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应用艾司氯胺酮镇痛及防治产后抑郁的效果

2023-06-17聂皓夏晓琼李雅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剖宫产

聂皓 夏晓琼 李雅文

产妇抑郁一般是指生育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抑郁状态,如较严重被称为产后抑郁症,基本表现和其他时间段发生的抑郁发作没有本质性的不同,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消沉、愉悦感下降、兴趣下降,思考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伴有焦虑,还会出现明显的紧张、烦躁、不安、过分的担心,特别是对孩子过分担心等[1]。产后抑郁发生率高,同时伴有睡眠问题,对母婴以及整个家庭影响较大。妊娠晚期的孕妇由于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多重作用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更严重者会引起睡眠障碍,特别是疼痛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2]。近年来产后抑郁逐渐被人们所重视,50%~80%的产妇在产后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悲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良情况,大多在产后2 周可缓解,若产妇不能及时有效的调节情绪,将会对母儿产生严重危害。除了危害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功能,母亲的情绪也会导致孩子智力、情绪及个性发育障碍,增加青少年暴力的发生率。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与氯胺酮相似,通过阻断NMDA 受体传导,产生全身麻醉以及镇痛作用,并且保留了氯胺酮对呼吸抑制较轻、循环轻度兴奋、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能加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抑郁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研究拟探究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预防及治疗产后抑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KYXM-202109-013),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在我院单胎足月剖宫产产妇120 例,年龄20~39 岁,ASA 分级Ⅰ~Ⅱ级,BMI<35kg/m2,能独立完成量表调查,无合并特殊病理产科(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等),未患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有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或拒绝行腰硬联合麻醉,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有氯胺酮或其他药物滥用史,长期酗酒,对氯胺酮过敏,围术期大出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 例产妇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 组)和对照组(F 组),各60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予以监护并开放静脉通道。于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8~2.0ml,置硬膜外导管。平卧位后调节麻醉平面至T6~8,术毕拔管。如果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则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μg/kg。胎儿娩出后,E 组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0.25mg/kg(稀释至5ml),30s 完成。F 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ml。手术结束时连接电子镇痛泵。PCIA 镇痛液配方:E组为艾司氯胺酮1mg/kg+布托啡诺0.15mg/kg+凯纷2mg/kg+阿扎司琼10mg;F 组为布托啡诺0.15mg/kg+凯纷2mg/kg+阿扎司琼10mg,均用生理盐水配至总量100ml。镇痛泵数值设定:负荷剂量3ml,PCA 2ml,追加剂量1ml,按压锁定时间20min。

1.3 观察指标记录术后12h(T1)、24h(T2)、48h(T3)3 个时间产妇静息及宫缩时VAS 评分及Ramsay 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使用的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在术前(T0)、术后3d(T4)、1 周(T5)、6 周(T6)随访两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PSQI 包括7 个方面:①主观睡眠质量;②睡眠时间;③睡眠效率;④睡眠障碍;⑤入睡时间;⑥催眠药物应用;⑦日间功能障碍。每项0~3 分,总分≥8 分表示存在睡眠质量障碍。抑郁症状以EPDS判定,根据量表中的10 个问题进行评定打分,每项0~3 分,总分≥13 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并且E 组并未出现氯胺酮相关的噩梦、幻觉,与情绪无关的哭泣,高血压等。与F 组比较,E 组产妇静息状态与宫缩状态VAS 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两组Ramsay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与F 组比较,E 组产妇PSQI评分(除T0 时)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 比较,PSQI 评分在T4~6 时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与F 组比较,E 组产妇EPDS 评分递增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表2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静息状态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产妇静息状态VA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产妇宫缩状态VA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产妇宫缩状态VAS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产妇Ramsay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产妇Ramsay 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产妇PSQI 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产妇PSQI 评分比较(分,)

表7 两组产妇EPDS 评分比较(分,)

表7 两组产妇EPDS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产后抑郁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目前认为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抑郁症,通常指产后4 周内出现抑郁情绪。其中剖宫产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自然分娩更高[2]。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显示,生理、心理、社会家庭以及产科因素等对本病都有诱发可能[4,5]。其中睡眠质量差、术后疼痛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6]。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三低”症状: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同时可能伴有紧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神病性(命令性幻听、自罪妄想等)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婴的倾向。

目前产后抑郁多采用EPDS[7]来诊断评定,根据每项的严重程度得出0~3 分,完成评定约需数分钟时间。10 个项目各个分值的总和为总分。总分相加≥10 分者可认为是抑郁状态,≥13 分者可能患有程度不同的产后抑郁,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8]。有文献表明,艾司氯胺酮是一种在氯胺酮基础上研发的新型抗抑郁药[9],主要的作用机制与氯胺酮一样,是连续阻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镇痛泵内加入小剂量连续输注治疗有助于预防及控制病情,不良反应较少[10]。氯胺酮是由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这两种化学物质只在三维结构上有所不同:即S-氯胺酮和R-氯胺酮。S-氯胺酮(艾司氯胺酮)是抗抑郁的有效成分[11],它的药理学特点与氯胺酮相似,通过阻断NMDA 受体传导,产生全身麻醉和镇痛作用,同时保留了氯胺酮呼吸抑制轻、循环轻度兴奋、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与氯胺酮相比,艾司氯胺酮由于其右旋异构体结构对NMDA 亲和力更高,麻醉、镇痛强度是氯胺酮的2 倍。因此想要达到相同的作用,艾司氯胺酮只需要一半的剂量即可,由于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呈剂量相关性,所以剂量更低的艾司氯胺酮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

剖宫产的术后镇痛不仅要考虑镇痛药对产妇的影响,还要考虑该药物通过哺乳对新生儿是否有影响。有研究证实,凯纷和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12],其中凯纷对手术后炎性痛疗效确切,布托啡诺相对于其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其对κ 受体的激动使得布托啡诺对内脏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13]。也有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研究[14],而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两种不同化学结构中的一种,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都极其相似。由于作用强度的不同,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更小,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所以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是安全可行的。

本研究选择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镇痛的辅助用药,并且因其抗抑郁的作用可以对产后抑郁产生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将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加入静脉镇痛泵方法简便易行[15],单位时间里泵注的量又较少(0.33μg·kg-1·min-1),且本研究的E 组并未出现艾司氯胺酮的相关副作用,如高血压、噩梦、幻觉等,因此安全性也较好。本研究中,E 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也少于对照组,说明艾司氯胺酮与其他镇痛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同时,又可以显著改善产妇术后PSQI 及EDPS 评分,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妇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术中静脉滴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及持续PCIA 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能有效减轻产妇术中焦虑、术后疼痛、改善产妇睡眠、降低产后抑郁评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艾司氯胺酮剖宫产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