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效果观察

2023-06-15何宗运陶海兵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供区植皮肌力

何宗运 陈 哲 陶海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肢体皮肤组织大面积缺损,多需进行皮瓣覆盖。由于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长、血运丰富、设计灵活及皮瓣可切取面积大等优点,被称为万能皮瓣,广泛用于临床肢体创面的修复重建,但也存在局限性,即因切取皮瓣的面积较大,供区经常难以闭合[1]。断层皮片移植修复术是一种传统的修复方法,额外增加了手术供区,且修复后的远期效果不佳[2]。本研究探讨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患者60例,均为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损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下肢原发创面修复方法:取仰卧位,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使用气囊止血带行彻底清创,用软皮尺精确测量缺损面积,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清除彻底。探测受区血管血运情况,若血运良好,游离、离断血管近端,结扎血管远端,并观察近端血管出血情况;依据组织缺损面积大小、血管蒂的长度,设计需切取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形状和面积。由于患者皮瓣大小在13 cm左右,保留两条穿支,之后显微镜下将其与原发创面血管进行吻合。

1.2.1 对照组 根据情况进行减张缝合或皮肤移植术。① 减张缝合:创面清创消毒后进行缝合,皮肤进出针位置应与创面边缘相距2~2.5 cm,针距3~4 cm,缝合筋膜稍宽于皮肤,使其可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② 皮肤移植术:术者需评估患者损伤情况,若可行一期植皮闭创,根据缺损形状与面积用滚轴刀在股前内侧取厚皮片,裁剪合适后移植覆盖于创面。

1.2.2 观察组 采取接力皮瓣修复:选取患者大腿内侧皮肤组织,术前用彩超探测穿支位置,以该处的皮瓣为中心点,以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构成的三角间隙为基础设计皮瓣。接力皮瓣切取步骤如下: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缘向内掀起皮瓣,使皮瓣内的穿支血管暴露,调整皮瓣位置及方向,沿穿支外侧缘纵行切开阔筋膜,分离骨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的间隙,逐步显露穿支血管深部走行。向内侧牵开骨内侧肌,结扎沿途肌支,逆向分离穿支血管蒂至其发出平面后确定来源,切开皮瓣皮肤、皮下组织,再完全掀开皮瓣,确定皮瓣血运正常后将皮瓣移位,修复股前外侧的皮瓣缺损区。接力皮瓣依据股前内侧血管实际的走行和位置,设计为斜行、纵行、横行切取;具体范围:9 cm×4 cm至11 cm×6 cm,接力皮瓣旋转弧度为90~180°。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无需吻合神经及血管,无张力切口直接闭合,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6、12个月肌力等级与下肢运动功能,术后6个月皮肤感觉异常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定标准

1.4.1 肌力 采用肌力分级标准进行判定,根据病情需要检查每个肌肉。0级:完全瘫痪,不见肌肉收缩;1级:见肌肉收缩;2级:肢体可以水平移动;3级:可以抬高肢体,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比正常肌力略差;5级:肌力恢复正常[3]。

1.4.2 皮肤感觉测定 依据《骨科临床诊断学》[4]中相关内容对供区皮肤感觉区域进行划分并测定,注意比较测试时与对侧相应皮肤感觉。① 痛觉:用大头针的针尖均匀轻刺;② 触觉:用棉签轻碰;③ 温度觉:用盛有0~50 ℃或5~10 ℃水的试管交替测试。感觉以患者的反应快而准确为基准。

1.4.3 下肢运动功能 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判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共3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5]。

1.4.4 患者满意度 采用我科自制的患者满意度统计表,若患者对皮瓣成活效果满意,伤口愈合好,对医务人员认可程度高,共计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肌力分布(表2) 术后6个月两组肌力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7,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3,P<0.05)。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肌力分布 [例(%)]

2.3 两组术后6个月皮肤感觉异常率 对照组皮肤感觉异常率23.3%(7/30),其中轻触觉、痛觉、压觉异常各2例,温度觉异常1例;观察组皮肤感觉异常率3.3%(2/30),其中痛觉异常、温度觉异常各1例。两组术后6个月皮肤感觉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09,P>0.05)。

2.4 两组FMA-LE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比较(表3) 术后6个月两组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FMA-LE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FMA-LE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比较 ()

表3 两组FMA-LE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比较 ()

组 别例数FMA-LE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3023.7±3.7 9.1±1.68.6±0.789.6±4.3对照组3024.4±3.314.5±3.27.1±1.485.0±5.9 t,P0.77,>0.058.27,<0.015.25,<0.013.45,<0.01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6.7%),其中股前外侧感觉麻痹、皮肤色素沉着/瘢痕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26.7%),其中股前外侧感觉麻痹、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各3例,股四头肌功能受限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显微镜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肢体大面积缺损得到广泛应用。白杰等[6]提出,将皮瓣移植术用于软组织修复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有很多优势,若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或形状较复杂,皮瓣供区不能直接闭合,需要植皮或减张缝合,以修复供区创面。利用植皮或减张缝合对供区进行修复有诸多的弊端,如手术部位多、植皮供区会造成新的伤口,且植皮修复后的创面皮肤较薄,不耐磨损,部分患者创面感觉异常[7]。减张缝合患者由于皮肤缝合过紧,会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瘢痕严重增生,严重者影响肌力,难以恢复理想的肢体功能。作为接力皮瓣,对皮瓣供区创面应满足两个条件:操作简单、快速且安全,常在半小时内完成,需保障切取的皮瓣有可靠的血运,这样皮瓣成活率高;接力供区能够直接缝合,需避免再次植皮的风险。

本研究选取股前内侧肌穿支皮瓣有解剖血管丰富、恒定的特点,且皮瓣血管蒂长,切取的范围大,术后也不会影响美观性;再者股内侧肤色均匀,与股前外侧皮肤颜色没有较大的区别,且修复后不臃肿,可以形成带感觉的皮瓣;大腿内侧的皮肤松弛,供瓣区能够直接缝合,不会影响膝关节活动,患者术后通过积极锻炼有利于下肢肌力快速恢复。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肌力等级、FMA-LE评分、创面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所用皮肤移植或减张缝合,存在一些不足:① 植皮成活需要较长的时间,易延误患者锻炼时间,继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② 植皮区感觉丧失,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皮瓣较薄,不耐摩擦,可影响植皮区的功能。股前区的皮肤血供来源丰富,可由股前外侧、内侧系统供应,两者之间的血管吻合较丰富。观察组采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对股前外侧区穿支皮瓣进行补救,取得良好效果,术中发现股前内侧区供区皮瓣的血供来源于股深动脉、股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主干等处,穿支均恒定可靠,与高秋芳等[8]报道一致。接力皮瓣修复有以下优势:① 相比于植皮,解剖更恒定,血供来源可靠;② 取皮瓣的部位隐蔽,不会对美观性造成较大影响;③ 皮肤颜色与股前外侧皮肤较接近、厚度适中,且供区与受区位于同一肢体的邻近部位,能够降低对机体的伤害性;④ 皮瓣穿支肌少且穿支血管分布于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间,便于医师切取或分离。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可提升患者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降低皮肤感觉异常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创面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供区植皮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