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全球化下的新出路

2023-06-16

商业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布局全球化经营

前不久,在上海大学MBA的《全球化企业管理》课堂上,吴磊同学讲述了其所在公司“清越科技”的全球化定位以及在逆全球化回潮的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经营问题。

2022年,清越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注于提供个性化中小尺寸显示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清越科技实行全球化经营,满足全球目标客户的需求,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独特竞争优势。

在逆全球化回潮背景下,清越科技面临的挑战是——

如果坚持全球化布局,可能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2022年清越科技海外市场业绩贡献占比50%,产品出口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逆全球化回潮引起的国家间技术甚至贸易壁垒,可能导致清越科技的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从而减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群。

如果选择收缩全球化布局,则有悖于目前的全球化定位。清越科技的产品遍及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着手面向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一旦采取收缩战略,就会失去已经取得的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减少向全球进行技术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

吴磊分享的真实身边案例,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这让我意识到,清越科技所面临的局面,并非个例,而是在逆全球化回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我看来,要不要坚持全球化布局,绝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要对逆全球化回潮进行冷静思考,认清逆全球化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底层逻辑,理解全球化经营的真正价值,坚定树立全球化经营的思维。

全球化经营:一种思维

首先需要认清的一点是,无论是否进行了全球化布局,中国企业都将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并始终处于一种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

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自不用说。即使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仅是在中国市场,当来自全球各地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每个中国企业都不得不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2020年,我国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企业都无法脱离全球化竞争。因此,无论企业是否走出国门,都要树立全球化经营与管理的思维。

有了全球化思维,企业家的眼光就不会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思考企业的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以及竞争对手是谁、在哪里,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资源,通过全球性学习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且通过差异化、目标集聚等途径,构建自身的全球竞争优势。

基于全球化经营思维,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址研发中心,并在当地招聘各类优秀的研发人才;可以把生产基地设置在全球最具优势的城市或区域,低成本地获得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还可以把营销中心放在全球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以便实时捕捉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从而做出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

更进一步的,让我们来聊聊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底层逻辑。

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用的环节中去。而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思路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资源,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具体分析:

一是企业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发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比如,复星集团提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就是充分运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和应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管理等优质资源,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是企业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拓展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比如,福耀玻璃放眼全球,服务于全球目标客户,在全球收购或建设工厂及研发中心,成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1%。

三是企业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进行全球学习,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紧跟全球技术发展步伐。例如,万向集团推行全球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并进行全球技术学习,实现整个集团公司动力电池技术的全面提升。

地缘政治:一种约束

对于中国企业,除了了解全球化的深远意义外,还必须理解逆全球化回潮的深层次原因。

事实上,逆全球化回潮是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低于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2009年,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强调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由此,美国成为了逆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再加上英国脱欧等欧洲逆全球化事件的发生,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节奏。

地缘政治带来的逆全球化问题存在长期性和复杂性。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交换可以使双方的境况都得到改善。既然國家之间的贸易与合作能够推动全球经济得到发展,为何还会因地缘政治阻断全球价值链呢?原因很简单,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希望占领有利地位。

地缘政治是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运用资源、贸易、市场等关键要素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从而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并获得现实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缘政治更多的是发达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打压,特别是在关键高科技领域形成技术封锁,防止竞争对手在相关领域超过自己,从而达到发达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显然,这对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与管理造成了持续性冲击。

既然逆全球化难以避免,中国企业不妨把地缘政治视为一种约束,并在约束条件下,着眼全球,通过最优策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敏捷应对:一种策略

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并没有改变或颠覆企业全球化经营布局的底层逻辑,并且在价值最大化的驱动下,各国企业都有强烈的追求全球化布局的动机。因此,在全球布局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特别是地缘冲突风险,保持敏捷应对策略。

接下来分析一下企业应当如何采取敏捷策略,以及如何建立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企业资源布局的能力。

第一,聚焦全球目标市场,加强敏捷经营。公司要树立强烈的跨国经营风险意识,进行全球客户分布与组合,保证有替代客户或替代供应商,并且降低单一客户、单一供应商或者单一下游行业营收占比过高的情况。

同时,公司应加强敏捷研发,面向全球目标客户,实现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快速应用推广,提升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在全球价值链受到冲击时,企业可以依托快速产品迭代升级能力,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动态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并不断开拓全球新市场与新客户。

第二,采取柔性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动态布局。根据全球经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和业务布局,通过柔性组织设计,对研发、生产、营销设置相应补位方案,例如把研发中心设在容易招到优秀顶尖研发人员的城市,把生产基地放在靠近原材料的地方,把营销中心搬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区域,等等。

只有当企业真正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资源布局的能力,才能大大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顺应国家政策,构建面向全球的竞争优势。随着中美竞争不断加剧,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进一步制约我国的发展,导致高技术领域的全球价值链局部断裂,这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权益,也影响到全球价值链的安全。

我国面对芯片等高技术领域的制约,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中国企业应当顺应国家发展戰略和政策,整合企业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共同研发攻克重大卡脖子技术,在全球竞争中构建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顺势开拓发展新市场,特别是没有被技术封锁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同时,积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以及国际投资人的信任与了解,从而实现全球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

※※※

树立并坚持全球化经营思维、把地缘政治引发的逆全球化视作约束条件,并在此约束条件下采取敏捷应对策略——这“三个一”既是我为清越科技支的招,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在面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挑战时可以采用的有效方略。

全球化进程中,企业家须谨记:唯有善于抓住机会、取势布局,方能带领企业实现突破性成长。

猜你喜欢

布局全球化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VR布局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