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心腔内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23-06-14刘亚洋李鹤朱源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微泡右心房房间隔

刘亚洋 李鹤 朱源生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成年人中发病率为20%~25%,其可以引起隐源性脑卒中、反常栓塞、偏头痛等相关疾病[1-2]。经皮PFO封堵术是一种预防PFO相关性脑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3]。

多数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PFO病例可在X线引导下完成手术,且手术操作简单。国内有中心在门诊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PFO封堵治疗,手术前后通过右心声学造影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残余分流和手术效果[4],但这仅适用于部分PFO患者。还有部分病例因为卵圆孔部位结构异常,存在导丝通过困难,常规手段无法正常完成手术,则需要 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引导,建立轨道,从而达到PFO封堵的目的。ICE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图像[5]。尽管国外很多中心使用ICE引导PFO封堵术,但在国内使用ICE行PFO封堵术仍偏少。因其在国内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对其在PFO封堵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技术细节认识不足,且ICE导管的价格偏贵,限制了其使用,普及率较低。

本研究观察ICE在PFO封堵术中使用的优点、技术特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通过使用ICE发现PFO的分布部位有其特点,进而提出相应的指导封堵的工作位切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隐源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偏头痛合并PFO,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提示RLS并使用ICE导管引导行封堵治疗的患者41例,年龄25~63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检查、影像学资料等。本研究通过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本研究目的设定入选标准:(1)cTCD阳性,且证实存在明显RLS者;(2)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或TEE证实卵圆孔瓣与房间隔之间存在小的分流束,但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3)患者有脑卒中史、TIA史,或合并有偏头痛症状者,且经过神经内科专科医师明确诊断;(4)PFO相关的脑梗死或TIA史,经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后仍有复发。排除标准:(1)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腔内血栓形成;(2)颈部血管存在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可以找到任何非PFO相关原因的脑卒中患者;(4)合并需要同期外科处理的其他心脏畸形。

1.2 研究方法

1.2.1 cTCD检査 cTCD检査采用Sonata超声仪,探头频率2~4 MHz,检测单侧大脑中动脉,操作者为经过专门训练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医师。cTCD监测分级标准:通过观察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后颅脑循环出现气泡的多少推测RLS分级。0级,没有微泡信号,无RLS;Ⅰ级,1~20个微泡信号(单侧为1~10个),为少量RLS;Ⅱ级,≥20个微泡信号(单侧为≥10个),非帘状,为中量RLS;Ⅲ级,微泡信号呈帘状或淋浴型,为大量RLS。

1.2.2 偏头痛症状评价 使用头痛影响测验-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评分对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6],依据总得分可分为4级:1级,没有或较小影响,≤50分;2级,中度影响,51~55 分(含55分);3 级,明显影响,56~60 分(含60分);4 级,严重影响,>60分。

1.3 手术方法

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穿刺右侧股静脉,送入导丝及右心导管至右心房。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排除肺动静脉瘘。X线透视模式选择电生理低剂量模式。

行右心导管检查后,再次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10 F股动脉鞘管,通过血管鞘送入ICE超声导管,ICE探头为美国强生公司10 F Carto Sound导管,匹配超声机器为ACUSON P500彩色超声诊断仪。经ICE超声探头,确定PFO的具体位置(图1A);在ICE引导下寻找卵圆窝,可精确将导丝送入PFO,将导引鞘管和导丝送至左心房;将搭载封堵器的鞘管送至左心房,撤除导丝,将Amplatzer PFO封堵器经输送鞘管送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左心房伞盘后回撤固定,释放右心房伞盘,推拉试验确定封堵器的位置稳定。释放前后ICE监测确认封堵器位置,可以通过ICE观察左心房侧伞面的充分展开及回拉贴住房间隔,同时观察右心房侧伞面的展开,即时评估封堵效果及有无残余RLS(图1B),也可以通过长轴、短轴切面加以确认,并评估封堵伞对周围组织如主动脉、三尖瓣、二尖瓣有无影响。牵拉试验时也可再次确认封堵情况及封堵伞的稳定性。确认无RLS及瓣膜影响,再完全释放封堵器,同时撤出输送系统。患者均在封堵器释放前后行ICE下cTCD检查,观察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后左心房有无微泡信号。手术结束前 通过ICE导管观察左心房后壁有无心包积液,然后ICE导管跨三尖瓣环进入右心室,通过旋转导管观察左心室后壁有无心包积液,排除心脏压塞风险,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使手术更加安全。手术结束前经X线透视、ICE等确认封堵器成形满意,固定良好无脱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和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后,继续单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连续3个月。

