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实践探究

2023-06-20陈巧玲郭进喜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愿景双减

陈巧玲 郭进喜

【摘要】本文结合“双减”背景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论述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提出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三大原则,进一步探讨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三种不同类型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情境化设计 愿景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0-0083-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为了同时达到提质、减负的要求,教师必须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通过布置适量、高质的课内外作业,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作业的情境化设计是达成以上要求的重要方法。所谓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师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活动场景、动画等方式创设特定的生活化的作业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反馈、应用、创新或拓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为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我们深入研究了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愿景、原则和方法,以期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作业的情境化设计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意义

情境化作业设计的愿景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数学课标》)的要求。《2022年版数学课标》首次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个方面,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情境化的数学作业设计,恰好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经验感悟,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2年版数学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情境化作业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为铺垫,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呈现出一种与学生現实生活相关联的崭新的学习样态,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生在学完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数学作业:“如果你的风筝掉在树上,掉落的位置距离地面高度是2米,你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站直后,你能把风筝拿下来吗?”类似的生活趣事,都可以引入学生的作业情境。在情境化作业设计思想指引下,教师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作业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现实情境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表达。

(二)借助直观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2年版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人们运用数学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现实世界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基于现实情境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不断突破思维的局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学生学完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课堂作业:“请计算你所在班级男同学与女同学的比例;如果班里再增加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增加人数后班级里的男女生比例是多少?增加人数后班级的男女生比例与增加人数前班级的男女生比例相比较,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借助学生生活中非常直观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对“比”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将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原则

《意见》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保证学生休息、睡眠的时间,分类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减轻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小学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适量、高质地为小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建构主义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两者之间的差距便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学生所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数学作业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更有利于使作业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强化生活体验来认同数学知识的价值,利用生活经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成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者、实践者。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以创设以下课堂作业情境:“小明过生日时,妈妈买了一个圆形的大蛋糕,小明拿了[12]的蛋糕,妈妈拿了[14]的蛋糕,小明和妈妈谁拿的蛋糕多?”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学习分数的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2022年版数学课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化作业时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努力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其智力、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情境中物品的数量和情境的复杂程度等,适时调整不同学生学习任务的难易度,使所布置的作业尽可能地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分层作业:“(1)3只羊和4只鹅关在同一个笼子里,请问:笼子里共有多少个头?多少条腿?(2)宠物店里小狗和小鸭一共有10只,加起来一共有32条腿。请问小狗有几只?小鸭有几只?(3)桌子上有9盘水果,樱桃每盘有5颗,草莓每盘有3颗,加起来一共有35颗。请问樱桃有几盘?草莓有几盘?(每盘只装一种水果)”以上三道题目在难度上层层递进,可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2年版数学课标》强调“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因此,我们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情境化作业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希望教师在进行情境化作业设计时,能够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关照学生个体差异,切实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在兴趣驱使下心情愉悦地完成作业,培育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复习“图形与变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紫荆花图案、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奥运五环等五个图案,让学生观察上述图案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该题是对之前所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重点落在图形的变换上,旨在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图形的空间变换,发展空间观念。该题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除了数学知识上的发现,还可以向数学审美能力拓展,向感受民族文化、培养爱国情感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不同维度的核心素养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化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作业基本可划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进一步细分可分为前置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三种,其中:前置作业和课后作业归属课外作业范畴,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课堂作业即课内作业。不同类型的作业,担负着不同的教学功能,因而遵循不同的情境化设计方法。

(一)前置作业的情境化设计

前置作业是教师在正式教授新课之前,组织学生基于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课前探究性学习的导学案,其情境化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尝试自主探索新知,为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前置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应遵循以下操作策略。

1.设计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新知的感性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前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就需要教师通过设计情境化前置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前生活中积累相关的感性经验,以生活经验支撑数学活动经验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具体、形象、直观的材料,帮助学生初步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前,为了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的特点,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前置作业:“请找出校园中藏起来的角并记录下来。”

2.创设类比情境,促进学生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学习经验,前置作业可以通过创设类比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鼓励学生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联系旧知,获得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顧已经学过的周长知识和相关的学习方法,求出指定圆的周长。为了完成这个前置作业,学生会联系旧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周长知识的学习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通过自己创设圆、将圆剪下后在纸上滚一圈,最终求出圆的周长;或者用软尺包裹目标圆一圈,求出圆的周长。这样的情境化前置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积极探索新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堂作业的情境化设计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际操作练习等。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课堂作业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课堂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符合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

1.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和方法。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应联系现实情境,启迪学生针对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索,从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购物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购物情境中的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自然而然地掌握元、角、分的进率,初步认识单位换算的方法。这样的情境创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确保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

2.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结合课堂讨论感受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2022年版数学课标》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倡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真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将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自主思考、课堂讨论相结合,更加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运动(三)”时,为了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组中的运动变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及课堂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后作业的情境化设计

课后作业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情境化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以及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

1.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需要依靠直观的情境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进行课后作业的情境化设计,应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内化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后,教材在“练习一”第11题呈现了一个《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教师可以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照上述作息时间表的模板制作一个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据此作息,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但要求整體上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作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此设计情境作业,将数学知识嵌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用于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

2.创设多重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自选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数学认知。在经历了课堂学习后,学生已经完善了相关知识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知识正迁移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用丰富的案例情境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情境辨识和选择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运用知识,发展认知。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学完折线统计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课后作业:“(1)记录某位同学一周内的体重变化情况;(2)统计班级里喜爱不同类型课外读物的学生人数;(3)统计一周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同学们可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并通过小组讨论从以上选项中选择一个案例情境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用条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来呈现调查的结果。”教师依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先后使学生理解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再通过案例实践进一步辨识二者的区别,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情境化设计,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设计的情境化作业应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颖颖,马云鹏.如何从教师的教入手照顾学生多样性:对四位加拿大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5):114-128.

[2]凤江柳,梁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J].广西教育,2020(33):27-28.

[3]叶浩天,梁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化习题渗透德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1(41):131-132.

作者简介:陈巧玲(1994— ),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郭进喜(1973— ),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及中小学校长发展研究。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作业愿景双减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