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母亲胡晓萍: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3-06-13邓琳琳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志毛竹好人

●文/邓琳琳

本文主人公

2023年2月2日,一则《为救轻生少年,民警连发27 条“生命短信”》的新闻火了,报道中的民警高志文来自安徽泾县公安局泾川派出所。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志文说:“我一直以我的母亲为榜样,以她对我的谆谆教诲,作为生活和工作的方向和指引。”

高志文的母亲叫胡晓萍,一位有故事的皖南农家女子。作为妻子,她坚守爱的责任,1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作为母亲,她言传身教,传承“好人”家风;作为创业者,她带领乡亲们变竹为宝,为乡村振兴贡献微薄力量……

“顶梁柱”倒下,她像男人一样上山砍竹

2007年3月27日,皖南小城泾县春意渐浓。榔桥镇河西村的胡晓萍一家却横遭不幸——做瓦匠的丈夫坐摩托车突遇车祸。经过13 个小时的开颅手术,连下3 次病危通知书,脑干严重受伤的丈夫被医生硬是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胡晓萍看着趴在病床前哭着喊“爸爸”的儿子,心如刀绞:儿子就要高考了,耽误不起啊!丈夫的一大笔医疗费还没着落,该怎么办?

乡亲们你五十元、我一百元地凑起来,暂时解决了治疗费问题。手术29 天后,终于睁开双眼的丈夫,眼神空洞。胡晓萍问他:“你多大了?”“我9 岁。”胡晓萍转过身狠狠地抹了一把眼泪,然后强撑笑脸迎接丈夫的复苏——醒了就好,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丈夫住院不到3 个月,光医疗费就借了3 万多元,胡晓萍不得不把丈夫推回河西村的家中。丈夫站不起来,也不能说话,胡晓萍不敢想象未来有多难。儿子此时被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录取,这是苦涩中的胡晓萍见到的唯一亮色。

胡晓萍很快迈出了养家的第一步。她去帮别人收割稻子,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看到有人开着大货车向农户收竹子,第二天,她也试着爬山去砍野竹,然后骑着自行车直奔宁国市,去市场找收竹子的商家。

从泾县到宁国市,单趟近100 公里的路,胡晓萍已经记不清当时骑车的体力如何、勇气从哪儿来,她只记得,联系好销路回来的路上,她开心得要飞起来了。

砍野竹,收小竹,拉板车,胡晓萍一车车地将竹子拉到宁国市场变卖,每车赚取100 多元辛苦费。一段时间后,在好心老板的建议下,胡晓萍回村租了一小块场地,开始向农户收竹子。她跟村里的男人们一起上山砍毛竹,扛毛竹。毛竹刮花了脸,她顾不上擦药,干完活就赶回家照顾丈夫。

渐渐地,口口相传,有外地客户上门找胡晓萍收竹子。胡晓萍给驾驶员们送上茶叶、笋干等土特产,有驾驶员推让道:“你一个女人家,也挣不到多少钱,别再贴钱了。”

胡晓萍实诚地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大伙儿齐心协力,生意才有盼头。师傅们,你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帮我多多宣传啊!”

胡晓萍常说自己胆子大。胆子大才能闯出一条路,可胆子大也会带来风险重重。

2008年6月,在客户垫资帮助下,胡晓萍顺利流转、平整了竹场土地,并垫下去100 多车河石,办起了“河西竹业”。听运货的驾驶员说,大竹子可以劈开卖,在北方销路大。胡晓萍就请来村子里4 位身患残疾的老师傅手工破竹,刨片。

当年9月,劈好的1800 捆毛竹准备完毕,胡晓萍租了一辆13 米长的大货车,跟外甥女跳上货车,满怀期望地奔赴山东青州……

68 张名片,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没想到,当他们风尘仆仆到达青州市场,市场老板看到这车毛竹连连摆手:“劈得不行,你快拉走,我不收!”仿佛一盆凉水当头浇下来,胡晓萍不得不面对冷冰冰的现实——原来,现在都是机器加工,手工劈的毛竹规格不一,压根不符合要求。

外甥女哭了起来:“小姨,怎么办啊,你还欠着债……”胡晓萍呆呆地蹲在地上,欲哭无泪。这时,货车司机王师傅把她拉起来,说:“走,我送你们到别的市场卖!”

