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革命文物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20雷修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数字化

雷修佛

摘 要:革命文物数字化已成为当前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与迫切要求,建成区域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实现文物数据资源高效便捷管理;围绕数字化建设的成果转化,建成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平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互动性强、体验性足的数字化产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词:革命文物;数字化;实践探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16

1 安徽博物院革命文物收藏与展示利用

安徽省馆藏革命文物大部分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经过60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博物院现藏有革命文物、藏品6500件(套),其中珍贵革命文物1200余件(套),包括印章、书籍、报纸、杂志、文件、告示、传单、票据、货币、手稿、信件、武器、纪念章、证书、奖章、旗帜、日记、题词、烈士遗物等多个类别。这些革命文物地域特色明显,内涵价值丰富,承载着安徽人民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此外,安徽博物院还收藏大量记录或关联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相关史料、照片及绘画作品,如安徽人民响应五四运动、支援淮海战役、支援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相关文献史料以及记录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类物证。其中,陈独秀、王步文、俞昌准、祖晨、吕惠生等革命烈士的书信、日记生动记录了安徽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珍贵刊物《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阜阳青年》《安徽全省学生会周刊》《抗敌报》等,对于地域革命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新时代以来,安徽博物院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接续策划红色革命主题展览,将位于合肥三孝口的老馆着力打造成红色文化展示区,充分發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作用。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先后推出“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战史实展”“飘扬的红旗—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向往—‘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安徽”“初心映江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等大型原创展览,全面展示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与初心使命,讲述革命的故事,讲述党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受到业界与社会的广泛好评,并屡获国家级奖项和推广。围绕红色主题展览,安徽博物院精心策划主题讲座、志愿服务基层红色宣讲会,以及“红色记忆”“我和我的祖国”“小小红军”“童心向党”“传承·清明祭英烈”等主题新颖、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同时,以安徽省博物馆联盟为平台,制作红色展览电子图板推向基层,构建省、市、县三级博物馆同时联展机制,服务受众累计1500万人次。

2 革命文物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全面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革命文物数字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发挥革命文物独特社会作用的重要方式。

二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要求。“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提出相关要求。2021年7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革命场馆要积极建设基于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高校思政教室”。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持续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建设革命纪念馆红色基因传承云平台,研发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包”。同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出《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推进革命文物信息高清数据采集和展示利用,实现革命文物资源数据信息的系统保存、科学管理和开放共享”。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既体现“保护第一”的宗旨,又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

安徽是革命文物资源大省,据统计,目前安徽省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10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3000件(套),革命专题博物馆、纪念馆35座。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对现有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构建全省革命文物数据库,拓展革命文物数字资源的展示利用,有利于开创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数字化保护多方位满足大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导。建立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平台是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的重要基础。文物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满足研究、展示、传播等多途径需求。丰富的互动式数字化应用,可以改进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展示的方式,让革命旧址背后的人物故事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动态呈现,增强革命文物展示的感染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借助数字虚拟手段,增强展览展示的互动性与体验性,让观众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随着红色文化受众面的拓展与延伸,不同受众参观需求的差异也日益明显。多样化的数字展示方式,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要求。

3 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

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需要具备充分的基础保障条件,不能盲目跟风。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后续工作及相关成效很难实现。安徽博物院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前,有针对性地做了准备工作。

一是要有完善的革命文物管理机制。安徽博物院现有文物库房8000余平方米,藏品依据材质、保存环境等分类、分级保管。文物保管部门现设有藏品征集、编目、总账、保管等岗位,编制了《一级藏品档案》和《一级藏品目录》,基本实现了藏品科学、妥善保管。在库房制度建设方面,制定有《安徽博物院文物藏品管理办法》,另设定各项藏品相关工作规范,包括《文物外借规范》《文物复仿制、拓印管理办法》《文物库房进出管理细则》《文物展览点交规范》《文物资料社会化服务规范》及《藏品摄影工作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完成。此外,在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安徽博物院很早就已经启动,积累了一些数字管理实践经验。2008年,馆藏文物数据库系统建成;2016年,依托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建成,有效推动了馆藏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革命文物征藏工作经历60余年的传承积累,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典藏工作机制,已经实现藏品流转利用中的全流程管理,严格执行藏品利用关键节点的管理督查制度,做到藏品从出库到回库的工作闭环可管可控。近年来,安徽博物院持续加强革命文物征集,着力构建新时代藏品体系,以展示利用和学术研究为导向,重点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集。新征集革命文物(藏品)1000余件,为有关革命主题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展品支撑,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阵地作用。

二是要有健全的革命文物基础数据。安徽博物院通过“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依据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元数据标准,结合本院藏品实际情况,细化了国家文物局标准,更加符合本院藏品实际,初步形成藏品元数据标准、古籍元数据标准、展览数据标准、多媒体数据标准等一系列标准。通过与合作企业的共同建设,完善软件系统建设标准、系统运维标准、基础硬件设施运维标准,并在馆藏文物数据管理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增加展览管理模块、影像管理模块、综合数据管理模块等,使之更符合安徽博物院数字资产管理的工作实际。通过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統,安徽博物院可实现对数字化工作成果的统一管理,完成数据采集、编辑、浏览、查询、下载,通过安全审核机制和流程,对藏品数据、展览数据、综合数据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利用,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充分基础。