1.4 术后随访

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TTE、cTTE、cTCD等。脑卒中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除了封堵器位置、有无封堵器血栓及心脏结构外,重点进行cTCD及cTTE检查,判断有无RLS。

注:PFO,卵圆孔未闭;RA,右心房;LA,左心房;PFO tunnel,PFO隧道;PFO occluder,PFO 封堵器。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纳入41例患者,平均年龄(45±12)岁。男16例,女25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85±1.61)kg/m2。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高脂血症3例,吸烟5例。反常性栓塞风险评分(6.9±1.5)分。ICE下测量PFO通道长度(12.53±3.56)mm,直径(2.98±1.81)mm。术中发现PFO伴房间隔膨出瘤1例,长隧道型PFO 3例。TTE检出6例PFO阳性(表1)。

表1 41 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Table 1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41 patients

2.2 ICE下行经皮PFO封堵术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PFO封堵术,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封堵器释放前后行ICE下cTCD检查。其中1例封堵器释放前cTCD阴性,封堵器释放后静息状态下阴性,做Valsalva动作时出现1个微泡信号,该例患者为伴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其余患者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后左心房均未出现微泡信号,提示术中即刻无明显残余RLS。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股动静脉瘘、穿刺处血肿、心脏压塞、脑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无封堵器栓塞及移位发生。

2.3 随访结果

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与术前头颅MRI相比,术后复查头颅MRI未见新发梗死灶。相关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cTCD RLS分级和cTTE RLS分级,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2)。术后6个月15例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HIT-6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66.64±5.68)分比(38.14±5.04)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41 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检查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before and after procedure in 41 patients

3 讨论

PFO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隐源性脑卒中、减压病、偏头痛[1-2,7-8]。PFO能使血栓直接从心脏右侧进入动脉循环,导致隐源性脑卒中,尤其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其他结构异常(如房间隔动脉瘤、Chiari网)的患者中[9-11]。研究表明,大约40%的隐源性脑卒中伴有PFO,隐源性脑卒中患者比已知原因脑卒中患者更有可能出现PFO[12-13]。PFO封堵术是预防隐源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和治疗PFO患者的金标准。该手术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4]。

ICE引导PFO封堵术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ICE发现PFO的分布部位有其特点:(1)41例患者PFO位置均在ICE短轴切面的房间隔偏前、偏上的位置;(2)短轴切面的左心耳切面视图中能充分显示和寻找到PFO目标(图1)。因此,在实施PFO封堵术时选择该切面作为工作视图,可以精准地测量隧道的长度和内径以便快速寻找靶目标,是指导操作及缩短手术时长的关键环节。

ICE引导PFO封堵术中,ICE导管的到位、PFO的定位和测量、封堵器的定位、释放等环节均可在零射线下完成。(1)从ICE进入股静脉鞘管开始到进入右心房、调整导管位置到理想的扇面及封堵器的释放全程均可在无X线透视下完成。比如在进入血管后观察ICE影像可提示探头与血管壁是紧贴还是有充分间距,如紧贴可稍做ICE导管的头端打弯和旋转即可顺利前送,到肝区域等关键部位有ICE影像提示,进入右心房区域可观察到三尖瓣环影像切面,根据探头与三尖瓣环的距离判断探头在右心房的位置,同时结合房间隔的影像在不用X线的情况下可调整到最佳位置和工作扇面。(2)引导导丝及导管送到上腔静脉同样不需要X线透视。超声扇面在“兔耳征”切面(肺静脉切面)时将ICE导管打P弯及R弯,充分展示上腔静脉,送入导丝能实时显示,沿导丝送入导管时导丝影像消失提示导管到位。导丝导管在下滑至卵圆窝区域时ICE导管逐渐松P弯实时跟踪导丝位置。使用ICE引导行PFO封堵可以更加安全绿色,ICE定位下导丝通过更加精准。尤其在复杂型PFO封堵术中更能体现其优势。本研究发现,对于房间隔膨出瘤、长隧道型PFO、导丝通过困难的患者可以在ICE引导下顺利通过房间隔。导丝及导管调整到卵圆窝区域后,超声切面置于工作切面,助手可以协助术者微调ICE导管,以充分展示导丝和PFO靶目标,精细调整通过房间隔,因ICE为2D切面,必要时可结合影像送入导丝。未来3D ICE导管的出现则更能发挥其直观实时的优势。

