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打疫苗要注意5种误区

2023-06-18

科教新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达到最佳种者自费

误区一:早打晚打没区别

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误区二:多打疫苗损身体

疫苗是利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灭活、减毒、基因重组等手段制作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它去除了病原体的致病性,保留了抗原性,所以接种疫苗不会导致机体的感染,只会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只要在我国获得注册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是经过验证的、安全有效的。按照《免疫程序》《指导原则》及说明书的规定正确使用疫苗,合理安排接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三:打过疫苗不得病

预防接种是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95%以上。由于受种者个人的特殊原因,如身体虚弱、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均可导致免疫失败,但接种疫苗者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也会减轻患病后的临床症状。

误区四:抵触疫苗怕反应

接种疫苗如同服药一样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能因为顾忌反应而不去服药治病,同样不能因为担心发生不良反应而不接种疫苗,而且与传染病带来的危害相比,接种疫苗发生反应的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是机体产生免疫力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可以说是“正常反应”,如一过性发热。但过重的反应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危险,这属于“不正常反应”,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误区五:免费疫苗不重要

一些家长搞不清免费疫苗与自费疫苗的区别。免费疫苗是指免疫规划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而自费疫苗是指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种疫苗是否纳入政府免费提供范围需要综合疾病的负担、当前疫苗的生產能力、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能力等综合因素。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同等重要。

据《今晚报》

猜你喜欢

达到最佳种者自费
“互联网+”多模式健康教育在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中的应用
微信在线
如何减少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置?中疾控专家给出建议
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价值评价
武汉启用“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即时综合支付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
自费考察
加快学习的速度
患者“被自费”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