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发展路径探索韩克立

2023-06-16彭健民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三农

彭健民

摘 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融入农业发展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智慧农业的概念及特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三农”问题;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对智慧农业发展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指出,积极开展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健全5G引领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智慧农业。新时代下,促进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发展,拓宽大数据平台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范围,推动农业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智慧农业的概念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物联网与互联网、5G技术、北斗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科技融合应用,将生产过程中环境、土壤、水分等要素作为传感节点,依托网络技术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和养护,以此为农业种植、管理、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二)智慧农业的特征

智慧农业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遥感技术、5S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于一身,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产品高质量产出、农业高效率生产、农业管理高标准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向精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是农业设备先进化。智慧农业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设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发展至今经历了4个时代:以劳动力为主的1.0时代,以机械化为主的2.0时代,以互联网为主的3.0时代,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主的信息化4.0时代。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区域的农业水文、土地等生产条件,有选择性地采用先进设施进行农业生产。

二是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农业在我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始终是政府在农业方面关心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企业,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撑,但相应地,务农人员出现锐减。在此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将影响其推广及发展。

三是农业生产精确化。农业生产精确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利用先进的技术(物联网、5S技术等)收集农业相关信息,形成可供研究的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精确化,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链进行定量的要素投入,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成本投入。

四是农业信息服务个性化。前文提及,农业生产精确化过程中可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能够及时向目标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农业信息。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不同,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基于此数据库,可以根据地区差异性提供不同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以便相关主体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确保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发展,推动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综观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科技与农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政策上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二)信息化、规模化为智慧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9%。网络的普及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耕地面积和种养业规模逐渐扩大,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多,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動力。

(三)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农业纵深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我国在智慧农业方面的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灾害防治和监测方面,农业传感器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无人机技术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和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北斗导航系统引领农业精细化管理等。此外,农业人工智能和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三、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制约因素

(一)智慧农业发展的意义

智慧农业采用“互联网+农民、农业企业”的模式,依靠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价值延伸,还能做到节约生产成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精细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粗放耕作向精耕细作转变。智慧农业以数字化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互联网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精准进行耕作和病虫害防治,为农药、化肥的精准施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可能,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是有利于掌握市场变化,促进产业振兴。智慧农业打造的生产链是涵盖生产者、消费者和中间商的。智慧农业通过作用于市场来激发相关产业的活力。智慧农业的新经济形态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使生产者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农业生产安排,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水平。同时,智慧农业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产业链水平,从而促进产业振兴。

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遥感技术防治病虫害、预防自然灾害,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利用农产品追溯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农民作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可以依托自然条件和先进技术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生产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道路,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增收致富。

四是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振兴。智慧农业采用节能灌溉方式,達到保护耕地的目的;通过对土地和水文等农业要素进行检测,构建生态检测系统,实现综合治理,保障粮食安全;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种养结合,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智慧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深入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一是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政府处于主导位置,同时缺乏成熟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尽管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许多相关政策都在引领智慧农业发展,但是智慧农业在与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财政投入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是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不够强。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民及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一些农民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存在依赖性;同时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而部分农民的经济条件有限,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能力不足。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不够高。我国农业科研体系不够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不够高。

四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相关机制有待健全。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软硬件设施。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农业传感器灵敏度和稳定性有待提升;很多机器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社会组织投资意愿不强,智慧农业发展缺乏资金和人力保障。在软件设施方面,相关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决策分析模型照搬国外经验,没有考虑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

五是缺乏信息技术人才。智慧农业是依靠人来发展的,尤其是具备先进知识和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当前农村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会操作先进设备的人才,限制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民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是很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

四、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总体向好。智慧农业在环境营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育、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应根据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情况,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协同。同时,要督促政策落到实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统筹各类资源,围绕智慧农业实施相关重大工程;鼓励社会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更快、更好地助推智慧农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建设,争取做到覆盖面广、覆盖性强;加强农机设备信息整合,研制适合农民需求的机械设备;统筹研究布局农产品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枢纽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

强化智慧农业推广和发展的人才保障。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一方面,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制订分层次、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努力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与信息素养,培养更多有农业知识、懂数字应用的“新农人”;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相应的人才补贴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投入智慧农业发展中,并确保各类人才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

(四)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大智慧农业方面自主研发的力度,重点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推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农业生产检测系统等,整合各方面数据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同时,基于农业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准则,建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

五、结语

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能够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智慧农业在解决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问题、推进新经济形态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入手,让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参考文献:

[1]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智慧农业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4):79-89.

[2]崔宁波.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22(05):26-28.

[3]李泳琪.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0(06):35-37.

[4]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35(06):250-252.

[5]郭朝先,刘艳红.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差距与对策[J].企业经济,2020,39(09):143-151.

[6]郭胜宇,赵家林.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当代农机,2023(02):97-98.

[7]俞美莲,王丽媛,刘增金,等.上海智慧农业发展初探:基于对上海市农业龙头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21,37(06):143-150.

[8]岳修瑞,倪建红,路遥.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问题及对策建议[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4-7.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