ICE应用于PFO封堵术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在术中确定残余RLS,并能检测到额外或以前未识别的RLS。封堵器释放前后可以观察和精确判定封堵效果(封堵后即刻有无残余RLS),可以通过术中cTCD即时验证封堵效果。这无疑是ICE监测PFO封堵的最大优势之一。由于PFO闭合手术的最终目的不是置入器械,而是消除RLS,因此使用ICE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最佳的手术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均在封堵器释放前行cTCD检查,观察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后左心房有无微泡信号,确认无RLS后释放。操作要点为:ICE放置于右心房中部,选择左心耳切面视图,微调扇面以充分显示房间隔,部分探头贴近房间隔,可锁定手柄后微打P弯以利于充分展示卵圆窝靶区。Valsalva动作必须严格规范,以使cTCD结果更加可靠,这是检查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TEE检查因导管粗,探头刺激咽喉部,患者很难做标准的Valsalva动作,因而结果不可靠,且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而ICE经下肢静脉路径,不影响做Valsalva动作。这是ICE较TEE的明显优势。且本研究中,cTCD和cTEE 41例均检出PFO阳性,但TTE仅检出6例,说明体表TTE对PFO的检出价值有限。

2023年《卵圆孔未闭超声诊断中国专家共识》[15]指出,ICE一般不用于PFO的术前诊断,但可以在术中通过实时成像来进行诊断和评估,同时减少X线曝光时间。本研究中因手术多个环节为零射线,故手术全程使用X线时间较少[(3.82±1.26)min],主要用于右心导管检查、引导导管及导丝通过。ICE可在PFO封堵术的各个阶段提供PFO及其周围结构的信息,并能检测到其他的解剖变异[16-17];也可以显示TEE遗漏的解剖信息,包括心房黏液瘤、伴有血栓的Chiari网和额外的房间隔缺损[18];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准确评估PFO的大小、位置和边缘,并评估周围的心脏结构[19];在PFO封堵术中可用于直接观察PFO并持续指导手术[20]。释放PFO封堵器后,ICE可以确定原发隔和继发隔是否接触。彩色多普勒可用于检测残余RLS。ICE有助于重新定位闭合装置和检测栓塞[21]。

本研究中,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PFO封堵术,手术成功率100%。患者均在术中封堵器释放前后行ICE下cTCD检查。其中1例封堵器释放前cTCD阴性,封堵器释放后静息状态下阴性,做Valsalva动作时出现1个微泡信号。该例患者为伴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分析原因为刚封堵后,膨出瘤膨出的房间隔与PFO封堵器贴合不紧密,微泡经由间隙通过PFO,后期封堵器内皮化充分后可缓解。

尽管ICE有诸多优势,但其应用也有局限性。(1)目前ICE导管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手术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但自2023年因政策调整ICE导管费用将明显降低,因其可全程观察心包、精确测量、确定残余RLS等优势,必然会进一步推广使用;(2)ICE指导PFO封堵需要有ICE使用的基础训练,但较其他复杂手术,其操作步骤相对容易掌握,通过模拟器的训练及3~5台的实际病例应用即能掌握。Hildick-Smith等[22]提出ICE作为一种备用方法,可以用于常规PFO封堵困难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指南[23-24]对PFO封堵术适应证要求RLS中大量(Ⅱ级及以上)以上才需手术,而临床上Ⅰ级RLS的患者较多,其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等发生率也较高,很多患者偏头痛症状较重,有治疗的需求,已有相关报道[25]。本研究6例Ⅰ级RLS患者均为严重偏头痛患者,其HIT-6评分术前平均为(68.37±3.26)分,有积极手术的需求,所有6例患者术后偏头痛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即刻完全缓解。因考虑Ⅰ级RLS分流量小,手术难度增加,因此建议患者选用ICE指导手术。关于Ⅰ级RLS的患者PFO封堵问题需继续加以研究探讨,但不能忽视该类患者的治疗需求。

总之,ICE引导下实施PFO封堵术是可行的,(1)明确 PFO类型,实现精确封堵;(2)精确测量靶手术区的相关数据,指导精准治疗;(3)确定残余RLS,确保最佳的手术结果;(4)手术全程可实时观察心包情况及器械位置,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手术全程更加安全、绿色、高效。基于上述优点,随着ICE耗材价格的逐渐降低,该技术必将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微泡右心房房间隔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功能型微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聚己内酯微泡的制备与表征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