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3-06-16曾少清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将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3-0039-03

引  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快速、高效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大趋势,也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教育标准和任务。改变教学方法和目标,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地理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更是地理教师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1]。

一、劳动教育概述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的习惯,并且具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2]。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为了能更好配合国家的发展计划,为祖国培养合格、优秀的接班人,劳动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前提,大力发展大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二個阶段,全面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工作设计。《纲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工作。第三个阶段,大力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社会各级职能部门和教育部门必须全力配合,保障劳动教育的全面、高效实施。

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懂得劳动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劳动发展史,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辛勤劳动来保障。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生而为人的义务,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剥削阶级封建思想的残余,只有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创造奇迹,建设美好的家园。(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劳动的习惯及劳动意识。(3)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任务,需要从小勤奋好学,为未来担负国家建设重任而努力。

二、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一)促进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掌握能力

初中地理具有实践性,该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动脑又动手,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真知理念[3]。我国实施选拔机制,大多数家庭和学校重视智力发展,轻视体力劳动,导致现代学生“手脑失衡”,实践操控能力较弱。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动手机会,能使学生在劳动锻炼中、实践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团队协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将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模式。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室,学生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构建知识体系,创新思维,提高认知能力。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劳动项目,在劳动中体会独木难支的道理,明白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团队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与成长。地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

三、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健康成长、长期发展必须接受的教育板块。教师要立足课本,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前提,不脱离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做好劳动教育的铺垫,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下面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怎样学地理”中的“学会使用地图”这一节为例展开说明。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图,根据不同需求,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并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掌握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方法,了解平面图的制作过程并绘制一幅学校的平面图。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地图相关知识,然后为学生播放学校航拍图,为学生制作平面地图做好铺垫。除教材设计的劳动教育计划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制作家庭地图、城市地图等活动,巩固学生地图知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具体三项计划。计划一,请同学们先复习平面图的制作过程,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了解学校的各类设施分布,制作出学校的平面地图。计划二,利用周末时间同学自由组合,完成实践活动,活动名称为“找到朋友的家”。每5人为一组,分别根据自己家庭位置,绘制出所在片区或者乡镇路线图,其他同学根据所绘地图找到同学的家。计划三,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城市的了解情况,选择到车站、商场、公园等地点做一日志愿者,为不熟悉我们城市路线的行人指明方向,并将行人询问路线情况进行记录。教师通过上述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同时,教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项工作所付出的劳动都具有相应的价值,每一位劳动人民都值得我们尊重,为学生埋下劳动的种子,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

(二)强化劳动能力,磨炼学生劳动意志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促使学生发展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端正劳动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劳动中体会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劳动幸福指数。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磨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意志,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参与劳动的持续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劳动活动,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机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工作、生活的行为习惯与地球所形成的气候变化是否有关,请学生列出人类影响气候变化的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法,如表1。

师生对表1进行分析,根据本城市情况和学生意愿确定劳动实践方案。教师可将最安全、最简单的节约用水作为劳动实践主题,方案明确: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和邻居家中用水情况,做出调查表,根据调查表亲身体验家务劳动,内容如表2。

通过思考和实地调查,学生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与调查方向相关联的劳动活动,可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赋予地理课堂以生动性、活泼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及集体主义精神,在赋予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和规则教育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仍以“世界的气候”这一节为例,第一步,教师可带领学生根据表1内容,设计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如经典广告语“沒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绿色出行,还我蓝天白云”“天空因您少开一次车而变得更加蔚蓝,空气因您少开一次车而变得更加清新”“不要让我们只能去博物馆看小动物”“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关爱后代”。第二步,教师带领学生到商场、公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宣传环境保护,和行人讲解理性消费、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行为习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次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成就感,促进学生劳动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四)丰富劳动实践内容,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劳动教育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为前提。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时,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初中生渴望得到教师认可、赞赏和同学羡慕、尊重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劳动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可提升学生劳动成就感,引导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品质、态度、能力。以上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为例,教师可将学生义务宣传的照片、视频进行编辑,发至校园网、公众号、微信群、视频号等,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所做的努力,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养成。

(五)构建合理化评价机制,营造和谐竞争氛围

对劳动结果给予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教师要和学生达成共识,构建合理化评价机制,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给学生以引导教育。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之后,可发放劳动评价表,从劳动品质、劳动意志、劳动观念、劳动参与度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占25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不足,避免养成盲目自信的习惯。生生互评占25分,可加深同学情谊,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家长评价占25分,可最大限度拉近师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教师评价占25分,可为学生提供客观性意见,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融入劳动教育,要以教材为基础、教学目标为前提,设计劳动教育课题。教师要以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劳动成就感和情感体验,构建合理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劳动品质的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

基础。

[参考文献]

周欣.劳动教育与初中地理教育的深度融合[J].文理导航,2020(08):79.

利志勤.劳动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2):74-75.

毛金华,张现瑶,桑广书.论劳动教育与地理户外教育的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1):11-13.

作者简介:曾少清(1980.2-),男,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泉州第十六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镇“优秀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