3 人在路上颠簸近500 公里,5 天辗转黄楼、诸城等地市场,在吃了多次闭门羹后,终于遇到一个收毛竹的老乡,以5000 元的低价收下了这一车“次品”。

按照约定,胡晓萍付给驾驶员3000 元。年轻的王师傅数出一半钞票装进裤兜,另一半递回给胡晓萍:“胡姐,我知道你过得不容易,这些钱,你留下。”

数日来的艰难,胡晓萍都扛过来了,此时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王师傅要去接下一单活计,于是把她们送到了火车站。

绿皮火车鸣着长笛摇晃着开往家乡,胡晓萍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车窗外是初秋丰收的金黄,自己创业哪一天才能有起色?回顾一路辛酸,胡晓萍从口袋里摸出一堆名片,数一数有68 张之多,这是她在市场被拒绝后,从一家家商户那儿要来的。她默默地对自己说:不要紧,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回到村里,胡晓萍付完加工师傅的工资,又到二手市场花600 元钱买了一台旧机器,开始用机器加工毛竹。

那68 张名片带来转机。胡晓萍一个一个地拨打电话,联系业务,并承诺保证加工质量。她的标准化毛竹一车一车从河西村出发,运往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生意的希望重新被燃起。

泾县是山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山场上下都栽了毛竹。过去,毛竹多销路窄,农户们把毛竹当柴火烧。如今,一个照顾瘫痪丈夫的弱女子,带领大伙儿“变竹为宝”,奔着好日子去,村民们打心眼里佩服胡晓萍。

2010年6月,儿子高志文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在杭州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听从妈妈报效家乡、服务百姓的建议,辞职回乡参加公务员招考。

2015年,已经成为泾县派出所一名干警的高志文结婚了,次年有了可爱的女儿。与此同时,在胡晓萍的努力下,“河西竹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直以来,胡晓萍有个“奢侈”的愿望,希望丈夫有一天能站起来。她多次一边做生意,一边带丈夫去外地大城市就医。

尽管如此,丈夫的病情还是不见起色,他患上肺积水、肝积水、肾积水……几乎每年都会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送诊。胡晓萍不想让儿子工作分心,所以,家里、厂里遇到啥事,她都尽量瞒着儿子。有时候,在医院碰到儿子的同事,她都反复叮嘱:“不要和志文说他爸爸住院了!”

母子连心,儿子又哪能不明白母亲的期望?高志文遵循母亲的教导,工作敬业负责,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公安机关杰出人民警察,并荣获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每年母亲节,儿媳都会为胡晓萍精心挑选一双舒适的新鞋。“妈,我们小家庭的事情您不用操心,您要照顾好厂子这个大家庭。那么多工人,很多都是您特意招来的年纪大的、身体有残疾的,他们都需要您。”

是啊,如今,“河西竹业”带动几十名农户务工,年产值超过400 万元,对胡晓萍来说,跟着她一起闯荡的这些乡亲就像亲人一样。创业路上,她不再是孤身奋战,这份事业值得她继续拼搏!

