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测定及田间应用评价

2023-06-19贲海燕郝永娟霍建飞姚玉荣王万立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粒剂白粉病悬浮剂

贲海燕 郝永娟 霍建飞 姚玉荣 王万立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天津 300384)

我国是草莓生产大国,2018 年栽植面积已达256 万亩,面积及产量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1]。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草莓的产量需求扩大,同时对草莓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生流行频率高、危害重,草莓白粉病发生后, 一般减产20%~30%, 重则减产可达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草莓白粉病是由羽衣草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引起的病害[2],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等器官, 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能不间断发生[3]。天津地区多为盐碱地,草莓不耐盐碱,管理不到位则植株生长受阻, 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适宜采摘的红颜、章姬等品种对草莓白粉病较为敏感;防治技术不到位,农户频繁单一使用几种药剂,导致病菌抗药性较高。 受白粉病侵染的草莓无法正常食用和加工,使草莓失去其商品价值,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是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但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病害的发生及蔓延[4-5]。 为了解掌握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本文作者选用了多种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进行了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以期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可行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化学药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300 g/L 醚菌·啶酰菌悬浮液(翠泽),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绿妃),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36%硝苯菌酯乳油(卡拉生),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25%四氟醚唑水乳剂, 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由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生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翠贝),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25%乙嘧酚硫黄酯微乳剂, 由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42%苯菌酮悬浮剂, 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由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生物制剂:植物清洗剂,由吉林省草莓协会授权蛟河市瑞宏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生产;新高脂膜,由陕西省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花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武夷霉素水剂,由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0.5%小檗碱水剂, 由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由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2 室内生测试验

1.2.1 菌种的获得 从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武清基地草莓大棚中采集新鲜病叶, 剪取与其他病斑间隔较远的白粉病菌单个病斑, 蘸水后病斑朝下贴在培养好的草莓叶正面, 置于温度25℃、 光照16L∶8D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扩繁菌种,备用。

1.2.2 孢子悬浮液配制 用含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 的无菌水,洗下已培养好的白粉病菌的新鲜孢子, 用双层纱布过滤。 制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1.2.3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采集大小一致的草莓嫩叶, 用镊子将叶片置于预先配置好的相应浓度的药液中浸泡30 s, 之后将叶片放在预先铺好滤纸的搪瓷盘中 (搪瓷盘中滤纸已经预先经沸水消毒),叶柄用湿润的棉球裹住。 待叶片上的药液被完全吸收后,在每片叶片上用微量移液器点3 滴50 uL 的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之后将搪瓷盘置于温度25℃、光照16L∶8D、 湿度9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每个处理12 片草莓叶片,3 次重复。 8 d 后待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每片叶片的病级。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抑菌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叶片分级方法: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指-处理病指)×100/空白对照病指

1.3 田间防治试验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在天津市现代农业创新基地植保所草莓温室中进行。 基于室内生测试验选择6 个试验药剂,包括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进行田间草莓全株喷雾处理及空白对照处理,共计7 个处理。

草莓品种为红颜, 于2021 年8 月下旬定植,高畦栽培,覆盖黑色地膜,一畦双行,每行约40 株,畦间距25 cm 左右,定植密度约为10 万株/hm2。试验开始时正值结果期,果实上已经发生白粉病。 试验地肥力均匀,常规管理一致。 施药时间分别为2022 年3 月23 日、3 月30 日,共施药2 次。

1.3.2 调查时间和方法 第1 次用药前(2022 年3 月23 日) 先进行病情基数调查, 第2 次用药后7 d(2022 年4 月6 日)调查各处理的病情,共调查2 次。草莓叶片白粉病发生较轻,故未做叶片调查。 每小区调查总果数,记录总果数及病果数。 病果率及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果率=(病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用药前病果率×处理区用药后病果率)/(空白对照区用药后病果率×处理区用药前病果率)]×100%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对草莓生长是否有药害等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抑菌效果

由表1 可知, 几种常用化学药剂对草莓白粉病菌抑制率最高的是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分别为84.60%、82.13%和82.57%;其次为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00 g/L 醚菌·啶酰菌悬浮液和25%乙嘧酚硫黄酯微乳剂,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2.77%、70.33%、78.15%、75.72%; 对草莓白粉病菌抑菌率较差的为36%硝苯菌酯乳油、25%四氟醚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和42%苯菌酮悬浮剂, 抑菌率分别为68.18%、43.58%、60.28%、65.67%和62.15%;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草莓白粉病菌抑菌率最差,仅为20.81%。

表1 几种化学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抑菌效果

2.2 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抑菌效果

由表2 可知, 几种常用的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整体抑菌效果一般且差异较大。 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抑菌率为70.32%; 其次是植物清洗剂和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抑菌率分别为68.47%和65.49%; 而2%武夷霉素水剂、0.5%小檗碱水剂的防效较差,抑菌率为52.16%、50.72%,新高脂膜的抑菌率仅为35.28%。

表2 几种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抑菌效果

2.3 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3 可知,该试验地在试验开始前各小区均已发病,平均药前病果率在15.96%~17.97%。 用药2 次后7 d 调查,空白对照区平均病果率上升为42.20%,而各药剂处理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平均病果率在7.32%~11.97%。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2 次药后7 d 的平均防效达82.33%, 其次与之防效差异不显著的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0.55%、78.53%和80.9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相对较差, 但2 次用药后的防效分别达到了71.25%和70.43%,比清水对照的病果率较少了30%左右。试验药剂各处理对草莓植株均无药害等不良影响。

表3 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在本研究的室内测定试验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菌率最高, 说明草莓白粉病菌对这3 种化学药剂的抗药性可能还未产生。300 g/L 醚菌·啶酰菌悬浮液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菌率为78.15%,仅次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抑菌率为82.13%),说明对草莓白粉病菌起主要抑菌效果的很可能是醚菌酯, 而啶酰菌胺对草莓白粉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唑类杀菌剂25%四氟醚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一般,抑菌率为43.58%~65.67%,戊唑醇略好一些,说明草莓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草莓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差,仅为20.81%,对草莓白粉病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而同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白粉病菌较敏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物制剂的室内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其中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抑菌率最高, 为70.32%,其次是植物清洗剂和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生物制剂整体表现一般,抑菌效果不如化学药剂[6-7]。

田间药效防治中,在推荐剂量下,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仍然最好,持效期长,效果稳定,药后7 d 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82.33%, 此药剂在黄瓜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的防治中也表现突出[8-9],可见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是防治白粉病的一种特效药。 此外,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田间防效表现也较好, 用药后7 d 的防效达78.53%~80.93%, 生防菌剂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一般, 但用药2 次后的防效也达70.43%。 因此建议根据田间草莓发病的实际情况,间隔7~10 d用药1 次,共施药2~3 次,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粒剂白粉病悬浮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