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果型西瓜不同吊架栽培方式研究

2023-06-19靳凯业贾文红帅张芦金生哈雪姣孙莉莉陈宗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果单瓜吊架

靳凯业 江 姣 于 琪 贾文红 董 帅张 扬 芦金生 哈雪姣 孙莉莉 陈宗光

(1.北京市大兴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2600;2.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服务中心 北京 102600)

小果型西瓜果型小巧,果实多汁、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1]。 小果型西瓜吊架栽培是适应现代都市型观光采摘农业发展的栽培模式。 采用吊架栽培植株叶片接受光照面积大, 通风性好, 果实果型周正,商品性好,且坐果位置便于观光采摘。 整枝是园艺作物上控制生长、促进结果的主要技术措施。 西瓜的分枝能力很强, 主侧蔓上每一节叶腋都可生出侧蔓,若任其生长,将会增加养分消耗,影响产量和品质。 西瓜植株合理整枝吊架, 具有抑制枝条过度生长、促进果实膨大等作用。 因此,合理的整枝方式是减少养分过度消耗,促进果实生长的有效途径[2-3]。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小果型西瓜种植密度逐渐增加, 传统的单蔓整枝定植密度1 400~1 600 株/亩,应用密植栽培技术采用单蔓整枝, 种植密度可达2 200~2 500 株/亩[4]。 近年来西瓜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大部分瓜农已经不再一家一户育苗,而转变为以购买商品苗为主[5]。 高密度种植在满足市场对西瓜产量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种苗投入成本,因此, 购买商品苗对于瓜农而言也成为一笔不小的费用。 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作者以大兴区常规品种L600 为材料, 通过对小果型西瓜多蔓稀植吊架栽培模式(四蔓吊架、三蔓吊架、二蔓吊架、主蔓一蔓吊架)的比较,提出小果型西瓜稀植吊架栽培,在增大株距的情况下多留瓜蔓, 每条瓜蔓在高水平的管理下均能坐果,旨在探索能减少购买瓜苗成本,使瓜农在最小投入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的栽培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2022 年3-5 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留民庄村进行,试验棚(塑料大棚)室为南北朝向,东西通风,长68.0 m,宽12.8 m。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接穗为小果型西瓜品种L600,北京市大兴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小型西瓜杂种1 代。 植株生长势中等,第1 雌花平均节位8.1 节,果实发育期32.3 d。 嫁接砧木:京欣砧4,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 是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杂交的西瓜砧木1 代杂种, 嫁接亲和力好, 共生亲和力强,成活率高,发芽容易且整齐,芽势好,出苗壮,对果实品质影响小。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4 个处理,3 次重复,12 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立架栽培,棚长68.0 m,宽12.8 m,棚室面积870.4 m2,每个小区面积72 m2,共计1 746 株。 选择第2 节、第3 节位雌花授粉坐果。

处理1:小果型西瓜四蔓吊架,株距0.65 m,行距2 m, 留3~4 果; 双行种植, 种植5 沟, 每个小区86 株,折合796 株/亩。

处理2: 小果型西瓜三蔓吊架, 株距0.50 m,留2~3 果; 双行种植, 种植5 沟,每个小区112 株,折合1 037 株/亩。

处理3: 小果型西瓜二蔓吊架, 株距0.35 m,留1~2 果;双行种植,种植5 沟,每个小区160 株,折合1 482 株/亩。

处理4:小果型西瓜一蔓吊架,三蔓整枝,主蔓一蔓吊架,留1 果,株距0.25 m,主蔓坐果,其余2 蔓地爬, 双行种植, 种植5 沟, 每个小区224 株, 折合2 075 株/亩。

1.4 栽培方式

在当地栽培环境下,采用钢架大棚,在前一年的秋季开沟施肥,共开5 沟,行距2 m, 亩施腐熟鸡粪肥(氮1.032%、磷0.946%、钾0.860%)5 m3,谷雨复合肥(18∶17∶10)50 kg,微生物菌剂140 kg,早春种植,定植前20 d 扣棚膜, 定植前10 d 铺地膜, 浇洇地水80 m3。 吊架一蔓、二蔓、三蔓、四蔓上架,采用蜜蜂授粉。 灌溉方式为微喷灌溉,追施肥料随水冲施。 圣诞树水溶肥(16∶8∶34)由北京富特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表1)。

表1 灌溉、施肥情况

1.5 取样测定与分析

在整个生育期内观察记录各处理植株长势、商品瓜个数及染病情况, 西瓜收获期分4 个处理进行取样,采样取第2 节位或第3 节位的西瓜,每处理随机取20 个商品瓜,采用电子折光测糖仪(PAL-1)测定果实中心、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电子数显水果硬度仪(GY-4)测定果皮硬度。 用直尺测定果皮厚度、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并计算果形指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用电子秤测定单瓜质量,通过实测小区商品瓜产量来计算亩产量。 数值均取平均值。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单因素检验差异性显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植物学特征分析