赶上了好时代,这份事业值得她继续拼搏

2020年春节前,胡晓萍收来近百万公斤毛竹,不料新冠疫情来袭。疫情防控期间,百万公斤毛竹放置过久,干了枯了,成了一堆废料,近30 万元投入打了水漂。

村民们可都等着钱过年啊,胡晓萍心急如焚,用银行贷款结清了村民们的工钱。她没有闲着,到处学习,寻找新路子。几个月后,疫情好转,胡晓萍从浙江湖州请来4 位老工匠,着手设计制作竹工艺品,从竹家具、竹篱笆,到竹亭、竹廊、竹房屋……渐渐地,周围乡镇有了从胡晓萍厂子里出产的竹工艺建筑。

绝处逢生,胡晓萍十分欣慰——能为乡村振兴、美化家乡出一份力,体现毛竹的社会价值,这对她是极大的鼓舞。

2019年6月,胡晓萍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做好事、做好人,不仅要照顾好家庭,还要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和残疾人长期就业,为社会献上一份赤诚,成为胡晓萍的自觉行为。

2021年3月,中央电视台《秘密大改造》节目组来到河西村,提出想去胡晓萍的家看看。说到“家”,其实是几间铁皮集装箱。为了方便照顾丈夫,胡晓萍就在加工厂附近搭起集装箱,这么多年一直和丈夫住在这里。

集装箱“房屋”结构脆弱,无法隔音、隔热。节目组导演见状很诧异:“胡大姐,刮风下雨的日子,铁皮被打得啪啪山响,你怕不怕?”胡晓萍打趣回答:“我不怕!白天干活累了,晚上我睡得沉,雷声都吵不醒我。”

节目组只告诉胡晓萍想拍摄山里的生活,要建一个工作站点。2022年元旦,木屋盖好了,导演邀请胡晓萍去参观。当看到自己和家人的一幅幅生活照被挂在屋内的墙壁上,胡晓萍愣住了……原来,这是《秘密大改造》节目组的“秘密工程”,他们就是为胡晓萍改善居住条件来建造木屋的。

一边收拾木屋,一边在脑海里回放这些年的点点滴滴,胡晓萍恍若隔世,笑着流下眼泪,辛酸的泪水又漾出几许欣慰。往年春节,家人们只能在工厂里找块空地,蹲着吃团圆饭;这年春节,一家人终于可以围坐在一起,吃热腾腾的火锅,喝甜滋滋的米酒——其实,生活不只有辛辣、酸楚和痛苦,终有一天它会以甘甜温润回报那个从不低头的你。

2022年6月,泾县牛岭水库移民征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听说这里的农户有很多老旧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扔了舍不得,搬到新家又不合适。胡晓萍于是贷款20 万元,上门回收农户家里的老物件,并四方联络客户,为老物件找个好去处。煤油灯、木桶、陶罐、竹簸箕、木锅盖、木瓢……农户不要的,胡晓萍统统收下。

几个月来,胡晓萍回收的老物件超过25000件,总价值高达32 万元左右。她打算留下一些老物件,有机会做个展览,让搬迁后的农户还能看到自己的“老伙计”,为美丽乡村留下岁月的记忆。

这一年,久病缠身的丈夫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医生当初预计他只能活5年,胡晓萍却用全身心的付出让丈夫感受了16年的相濡以沫夫妻情深。

2023年2月1日,得知儿子高志文用4 个多小时、27 条“生命短信”,化解了一名“轻生”男孩的生命危机,胡晓萍激动地打去视频电话:“儿子,你做得对,妈妈给你点赞!”

2023年三八妇女节,公安部、全国妇联通报了全国多名成绩突出的女民警、好军嫂、爱警母亲,胡晓萍被评为“爱警母亲”;5月,胡晓萍家庭获得全国妇联“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清代名士郑板桥的《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人说胡晓萍就像竹子一样不服输,将绝境变成佳境,并言传身教影响后辈。胡晓萍则说:“单竹不成林,成片的竹林才是皖南最美的风景。我们熬过了苦日子,赶上了好时代,生活变得更有希望。国家给了我这么多帮助、肯定和荣誉,我要继续为乡亲们做事,为乡村振兴尽一分力,发一分光。”

猜你喜欢

高志毛竹好人
好人就在身边
本期名家—高志祥
节骨草和毛竹苗
高志刚
西游新记
Shallow-water sloshing motions in rectangular tank in general motions based on Boussinesq-type equations *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The dynamics of the floodwater and the damaged ship in waves*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