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 个冬小麦优良品种在北京市平谷区的种植效果比较

2023-06-19谷艳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平谷区抗病性冬小麦

谷艳蓉

(北京市平谷区种植业服务中心 北京 101200)

冬小麦是北京市种植面积及产量第二大的粮食作物,2022 年北京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6.4 万亩,总产量9.3 万t[1],其中平谷区的播种面积和总产为20 091.35 亩和7 164 t[2]。2020 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千村万户”良种更新工程(2020-2022 年)实施方案》,冬小麦良种更新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做好冬小麦良种更新工作, 平谷区从市级部门发布的补贴品种名录中选择了适合本区种植的冬小麦优良品种,确定2020 年秋季本区补贴的冬小麦优良品种有3 个常规小麦品种,分别为轮选169、京花11 和京冬18,以及1 个杂交小麦品种京麦9 号[3]。 这4 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种植在平谷镇、马坊镇、大兴庄镇、峪口镇、山东庄镇等乡镇。 然而由于缺乏综合比较这4 个冬小麦品种在当地种植效果的相关研究, 限制了大面积推广良种小麦的效率。 本试验在平谷区平谷镇、大兴庄镇、山东庄镇、峪口镇选取了4 处自然环境条件相近的地块,对这4 个冬小麦品种进行采样, 调查了这些冬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抗倒伏性、抗病性及产量,并用问卷调查法从当地小麦种植户中获得对这4 个品种冬小麦抗寒性、抗病性、抗旱性、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评价,以期综合筛选出适宜在平谷区当地推广种植的良种小麦,促进良种覆盖率的提高,推动冬小麦良种更新工程,助力将北京打造成为“种业之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的冬小麦优良品种有4 个, 其中常规小麦品种有3 个,分别为轮选169、京花11 和京冬18;杂交小麦品种有1 个,为京麦9 号。 各小麦品种的审定编号和供种单位见表1。

表1 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及供种单位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21 年在平谷区平谷镇西鹿角村、大兴庄镇唐庄子村、 山东庄镇小北关村和峪口镇峪口村分别选择4 个土壤条件和栽培水平相近的地块,分别种植轮选169、京花11、京冬18 和京麦9 号,不设置重复,每个品种的种植面积为1 亩,田间随机选点调查。

1.3 调查指标及方法

调查不同品种冬小麦出苗、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开花和成熟的日期,并计算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在小麦出苗以后的3 叶期进行基本苗调查, 在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和株高。 调查倒伏(折)率及纹枯病、白粉病、锈病、散黑穗病的发病情况。 收获前随机选取各品种冬小麦有代表性的穗40~50 穗, 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千粒重。 最后测量每个品种的实收产量。

种植户评价调查: 用问卷调查法从全区有代表性的小麦种植户获得对这4 个品种冬小麦抗寒性、抗病性、抗旱性、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评价,各小麦种植户需要基于自己的经验对这4 个品种在上述5 项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打分,每项100 分,总分500 分,最后按总分对这4 个品种进行排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生育进程

4 个冬小麦品种的生育期在244~250 d 之间,其中京花11 最短, 为244 d; 其次是京麦9 号和京冬18,分别为245 d 和247 d;轮选169 最长,达250 d(表2)。 各品种的出苗期相同,均为8 d。 从返青期开始, 轮选169 的生育进程开始落后于其他3 个品种,并一直持续到成熟。京麦9 号较长的成熟期与京冬18 较长的返青期和拔节期导致了它们较京花11的生育期更长。 京花11 的返青期和成熟期都最短,分别为138 d 和41 d, 使其生育期较其他3 个品种更短。

表2 4 个冬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

2.2 品种抗倒伏性和抗病性

从表3 可以看出, 4 个冬小麦品种的倒伏 (折)率均为0。 此外, 各冬小麦品种的纹枯病和散黑穗病发病率也均为0。 这4 个冬小麦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在1.8%~3.8%之间,其中京冬18 最高,达3.8%,轮选169 最低, 为1.8%; 锈病发病率在2.6%~5.6%之间, 其中京冬18 最高, 达5.6%, 轮选169 最低,为2.6%。

表3 4 个冬小麦品种倒伏(折)率及主要病害调查

2.3 品种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从表4 可以看出,4 个冬小麦品种的株高在66.5~89.5 cm 之间, 其中轮选169 的株高最高,达89.5 cm;其次为京冬18 和京花11,分别为72.6 cm和67.5 cm;京麦9 号的株高最低,为66.5 cm。 株高最高的轮选169 的产量同样最高, 达584.41 kg/亩,这也与其较高的基本苗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符合。 株高最低的京麦9 号产量第二,达525.30 kg/亩,株高第二的京冬18 具有最低的产量,为386.81 kg/亩。因此, 在京麦9 号、 京冬18 和京花11 间的株高和产量没有正的关系。 4 个冬小麦品种中的3 个常规小麦品种的基本苗数在45.8 万~46.3 万/亩之间, 相差不大, 而杂交小麦品种京麦9 号的基本苗数只有22.3 万/亩。 京麦9 号的有效穗数、 穗粒数和千粒重都大于京花11 和京冬18, 这主要导致了京麦9 号的产量高于京花11 和京冬18。 京冬18 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这4 个冬小麦品种中最低, 导致其产量也最低。

表4 4 个冬小麦品种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4 冬小麦品种综合评价得分

从表5 可以看出,4 个冬小麦品种的综合评分在429~463 分之间, 其中轮选169 的综合得分最高,达463 分;其次为京麦9 号和京花11,分别为458 分和447 分;京冬18 最低,为429 分。 4 个品种的抗旱性均一般,但抗倒伏性很好。 在这4 个品种间,种植户对轮选169 的抗病性和产量的认可度最高。

表5 4 个冬小麦品种抗性及产量评价得分(单位:分)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 年全国播种小麦35.3 万亩,总产量13 772.3 万t,仅次于稻谷和玉米, 它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作物品种[4]。 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频发,小麦的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5-8]。 因此,选择适宜的良种小麦进行推广种植,对其丰产和稳产尤为重要[9-11]。为筛选出适宜在北京市平谷区推广的冬小麦品种, 本研究选择了4 个冬小麦优良品种,即轮选169、京花11、京冬18 和京麦9 号[3],调查了这些冬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抗倒伏性、抗病性及产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平谷区小麦种植户对这4 个品种的综合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4 个品种的生育期相近; 抗倒伏性均很强;抗病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轮选169、京麦9 号、 京花11、 京冬18; 4 个品种的产量在386.81~584.41 kg/亩之间,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轮选169、京麦9 号、京花11、京冬18。 种植户对这4 个冬小麦品种的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轮选169、京麦9 号、京花11、京冬18。 综上可知,轮选169 在平谷区的种植效果最佳、认可度最高,因此最适合在平谷区推广种植,其次为京麦9 号和京花11,再次为京冬18。

猜你喜欢

平谷区抗病性冬小麦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平谷区总工会扎实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平谷区总工会 围绕中心 精准服务职工群体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肃冬小麦田
北京市平谷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冬小麦和春小麦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控制现状分析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