三是要有安全的数据管理平台。安徽博物院新馆2011年建成现代化的网络机房,网络系统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架构,其中核心层设计为双核心冗余交换设备,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之间使用万兆光链路,根据数据传输的不同要求可灵活设计为万兆光链路或千兆双绞线电链路,在互联网接入处设有网络防火墙、安全网关和管理系统认证等安全运维中心。现有网络效率和安全稳定性良好。同时,在智能化网络基础平台上建立了多媒体管理及信息发布系统、网站系统、CNKI数据库系统、办公OA系统。针对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网络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为陈列展览数字化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系统改造经验。

目前,安徽博物院已经建成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系统和馆藏文物资源数据库,拥有数字资源采集平台和应用平台。相关数据管理平台,配置WAF、网页防篡改、防DDOS等网络安全设备,完成信息系统二级等保测评,健全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经过多次升级,整个系统基本稳定,并实现了触摸屏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为后续革命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提供了网络安全保障。

4 革命文物数字化的路径与成果

4.1 数字化的路径

一是文物平面数据采集。对安徽博物院收藏的革命文献等平面文物进行二维数据采集及后期处理,达到国家和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文物高清影像数据标准,实现数字图片与藏品实物的色彩视觉保持一致。主要是对图片划痕、污点、灰雾等瑕疵进行适当修复,对大尺寸分区域拍摄的影像数据文件进行专业拼合。二是对立体革命文物的三维数字采集。对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器物类革命文物进行三维采集,从不同角度使用三维扫描仪采集文物空间信息,合成3D模型文件。利用高精度可视化三维数字还原技术,服务于革命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研究。三是对关联性革命旧址的空间采集。对安徽革命旧址进行信息采集并制作成线上全景VR展览,用于对外宣传推介。数字虚拟展厅全景展示技术采用HTML5技术实现,部署至指定服务器,通过链接进行多渠道访问,包括PC端、移动端网上展示,可加载于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微博进行传播,可多应用渠道分享、记录浏览量。

4.2 数字化保护成果及其转化利用

以安徽博物院对革命文物高效管理和利用为目的,在安徽博物院已有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基础上搭建革命文物专题库,完善革命文物数据编目规范,建设和持续更新革命文物三维库、图片库、音视频库、档案库等,为安徽博物院革命文物相关业务管理和学术研究提供系统支撑。通过革命文物数据统一管理、合理开发,逐步形成革命文物资源存储、管理、应用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革命文物数据专题库,为安徽全省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以传承革命精神为出发点,将革命文物的静态图像转化为互动多媒体影像,使革命文物蕴含的内容最生动呈现,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应用手段,通过网站专题页面、移动展示、互动大屏、MR眼镜等方式讲述好革命故事,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革命精神。

一是革命文物官网专题页面。制作讲述安徽红色历史和文物故事的官网页面,并对网站页面进行高保真视觉设计,让观众直观感知故事,更加深入了解革命先烈感人事迹,让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二是革命文物H5三维展示。通过对革命文物的三维数据的制作,实现开发馆藏文物H5的3D交互式展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受众真实地感受文化和历史。探索开发互动故事,增强沉浸感以及观众的交互体验。三是革命旧址线上全景。利用全景技术采集革命旧址数字信息,通过屏幕再现真实旧址景象,打造红色云展览,并将安徽革命旧址整合于一体,兼容各个端口,提升展示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四是革命文物大图与三维展示。将数字化采集而来的数据完整展示在线下大屏,通过超高清数字采集技术准确捕捉革命文物的材质、纹理等细节特征,转化为数字信息,满足观众对文物的细节观赏需要,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文物的学术研究需要。五是革命文物数字魔墙。数字魔墙互动应用给博物馆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效果。高分辨率及高饱和度的显示技术与多点触摸屏互动,能够成为参观者在博物馆现场体验的最佳场所。参观者可以通过多点触控革命文物数字互动大屏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并可以获取文物的信息。通过用户交互,观众可以将3D文物模型随意放大、缩小,无死角旋转,为观众提供文物模型及高清影像动态展示。六是MR眼镜虚拟体验。通过虚拟增强现实来感受与革命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从而增强数字文物的生动性与观赏性,实现多感官沉浸式的智慧学习。

5 结语

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革命文物随着时间的消逝和展示利用,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损伤,通过数字化采集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数字模型记录,并可用于革命文物的修复和革命旧址的重建,在遵循革命历史的背景下进行数字活态展示,让文物绽放新的活力。数字化保护能更好地整理、收集、記录红色文化遗产信息,可以突破传统革命文物保护相关局限,推动文物展示、收藏、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工作方式创新,提供更为安全和长久地保存这些珍贵红色文化资源的可靠途经。从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展示、传播等方向出发,对珍贵革命文物在科学保护前提下活化利用,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实现革命文物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满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

总之,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旨在提升馆藏革命文物在保护管理、研究展示、运用手段、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以及革命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以数字化保护为宗旨,完成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采集,实现馆藏革命文物无接触、便利化查阅。以高效管理和利用为目的,建设革命文物专题库,满足革命文物数字化管理与数字化利用。以弘扬革命精神为归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结合红色旅游线路,打造集革命文物、人物、事件、旧址等相互融合的线上云展览等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和发布平台,推进红色文化的宣传,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感悟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特殊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工作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新形势下革命文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材料汇编[G].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

[3]国家文物局.创新与启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4]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5]陈红京.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6]张嵘.博物馆管理与数字化建设应用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