由表2 可知, 处理1 小果型西瓜四蔓吊架,留3~4 果,单瓜重1.77 kg,商品率为320%,商品瓜数2 547个/亩;处理2小果型西瓜三蔓吊架,留2~3果,单瓜重1.91 kg,商品率为250%,商品瓜数2 593 个/亩(最大);处理3 小果型西瓜二蔓吊架,留2 果,单瓜重1.92 kg,商品率170%,商品瓜数2 519 个/亩;处理4 小果型西瓜一蔓吊架, 单瓜重1.98 kg, 商品率100%, 商品瓜数1 658 个/亩。 商品瓜数表现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单瓜重表现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 与处理3 差异不显著,处理3 与处理2 差异不显著,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处理4 差异显著。 各个处理植株长势中等,植株生育期均未出现发病情况。

表2 不同栽培模式植物学特征比较

2.2 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性状的分析

由表3 可知,4 个处理果皮厚度均为0.60~0.66 cm,差异不显著;果皮硬度表现为处理4(14.10 kg/cm2)>处理2(12.36 kg/cm2)>处理1(10.62 kg/cm2)>处理3(10.07 kg/cm2),处理1 与处理3 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2 个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各处理果形指数为1.30~1.41,均为椭圆形。

表3 不同栽培模式果实性状

2.3 不同栽培模式下西瓜单瓜重、亩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分析

由表4 可知,处理4 的单瓜重最大,为1.98 kg;其次为处理3,为1.92 kg;再次为处理2,为1.91 kg;处理1 的单瓜重最小,为1.77 kg。处理4 与处理3 差异不显著,处理3 与处理2 差异不显著,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处理4 差异显著。 各处理的产量表现为处理2(4 942.55 kg/亩)>处理3(4 845.91 kg/亩)>处理1 (4 508.81 kg/亩)>处理4 (3 282.84 kg/亩),处理2 与处理3 差异不显著, 与处理1、 处理4 存在显著差异。 处理4 的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9.03%, 与其他处理呈显著性差异, 其他3 个处理差异不显著性。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处理1(12.17%)>处理4(12.09%)>处理2(12.04%)>处理3(12.00%),各处理差异不显著。 处理2 的中心与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梯度最小, 果实食用口感好,品质佳。

表4 不同栽培模式西瓜单瓜质量、亩产量、含糖量

2.4 不同栽培模式下成本的分析

由表5 可知, 以目前西瓜商品苗平均售价为2 元/株计算,4 个处理栽培模式种苗购买的成本表现为处理4(4 150 元)>处理3(2 964 元)>处理2(2 074 元)>处理1(1 592 元),一蔓吊架栽培西瓜苗成本最高,三蔓吊架栽培西瓜苗成本次之, 四蔓吊架栽培西瓜苗成本最低, 较一蔓吊架栽培西瓜苗成本分别低50%、61%。

表5 不同栽培模式购苗成本

相较于西瓜一蔓吊架栽培,四蔓吊架、三蔓吊架进行植株绑绳、落绳、绑瓜等农事操作,较为费工。 常规定植密度为1 600 株/亩[3-4],一蔓上架1 人进行操作约需要3.5 d。 由表6 可知, 处理4、 处理3 需要6.5 d,处理2 需要6.8 d。购苗成本和整枝人工投入成本表现为处理4(5 125 元)>处理3(3 939 元)>处理2(3 094 元)>处理1(2 642 元)。

3 讨论与结论

综合分析各处理田间植物学特征、果实性状、单瓜重、亩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三蔓吊架栽培模式下小果型西瓜果实产量、品质表现较好,商品瓜数达到2 592 个/亩,皮厚为0.63 cm,果实硬度为12.36 kg/cm2,耐储运;其产量最高,为4 942.55 kg/亩,且与处理1、处理4 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心、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04%、9.68%,梯度最小。 同时,根据西瓜商品苗与人工需投入成本来看, 三蔓吊架栽培西瓜苗成本较常规密植一蔓吊架栽培西瓜成本低40%。 而且, 三蔓吊架植株坐果2~3 个,由于坐果节位差异,果实成熟期亦有所不同,单株果实成熟期可差别5~7 d,能有效延长果实观光采摘期。 因此,随着农村无煤化与西瓜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农村劳动力短期与生产成本日益增加,较低生产成本投入与综合指标表现较好的三蔓吊架栽培模式更加具有发展潜力。

表6 不同栽培模式人工与购苗成本

猜你喜欢

小果单瓜吊架
小果型西瓜四倍体诱变及其鉴定分析
红粉佳人
海深深蓝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瓜位叶性状对西瓜小果型自交系材料单瓜重的影响
改改口味
封面说明
弹簧支吊架的框架协议采购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电厂运行过程中支吊架偏装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