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构建魅力生物课堂

2023-06-19潘亮亮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生物生活

潘亮亮

陶行知先生针对我国教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育理论,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闪耀着光芒。“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揭示了生活与教育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倡导教师立足生活的视角优化教学活动。在现阶段的生物课堂上仍存在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完成生物课的学习活动后,依旧难以将掌握的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释生物现象,深刻体验生物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对此,教师不妨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主动地立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思想,为生物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构建更有魅力的生物课堂。

一、引入生活元素,落实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他倡导教师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认为教育中处处都是生活的影子,生活中教育的元素也无处不在。在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教师也应当意识到生物本身就与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立足生活视角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深入人心,削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更轻松、更简单地理解生物知识,并自然地应用掌握的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一)巧用生活导入,拉近学生距离

课堂导入环节是新课的敲门砖,当导入的内容对学生极具吸引力时,他们也会主动地放下戒备心理,积极地开启新课之旅。过去教师迫于应试的压力,往往会忽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直接将教材上的生物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而过于陌生的生物知识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排斥新课。对此,教师不妨围绕生物课程的内容,主动地搭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创建生活化的导入环节,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对生物课的戒备之心,跟上教师的步伐,开展新课的学习活动。

在《人体的组成》这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运动员在田径场上奋力奔跑,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摇曳生姿,工人在车间生产,工程师开发程序等多个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基于熟悉的生活画面,主动地走入课堂。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离不开人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合作……”使学生基于生活化的场景,搭建与生物课堂的桥梁。随后,教师设计“画面中的动作都用到了哪些人体部位呢?”的问题,鼓励学生说一说人体的组成。紧接着,教师再用一棵大树进行模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也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以便学生对人体的组成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主动开启新课。

教师用生活元素进行导入设计,能轻松地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弱化对生物课的戒备之心,增强熟悉感,主动地跟上教师的步伐,走入精彩的生物殿堂。

(二)营造生活情境,强化应用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并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生物基础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还包含让学生应用已经拥有的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解释生物现象,从而触及生活的本质。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基础生物知识的渗透,导致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较少从生物的角度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生物课的知识点,为学生拟定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效锻炼学生的应用思维。

在《人体的激素调节》这一课中,教师先为学生创建“憋气”的实验,引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探知欲。随后,教师为学生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并为学生拟定“我们都知道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在医院可以直接给病人用纯氧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进行总结,“不能,可能会导致病人呼吸暂停”等,增强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在带领学生学习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也要呈现甲亢、呆小症肢端肥大症等患者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让学生透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深入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教师围绕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能维持学生思维的活力,训练学生的应用思维,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生活现象时,也能窥探其中的生物本质,迅速地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

二、拓展学习空间,明确社会即学校

过去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将学生的学习空间局限在教室内,无形之中阻断了现实生活与生物课堂之间的联系。而早在许多年前,陶行知先生针对生活理念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社会对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看作是广泛意义上的“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良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妨突破传统的教育壁垒,主动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带着学生走出室内,走向户外,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户外活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物现象,感知生物知识,有效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一)指导户外观察,感知别样趣味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来自大自然的学科,受到过去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导致生物课丧失了原本的光彩,学生也较少在现实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主动地立足现实生活探寻生物的奥秘。在“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应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目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捕捉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生命现象,燃起学习生物的兴趣,更积极地探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发现生物的奥秘。

在《地面上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观察校园内绿色植物的任务,请学生分析校园内绿色植物的种类、数量,了解这些绿色植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環境等。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对植物进行拍照,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先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并创建竞答活动,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这些绿色植物的名称。随后,教师再用视频展示校园的美丽风景,让学生直面校园中的绿色植物。紧接着,教师请学生汇报课前对校园内绿色植物进行观察的结果,并结合学生的观察引导:“透过大家的分享能够发现,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到底该如何对绿色植物进行观察呢?”以便引入新课。在后续带领学生学习了观察地面上绿色植物的方法后,教师再次请学生走入校园展开实地观察活动,促使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教师主动地解放学习场地,请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能帮助学生搭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廊桥,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深刻体会生物的魅力。

(二)创建实践活动,强化责任意识

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生物知识之余,也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地传播生物知识,宣传自然科学观。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将学生囚禁在教室内,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难有发展的空间。在将社会看作是广泛意义上的学校后,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生物知识,并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推动科学社会的发展。此外,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学生遇到意外伤害,在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关注家庭生活安全》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先为学生创建小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会调查活动,查看超市内的食品是否含有不安全因素。在学生进行调查前,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为学生提供包含“瘦肉精、苏丹红”等名词的名单,让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更加顺利。在课堂上,教师请学生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指出哪些食品中可能包含不安全因素。之后,教师基于学生调查的结果,向学生介绍“食品添加剂”等名词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紧接着,教师提出“受到三鹿奶粉等多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许多老百姓从原来什么都敢吃的状态,转变到现在什么都不敢吃,引导平民百姓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如何向身边的人介绍食品添加剂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在学生纷纷提出多样化的想法后,教师请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展开实践活动,完成生物知识的渗透。

学生走出教室感知生物知识,并将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彰显学生本位,实现教学做合一

从目前的生物课堂上能够看出,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担任课堂上的“主角”,直接向学生介绍教材上的生物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如同毫无参与感的观众,难以将生物知识牢记在心间。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倡导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透过“做”的过程模糊“教”与“学”之间的界限,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也要主动地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从而强化生物素养。

(一)开展实验探究,深度建构知识

相较于教师的口述、说教,学生亲自揭开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更能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能让学生透过自主实践的方式,感知生物知识,亲身体验生物世界的精彩。在初中生物教材上也安排了许多的生物实验,能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机会,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生物实验的活动,引导学生透过实验探究的过程,直面神奇的生物现象,深度理解生物知识。

在带领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引入“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生物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先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分析,以便基于学生间的差异进行科学分组,使得各组内的学生各有千秋。在分好组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应当如何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某种营养物质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组内展开热议,共同商讨实验方案。随后,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的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方案的完善。在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再集合小组的力量,共同展开实验操作,透过实验的过程,加深对食物中营养成分鉴定方法的印象。

教师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的平台,请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生物实验,能让学生透过操作的过程提取生物知识,并将掌握的生物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

(二)巧用网络渠道,收集生物常識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是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上容纳的生物知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走入师生的视野,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计算机收集相关知识,拓宽视野。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会生物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依旧能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对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丰富的生物常识,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传染病的预防》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先向学生布置“利用网络渠道,查找与传染病以及传染病预防方法相关的资料”的任务,请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与学生调换身份,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向他人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在一名学生介绍了近些年出现的传染病后,教师再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提供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完成分享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总结、补充,并基于学生分享的资料引入新课,以便学生依靠丰富的知识积累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请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丰富的课外资料,能推动学生成为一名杰出的学习者,促使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寻找落脚之处,让生物课堂沐浴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阳光之下,使生物课堂释放出新的光彩,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生物生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生活感悟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