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整体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06-16薄俊生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薄俊生

摘要:整体性学习特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投入、学习对象的整体性,据此建构出校本化整体性学习结构范式。整体性学习要处理好创设计情境与形成动机、任务设计与自主尝试、观察记录与合作探究、组织辩论与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与反思建构、评价反馈与成就体验等六组教学关系,推进整体性学习要抓好组织建设、业务培训、实践应用、总结评比。

关键词:整体性学习;学生全面发展;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9-0042-04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价值观的转变,从单一传递学科知识,转变为主动适应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完善个体的生命,实现人的整体提升和全面發展。

一、整体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生命·实践”等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我们形成对整体性学习的基本理解。

(一)整体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其一,学习目标的整体性。教师除了要设计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目标,还要设计情感、意志、合作、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应未来生活、融入未来社会所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二,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学生除了进行知识学习,还应开展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价值学习、道德学习等。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注意了两方面的整合:一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二是学生生命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

其三,学习投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将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整体投入学习活动中,形成积极、健康、持久、完满的学习状态,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身心的整体发展。

其四,学习对象的整体性。传统的课堂由少数学生扮演课堂的主角,大部分学生成为配角,被边缘化了。我们树立课堂的“全员观”“全体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学生,照顾到每一个人,关注到每一个人,发展好每一个人,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整体性学习的结构范式

我们以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活动单导学等教改经验,精心构建了以学习为中心、涵盖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性学习课堂结构范式(如图1)。

整体性学习课堂结构范式,以学习活动的完整设计、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教学关系的系统重构,促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投入、学习对象的整体性。从形成动机到自主尝试,到合作探究,到展示交流,到反思建构,再到成就体验的六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完整性。

(三)整体性学习的方式变革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教师往往认为这是相互独立的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堂也常常被机械地分割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实际上,“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缺失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有完整的学习发生,都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支持整体性学习的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如图2)。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各学习层次、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展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二、整体性学习的实践要点

整体性学习存在以下六组教与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六组关系,是整体性学习的实践要点。

(一)创设情境与形成动机

我们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好”,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被唤起、激励出来的生命状态的积极向上的“好”。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激发出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教师要精心创设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

学习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有选择地创设:角色扮演、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想象再造等构成的模拟情境,原型创设、实验创设、错误创设、矛盾创设、谜语创设等构成的问题情境,等等。

(二)任务设计与自主尝试

在开展整体性学习的课堂中,学习任务通常是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集中呈现。按照“自动先学”“自觉存疑”的自主尝试要求,任务设计要强化目标性,预设的目标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活动必须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以与目标相应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要强化召唤性,通过复杂的任务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内容,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要强化系统性,各项学习任务聚焦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相互之间具有照应、互补、进阶等关联。要强化操作性,明确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任务、怎样完成、与哪些人一起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以及用何种方式完成等要求。要强化探究性,让学生像专家那样开展学科实践,探索知识的来源与生成的过程,不仅获得专家结论,而且培养专家思维。

(三)观察记录与合作探究

1.教师方面的要求

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先让学生结伴学习,以后将组内人数增加至三人、四人,甚至更多。决定组内人数的另一个因素是学习任务的性质,教师要将组内人数和学习任务匹配起来,以使组内每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外,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一个小组内应包含学习能力层次不同和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实现互补。

分配角色: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计时员、检查员、评价员、保管员等,确保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由于不同的角色能够带来不同的责任意识,教师还可以不断地轮换组内成员的角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领导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和经历,从而使每一名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进去,锻炼其优势智能,提升其综合能力。

分解任务:分组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一般的小组学习通常是非结构化的,因为学习任务不清晰,且缺乏小组任务的具体分配,小组成员可能会显得不知所措。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用适宜的方式分解学习任务,以便自己清晰地知道每位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贡献。

观察记录:教师要持续关注每个学习小组,观察和记录各个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表的独到见解、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展示交流环节中将它们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2.学生方面的要求

遵守合作公约:合作探究的课堂会比传统课堂更加生动、更有活力,也更显忙碌。为保障课堂秩序,要制定班级学习公约,以便所有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公约的内容如:轮流发言,一个接一个;鼓励宽以待人;可以不赞成观点,但不能侮辱人格;小聲在组内讨论,大声在全班分享;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等。

形成学习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解释、训练、监测、评价和激励等方法,将学习技能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训练,并融入日常的课堂学习之中,指导学生掌握按序进行、专心听讲、提出观点、整合观点、互助激励、体察情绪、轻声说话等合作技能。

(四)组织辩论与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整体性学习中最外显的环节,是在各个学习小组经过合作探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推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并开展组际评判、矫正、重构的交互学习过程。其形式有二:

一是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各组派一名代表围绕某项任务的解决思路、解题步骤、解答结论、总结反思等方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也可根据合作探究任务的性质,由小组的几名成员联合展示交流“学习任务单”中那些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指向高阶思维的合作学习内容。

二是教师组织组际辩论。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场具有教学价值的认知冲突,结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观察和记录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及时组织组际辩论,激活学生思维,形成新的学习动力,协同解决新的问题。

(五)点拨提升与反思建构

在组际辩论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通过点拨提升发挥主导作用:要“点”在新旧联结处,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要“点”在思维混沌处,让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要“点”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领悟精准,理解到位;要“点”在易错易混处,在纠错过程中加深理解,强化认识;要“点”在方法规律处,让学生把握原理,触类旁通;要“点”在情感共鸣处,让学生获得体验,受到感染。

另外,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课上要设计“反思建构”的环节,或答一个反思性的问题,或画一张思维导图,或写一段学习日记……结好课堂的“尾”。

(六)评价反馈与成就体验

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过程,这是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要求将备课流程从传统教学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转变为“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由于教师是在确定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之后设计和实施教学,并有意识地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能经历对信息的精加工过程,完成信息的自我转换,实现从“学了”到“学会了”再到“会学了”的转换。

在整体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小组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和评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述两个方面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加以鼓励。另外,要重视学生学习成就的体验,让学生从中受到激励,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并以此强化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促进教与学的改善。

三、整体性学习的推进策略

我们将整体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部和相关处室围绕中心,狠抓落实,推进改革。

(一)抓组织建设,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学校成立整体性学习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学部主要领导、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特聘专家、教学领导与管理中心成员、教师发展与教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各学部成立整体性学习项目工作实施小组,制定整体性学习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目标、试点范围、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

(二)抓业务培训,深化对整体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学校领导和特聘专家先后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框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教师做“学习任务单设计”辅导报告,从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学习小组的团队建设、学习小组的座位排列、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小组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做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

(三)抓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模式在课堂落地生根

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整体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校120名整体性学习实验教师踊跃执教研讨课,积极参加观摩研讨,学习任务单编制、学习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组织整体性学习赛课活动,所获奖项作为教师申报校级骨干及以上学术称号、校内职称的前置条件,达到以赛促研、以赛出人的目的。

(四)抓总结评比,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学校制定了整体性学习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实验教师的评比工作方案,对在项目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实验教师进行表彰,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整体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为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