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三幅地图

2023-06-14甘正气

月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川三国志三国演义

甘正气

2000多年前,地图在政治生活中已经比较常见。

如在“完璧归赵”故事中,秦昭王为了让蔺相如相信他以十五城交换和氏璧的诚意,当着蔺相如的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这里的“图”就是地图,“都”是“城市”。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的故事,也见诸正史,《史记·刺客列传》中说得非常明白,裹藏匕首的“图”就是地图,且是“燕督亢之地图”,这张地图放在木匣里,被秦舞阳带进了咸阳宫,由荆轲取出来献给秦王嬴政:“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见秦王,见面礼除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再就是督亢地图了。督亢,是燕国最肥沃的地区,大约在今天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西汉建立,地图发挥了莫大作用。《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说的是萧何最有资料收集意识,别人都在抢金夺银,他则搜集“律、令、图、书”,“图”就是地图。看了这些地图,天下的险要之地,萧何就了如指掌了。倘若这些资料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那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文献资料的价值高于阿房宫。

地图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例如《鹿鼎记》中,韦小宝千方百计寻找的八部四十二章经里,就有画着藏宝地图的羊皮碎片,《林海雪原》里杨子荣向座山雕献上了“先遣图”。

《三国演义》中,写到了三幅对于蜀汉的建立、稳固特别重要的地图。

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非常谦逊地请求诸葛亮指点人生,诸葛亮没有再推辞,说了一段话,这就是源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隆中对”,在《三国志》里,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这段宏论,曰:“善!”这次会见就结束了,而在《三国演义》中,则继续写道:

(诸葛亮)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根据上下文,这里的“西川”就是指益州,主要是现在四川、重庆一带。

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让人挂起了一幅“西川五十四州图”,一说明诸葛亮是早有准备,二是诸葛亮指着地图侃侃而谈,可以让刘备更加清晰地理解从而信服诸葛亮的战略思想。罗贯中用了一首诗来描绘这个场景:“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但是,根据《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可知这个“西川五十四州图”只是一张概图,更像是一幅行政区划图,上面应该只标注了山、河的大致位置,而没有具体的渡口、山径。

后来,姜维假降钟会时,提到了诸葛亮的这幅地图:

(姜)维袖中取一图与(钟)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钟)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第一百十八回)

第六十回,开头就写到了益州的官员张松,他打算亲往许都,说服曹操兴兵攻取汉中。动身之前,张松暗画“西川地理圖本”,藏在身上。

但是由于和曹操见面很不愉快,张松于是来见刘备,刘备非常隆重热情超规格地接待了他。最后,“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

可见,这不是诸葛亮收藏的那种略图,而是“西川军事交通图”。在第六十三回,刘备攻取西川过程中,再次写到了张松所献的这幅地图:

庞统问法正曰:“前至雒城,有多少路?”法正画地作图。玄德取张松所遗图本对之,并无差错。

涪城到雒城的道路,张松的地图上都标画了,且能与法正画的地图相印证,说明张松这幅地图是非常详细且准确的。否则,有诸葛亮原先那幅“西川五十四州图”就够了,何劳张松来献?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以及裴松之的注释都写到了张松见曹操,但是没说到这幅地图。

第三幅地图在“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出现,叫《平蛮指掌图》。这幅地图由永昌官员吕凯送给诸葛亮,并且说:

某自历仕以来,知南人欲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名曰《平蛮指掌图》。今敢献与明公。明公试观之,可为征蛮之一助也。(第八十七回)

后来诸葛亮还说:“吾观吕凯图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看来,这也是一幅详细的军事地图。

可是,在《三国志·蜀书·

吕凯传》以及裴松之的注释都没有提到这幅地图,只写到诸葛亮看到吕凯的上表,让它当了云南太守等等。

地理学尤其是其中的地图学,对于治国安邦非常重要,有经世济民之心的顾炎武、顾祖禹都是杰出的地理学家,毛泽东同志读史书时,喜欢手边放一册历史地图,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最拿手的一个表演是叫客人在没有文字的美国地图上随便画一条线,他便马上说出这条线贯穿了哪几个县”。

《三国演义》中,率领先头部队攻破蜀汉的邓艾,就是一个地理爱好者,“见高山大泽,辄窥度指画,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可以埋伏,人皆笑之。”(第一百七回),这段话就源于《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他也注重绘制地图:“邓艾闻姜维在沓中屯田,于路下四十余营,连络不绝,如长蛇之势。艾遂令细作相了地形,画成图本,具表申奏。”(《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想什么,来什么。邓艾在进攻成都的途中,收降了蜀汉的江油城守将马邈,马邈向邓艾“献地理图一本,备写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阔狭险峻,一一分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这本地图对邓艾进军起到了很大作用。

和邓艾堪称一时瑜亮的钟会也有这一手,他对司马昭说:“‘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画图本在此。昭展开视之,图中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三国演义》 第一百十五回)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里亦有线索,其中写道:“(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从地图的角度阅读《三国演义》,别有意义。

猜你喜欢

西川三国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称象
大话三国志
登剑门关
西川诗歌节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三国演义
体验
三国演义
西川煤矿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