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课堂,就是“教学做合一”

2023-06-15徐晓楠

幸福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内角合一

徐晓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构建魅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在课堂中听、在课堂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让其对数学课堂产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从根源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三大教育思想之一,是以“生活即教育”为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将生活这一要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首先导入生活教育,利用生活文化引导小学生的生活逻辑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化解抽象数学理论的难点,并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融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重视加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小数的实际含义。在本节课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感受和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周末和自己的父母去一趟超市,购买家庭所需要的日用品,然后让学生留下购物时的小票。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小票中的内容,学生就会发现每个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而且这些标签上的价格都是有零有整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先帮助学生学会读这些数字,然后再深入讲解关于小数的知识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课堂学习。

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手脑并用

积累活动经验——“动手”

以《秒的认知》教学为例,第一,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钟表,对其组成有一定了解,自主发现其中有三根针,通过数一数,自主发现它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小格,加深对钟表组成的了解。第二,教师进行精细的讲解,最长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式1秒,这时候请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钟表的滴答声。然后让学生跟着秒针的走动拍手,感受一秒有多长。第三,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与此同时,分针动一小格,是一分钟。继续请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60个秒针的滴答声,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加深对“1分钟=60秒”提出问题“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引导学习发言,以看、听、思、说的形式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中一秒时间能做什么的讨论,引发学生珍惜时间。

整个教师引导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观察与倾听,动手数一数、拍一拍,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简单的低年级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加深对抽象概念——秒的认知,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加其成长经历。

提升思考能力——“动脑”

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利用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价值内涵。如果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对于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单纯的积累,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教学问题进行合理性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很多的数学问题,需要让学生学会总结数学问题,归类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的开放性。

参与实验探究——“手脑并用”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知识点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参与数学实验探究,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猜想——提问——操作——验证——总结——运用”的过程。通过增设数学实验探究,合理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相结合,手脑并用,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深入性的学习和认识,才能将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理解。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思维力稍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手脑并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教学知识点。

例如数学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增设实验探究,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教师问:“你能求出三角形内角和吗?”更多学生想到的是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然后用加法计算。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再根据自己小组所画的三角形计算内角和。最后将测量与计算结果在班级内展示。教师接着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以此得到猜想:无论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接近180度。乘胜追击,教师继续提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吗?”此时有的学生想到并提出:“用剪刀剪开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将这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发现其正好能拼成一个平角。”教师表扬这名同学,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实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做巡视并给予指导,并归纳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测量角、计算内角和以及最后剪角、拼角,就是“动手”的过程,而此过程中的不断思考、质疑验证,就是“动脑”的过程,通过“手脑并用”,最终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给予学生成功体验。

教学做合一,还要找一些策动力

了解名家事迹

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数学家事迹,如其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与对应的努力,进而意识到成功的关键是努力与勤奋。在此教师可借助中外数学历史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家事迹,让其多阅读相关资料,在阅读中了解成功是对长期付出与努力的积累。

另外教师还可运用课外阅读延伸的形式,多向学生推荐励志书籍。当下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即受客观因素影响,其眼界狭小,不知阅读哪种书籍,教师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利用同龄学生间的互相推荐阅读书籍。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要布置类似读书心得的任务,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获得哪些经验,便于教师的后续引导。针对个别小学生偏科的情況,教师可以名人榜样鼓励并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如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几分钟,讲解数学家的小故事,如华罗庚、厄尔米特等。在此学生阅读的过程即是“做”,在此之上学生了解到现在的成绩不能代表将来,只有努力才会更好,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借鉴榜样经验

参考学生的经验是“做”的过程,在同学经验中获得的启发则是“学”的过程,即“做上学的是学生”。利用小学生超强的观察与模仿能力,教师创建课堂。一般来说,可通过替代性经验的形式提升学生自我效能,但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参考的榜样是关键。第一,教师可选择与学生多方面都相似的同学做榜样,如一名学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为其提供榜样时,教师可选择其成绩也处于中下游但是近期却获得很大进步的同学,让学生感到实力相同时,别人会取得进步那么自己也可以,然后可以学习其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以此成功借鉴同学的经验,提升数学成绩。教师可教授学生选择榜样标准的方法,让其自主制定学习标准并选择,可以在进步中提升自我效能。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如果经常与成绩优秀的学生比较,会产生自己怎么学习都比不上优秀学生的错觉,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不能超越他们,自信心受到打击,可能会降低其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考同学经验时,尽量选择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为参照物,以此让该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激励实践探究

在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后,需要进一步地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进行交流和沟通,由此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认知,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做合一”指出,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实验,让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开展科学预设、科学探究、总结反思等,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己的皮尺、笔、纸到校园中,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基础绿化植被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其形状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处绿化植被的面积进行测量,画相应的示意图。对于一些规则的绿化植被,可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一些组合的绿化植被可以进行组合、分割的方式计算面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于各种图形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在其经历操作、观察、测量、分析等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数学思想,以此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做合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积累数学创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动力,进而激发创造动力。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猜想的场景,多为其提供时间、空间提升创造意识。

例如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教师先写出算式:30×99=()、101×29=(),让学生进行计算,此时学生几乎都是利用原先列竖式的形式进行计算,还不能使用简单计算方法。教师可先做示范,即在出示题目后快速说出答案。此时学生都会非常好奇老师到底使用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快速说出答案?充分激发探究积极性后,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就更加快速、高效,掌握数字的拆分。

例如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其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然后在学生们多种猜测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将它拼成一个我们曾经学习过其面积公式的长方形,渗透化规的数学思想,最后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其创造意识。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教学做合一”中的学和教需要确定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師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学做合一”思想,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实验探究,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优化自身的数学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总结反思的意识,并学会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加细致、有条不紊地教授给其他同学自己使用的方法。

如“植树问题”是数学教学中较经典的数学例题,其自身涉及的数学思想较多,可以提升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思维。“植树问题”分为不同形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或动手操作等方式,猜想、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植树问题”也可以延伸到环形种树、路灯安装、排队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互相交换学习经验和方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在通过积累学生创造意识,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通过“观察——探究——创造”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时候,导入生活中的“找零”问题,出示题目“小明兜里有20元钱,买了一只单价为5.6元与4.4元的钢笔与笔记本后,请问小明还有多少钱?”针对此,学生的列式一般都是20-5.6-4.4或者20-4.4-5.6,很少有学生能够想到更加便捷的解答方法。基于此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即“请你跟着家长去超市购物,观察收银员是如何计算与收费的?”即超市的收银员往往都是说“您一共消费××元,收您××元,找您××元”这样的话,以此让学生想到可以先计算一共消费多少钱,然后用总的金额减去消费金额,得到剩余的钱。将这种解题方法带入教师出示的题目中,先算出钢笔和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用总的钱减去花费的钱,即“20-(5.6+4.4)”,得到剩余的钱。

将数学问题的解答延伸到课外,解放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去超市观察收银员是怎样收银的,培养其独立观察能力。学生在观察完收银员收费操作后,获得新的解题思路,解放头脑,发展数学创新思维。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实践创造。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描述自己的简单运算方法,利用语言输出获得独立的说问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内角合一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人剑合一
三角形分割问题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