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3-06-15张剑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白蛋白胰腺胰腺炎

张剑峰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过早或不适当激活引起胰腺发生自我消化的一种炎性病变,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1]。肠内营养为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一种,不但能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营养和能量供给,还可纠正肠道内细菌移位,调节肠道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和预后,是近年来多种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与胰蛋白酶间存在紧密联系,而通过肠内营养等手段可刺激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故有学者猜测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与转归中有积极影响[3]。本研究分析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入院距发作时间≤72小时;年龄65岁及以下。排除标准:非首次发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25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营养液内相关物质过敏;临床资料缺失、不真实或患者在干预期间死亡。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查询我院病历系统,按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治疗,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展。营养液为脂肪乳(10%)/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并补充微量元素、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钠及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等,葡萄糖 ∶ 胰岛素按4 ∶ 1比例补充。营养液最大剂量40 mL/(kg·d),连续治疗7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在胃镜辅助下将营养管自鼻腔置入空肠。置管后24小时内,以20 mL/h的速度注入30℃的5%葡萄糖注射液350 mL,置管后第2天改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若以25~30 mL/h速度开始输注,随后逐渐增至80~100 mL/h;以500 mL/d开始,随后逐渐增至1 000~1 500 mL/h,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内分泌功能、营养状况及疗效,并统计抗生素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截至2021年4月,随访1年,以来院复查为主(个别行电话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及死亡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所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见异常体征,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CT检查无阳性表现;好转:部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部分体征恢复正常,尿淀粉酶指标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水平,CT结果见胰腺周围积液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 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5.3±3.4)岁;诱因:暴饮暴食25例(58.1%),胆管疾病15例(34.9%),其他3例(7.0%)。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5.8±3.4)岁;诱因:暴饮暴食23例(53.5%),胆管疾病16例(37.2%),其他4例(9.3%)。

2.2 两组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41/43)高于对照组(76.7%,33/43)。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胰岛素、C肽、弹性蛋白酶-1(FE-1)接近;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胰岛素、C肽、FE-1水平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 6.80、6.86、4.47,t对照组= 4.25、5.46、2.09,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比较 ()

组 别例数胰岛素(mIU/mL)C肽(ng/mL)FE-1( μg/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8.4±2.312.0±2.62.0±0.52.9±0.7483.7±85.4569.0±91.6对照组438.5±2.410.7±2.41.9±0.42.5±0.6489.4±85.5529.1±90.6images/BZ_31_514_2638_543_2687.pngimages/BZ_31_1079_2639_1114_2688.pngimages/BZ_31_1649_2639_1686_2687.png

2.4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表3) 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接近;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 7.63、9.88、7.61,t对照组= 4.42、4.43、3.82,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mg/L,)

2.5 两组临床指标及远期预后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见表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2例(4.7%),其中腹泻、高血糖各1例;对照组发生8例(18.6%),其中高血糖、低血糖、置管出血各2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肝酶谱升高各1例。随访1年后,观察组复发1例(2.4%,1/41),死亡1例(2.3%,1/43);对照组复发6例(18.2%,6/33),死亡2例(4.7%,2/43)。

表4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d,)

3 讨论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仍是临床较凶险的重症之一。胰腺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由于其低供血和坏死等原因,可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同时,随着病情加重,胰岛细胞受到严重破坏,胰腺内分泌激素水平骤降,故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内分泌功能不足。鉴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可影响患者预后,及时采取干预有重要意义。营养支持虽不具有单独改善急性胰腺炎病理机制的作用,但能最大限度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同时,经胃肠管行肠内营养可刺激分泌消化液及胃肠激素,保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的主要分泌物质,C肽则是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前体物质胰岛素原经酶切后的产物,而FE-1与胰腺外分泌功能有显著相关性[5]。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C肽、FE-1水平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其原因,肠内营养可减轻患者胰腺局部症状,延缓胰腺组织感染后坏死进程。

营养状态是决定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多数患者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甚至诱发邻近器官功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预后,故开展营养支持十分重要[6]。尽管肠外营养可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基础热量及氮量,并抑制消化液分泌,但长期不间断进行肠外营养亦存在以下缺陷:① 易诱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胆汁淤积等;② 长时间禁食会使患者小肠黏膜由指状绒毛变成叶状绒毛,继而加重肠屏障功能异常及细菌位移,增加感染机会[7]。宋春芬[8]认为,肠内营养能够缩短胃肠道黏膜空虚状态时间,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杜成淦[9]研究表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较进行肠外营养患者要高。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崔海伶等[10]研究发现,接受肠内营养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时间等均显著短于接受肠外营养患者。本文结果与之相似。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肠内营养可促进胆囊收缩及胃蠕动,恢复消化系统各脏器内正常血流,进而保护内脏功能,这对减少患者远期复发有积极影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有助于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营养状态,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远期复发率。

猜你喜欢

白蛋白胰腺胰腺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