或只有少量细胞浸润。本研究107 例PB 患儿均为Ⅰ型,既往国内病例报道也多为Ⅰ型PB[12-13]。目前国外学者病例报道大多为Ⅱ型PB[14-15]及少数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Ⅰ型PB[16],其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为最常见原因之一,绝大部分发生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治疗术后,如Fontan术后[10]。

PB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2~12岁儿童[3]。本组107 例患儿中,中位年龄5 岁,其中3岁以上患儿78例(72.9%),与舒玲莉等[13]报道相符。本研究中PB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100%)、发热(89.7%)、气促(67.3%)、呼吸困难(59.8%),合并肺不张(61.7%)、胸腔积液(48.6%),CT气管重建可提示部分支气管未显影或堵塞,与既往报道[4]一致。外周血炎症指标无特异性改变,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本研究PB 患儿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与既往报道[13,17-18]一致。多数PB患儿临床症状较重,病情进展快,临床上针对肺炎患儿,若出现持续高热伴气促、迅速加重的呼吸道梗阻、通气功能障碍、不易纠正的低氧血症,胸部CT 提示肺不张或胸腔积液,需高度警惕PB 的发生,应尽早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明确。

PB 的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抑制塑型物生成,及时取出内生异物,缓解气道梗阻,改善通气[19]。经支气管镜行气道内塑型物取出术,是PB 患儿治疗的重要措施,当钳取困难时,可行介入治疗如冷冻治疗术,同时,需配合支气管肺泡灌洗、针对病原学治疗、必要时辅助通气等措施,加强分泌物排出、减轻气道炎症,有助于解除呼吸道梗阻。多数PB患儿在经首次支气管镜清除塑型物后,病情可较快缓解。本研究36例(33.6%)患儿经第1次支气管镜取净塑型物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复查影像学吸收不佳,气管镜证实再次发生塑型物,导致持续性气道阻塞。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镜下PB累及≥2个肺叶、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为PB 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18,20-21]显示,气道炎症是呼吸道感染发生PB的重要机制,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损伤脱落,从而引起气道堵塞及炎性狭窄,同时,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可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内黏蛋白大量加速生成,而细胞外高水平的刺激物如ATP、组胺等可使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数百倍,造成气道内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次,重度炎症还可继发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障碍[22],使气道内大量脱落的细胞及黏液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内生塑型物的形成。部分PB 患儿因存在持续性或反复的呼吸道阻塞,导致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导致其缺氧损伤,若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时,如急性肝损伤、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受累、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等,则提示患儿气道炎症重,肺外多组织出现缺氧,需持续有创通气维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阻碍气道炎症恢复,促进塑型物的再生成。同时,PB 的临床表现还取决于内生异物的生成速度及阻塞范围,既往研究[4]也表明,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多肺叶受累是形成塑型物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对于镜下PB累及≥2个肺叶、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的PB 患儿,提示气道炎症重,临床需高度关注,警惕塑型物反复生成可能,若病情缓解不佳或缓解后再次加重,需尽快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

经积极正规治疗,多数PB 患儿预后良好,本研究中少数患儿遗留后遗症(主要为呼吸系统),最常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肺不张,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无法缓解的呼吸窘迫,进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终死亡。本研究死亡4例,均与患儿合并严重基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对持续高热伴气促、呼吸衰竭,合并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的肺炎患儿,需高度警惕PB可能。支气管镜下PB累及≥2个肺叶、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可能是PB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是目前单中心报道样本量最大的分析PB临床特征的研究,且首次分析了PB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病例数量及临床资料有限,可能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局限,代表性不够,今后还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为PB 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塑型肺叶支气管镜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多角度浅析剧院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盒子鱼的制作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
数字化塑型钛网与手工塑型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治疗体会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