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023-06-19杜玲玲

小学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科技信息化活动

杜玲玲

〔摘    要〕  教育信息化2.0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开端,信息科技这门课值得重视。信息科技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综合考虑信息科技学科特点,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本文探讨如何上好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课。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118-03

一、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意义

首先,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和实施为科学教學提供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考验。在教育信息化落实和推进过程中,线上教学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在教学形式、内容、理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教师以全新的角色定位开展教学。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层面更具自由性,学生可依托网络资源的优势重复播放教学视频,在保证学习进度的同时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能够有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信息科技的发展引发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面对深度融合要求,教师以此为导向,以信息科技为依托,学科教学进行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信息科技在教学中的融入对改善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资源不均衡问题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部分乡村和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线上教学能够将教育资源普及到各个角落,使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同等的教育,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整体的稳定长远发展。然后,信息科技融合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而广阔的渠道。一方面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价值,拔高了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学科教学制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拓宽了发展空间。最后,信息科技从更深层次融入学科教学中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将立体、生动、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框架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二、信息科技课的特点

(一)综合性

信息科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人综合信息能力。信息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联系, 在专业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较好地训练学习者的信息科技意识和信息创新能力。而学习者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学习、创造的过程中,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 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际创新能力。

(二)实践性

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信息科技教育的核心,而“做中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学习方式,这体现了信息科技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信息科技的技能需要学习者反复操作练习,以获取直接经验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打下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科技作为一种辅助实践的工具手段,不但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习者探究信息科技与社会生活、信息科技与自身的关系,逐步养成数字化信息意识。

(三)开放性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教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变革,为信息科技教育营造了开放的教学环境,也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信息科技教育的学习内容不应受教材的限制,而应该以信息科技为基础,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开放式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获取经验,在协作和创造中收获成就体验,在评价中学会反思。

三、上好信息科技课的要素

(一)教学过程完整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实践操作以及展示交流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把有趣味性的图文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是信息科技综合活动课中一个重要环节,综合活动课的成果一般都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通过作品展示, 学生相互提出对方作品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实现信息交换的目的。开展活动评价,是信息科技综合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的《综合活动:巧设形状调版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信息科技手段设计《花草朋友的哭诉》视频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习设计文明提示牌的课程目标,揭示课题:《巧设形状调版块》。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认识文本框、插入文本框、改变文本框的形状、设置文本框的填充、轮廓与效果等新授知识。在学生掌握了课程知识后,设计拓展延伸任务,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用课程所学的文本框的知识来设计文明提示牌,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汇报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后,再做最后的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知识,课程最后教师应当设计相应的分层练习。这样整堂课程包含了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实践操作以及展示交流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教学过程完整。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科技综合实践课重在实践过程,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掌握,实现因材施教。课上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操作,教师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演示讲解。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则选择任务驱动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用层次活动任务做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的《巧用形状突重点》一课时,在教授形状的插入與编辑这一环节时,由于知识点和四年级教授的文本框的知识点相似,因此这个环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操作效果,对易错的知识做重点讲解。在教授用基本形状突出重点信息环节和使用形状规整页面环节,就可以借助信息科技手段,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内容。

(三)活动任务合理

信息科技综合活动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信息科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的课堂活动任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认知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活动任务,任务难易适中,应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后实现。

例如:高年级学生,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会打字,也不能要求学生会自主编写程序。另外,一堂课成功与否, 在于是否实现活动目的,因而任务的设定必须参照活动目的来实施。

例如:在《设置格式排文章》一课中,教师讲解完课程知识后,通过出示一份未排版的学生作文集、一份已排版的作文集,引导观察对比,找出不同,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教室向学生发送未排版的作文集,布置分层次的排版任务。

初级排版员:设置标题与正文的文字格式与字体,设置段落格式与行间距,插入页码。

高级排版员:能自主探究使用格式刷快速排版,“引用”菜单生成目录。

通过以上任务的设置来实现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文章编排格式;学会设置文本的格式,段落对齐方式和行间距;学会给文章添加页码;感受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本的魅力。

四、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监督、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完成活动任务。

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综合活动:星际城市我来绘》一课时,因为是活动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画图工具的使用比较熟练了,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创作,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想象未来的科技可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自主地畅所欲言。继而引导学生围绕“探索宇宙”的大主题分组进行交流讨论,构思作品小主题,完成作品规划表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规划表,采用纸质或计算机绘画软件设计草图。最后教师再依据设计草图,使用计算机画图软件绘制作品,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后,教师只需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信息科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知识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搭配学习,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请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基础好同学的自信心,也能帮基础差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的信息综合活动课《演示文稿展成果》这一课时,一开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交流探究,并展示个人作品,为评选彩排。在讲解演示文稿的排练计时环节时,引导小组长主持开展小组讨论:如何查看排练计时的结果?如果对排练计时的结果不满意,如何删除排练计时?如果演示时不想让演示文稿自动播放,如何取消排练计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教师的授课方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前要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既要安排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也要留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学习的理论就能够及时地得到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操作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学习的满足感。

例如:在上《巧用形状调版块》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完成课上没有完成的作品,回去后与文印店工作人员探讨如何将设计的文明提示牌制作成实物,粘贴在需要它的地方。让学生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文明提示牌,并将作品制作成成品投入生活中使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学习的成就感。

教育信息化2.0为教育教学带来发展契机,教师需从自身做起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扩宽融合路径,使学科教学更具实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增强对信息化的关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做到课程目标的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对学生主体作用加以关注,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煜.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J].教育文汇,2022(4):46-49.

[2]董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4):147-149.

[3]孙薪.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91-93.

[4]申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12):49-51.

猜你喜欢

科技信息化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月“睹”教育信息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