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消费语境下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3-06-12王海丽

西部皮革 2023年11期
关键词:皮革产品设计文创

王海丽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文化消费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产业效应和文化效应对文博文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要深刻把握文化消费的本质特征,才能在这一逻辑框架中明确方向、稳步前行。

1 文化消费语境下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

1.1 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进行消费的行为。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因此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总体呈现出总体增长的状态。以文化为中心的文创产品开发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 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文化消费支出中以文创为代表的购物占比达到了55%,未来随着文旅市场的逐步恢复,文化消费需求将随之逐步释放,这也将稳步推进文创产品的供给创新,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持续加码[1]。

要探索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之路,势必要将其置于文化消费大语境下,掌握文化消费的本质特征以保证设计之路的不偏不倚[2]。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促进文化消费作出了重要部署,《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的实施均促进了我国文化消费提升。其二,具有极强的文化性特征。相比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主要进行符号性、精神性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相对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效应,有显著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其三,数字化特征明显。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文化消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了消费空间的在线化,互联网消弭了产品消费在物理上的隔阂,创新了“线上+线下”多元化融合的消费方式;二是推动了消费模式的多样化,数字时代的精准化营销使得消费模式由传统的一次性消费发展到持续消费、个体消费发展到群体消费;三是推动了消费体验的场景化。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扩展了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空间,打造了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消费场景化体验[3]。

1.2 文化消费语境下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

其一,是增强消费者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必要之举。皮革文创产品脱胎于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消费是文化认同构建与传播的凭借与桥梁,因此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设计能够传播博物馆馆藏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构建消费者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4]。其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之举。博物馆的诞生与精英主义密不可分,近代思潮拉近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也最大程度的突破了博物馆传统上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类型、方式和质量,使其理念从重“物”到转变到重“人”,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务和文化选择,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三,是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文创产品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销售一方面能增加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支持博物馆更好开展文化宣传、文物保护、理论研究等工作,为其教育功能的拓展提供资金保障[5]。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形象,通过集审美性、故事性、实用性特征于一体的优质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使其深深打上专属于博物馆的烙印,提高博物馆的辨识度和关注度,进而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2 文化消费语境下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困境

2.1 设计原则同文化消费语境的不契合

文创产品的第一属性是文化,其次才是产品[6],这与文化消费语境下消费者试图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达到精神愉悦和灵魂共振的目标高度耦合。但是目前很多博物馆的皮革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存在误区,一方面单纯的将皮革作为制作材料,没有考虑到皮革同博物馆文化资源的结合点,造成皮革文创产品同博物馆的粘连度不高。另一方面没有赋予皮革文创产品以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难以与消费者达到精神沟通。

2.2 皮革文创产品设计存在同质化问题

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的方法体系,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存在同质化现象,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以后[7],很多博物馆盲目跟风,推出了各自馆藏版本的纸胶带,易造成博物馆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发展。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作为产品设计的细分领域,在产品形态、功能开发上有特殊性,具有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造成产品设计同质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博物馆以卡套、钥匙扣、手账本、皮包为主,产品设计缺乏创意。

2.3 与消费者需求不配

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一概以博物馆藏品为设计核心画地为牢,远离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目前较多博物馆皮革产品的设计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表现在注重实现产品精神属性和审美功能,忽略了产品实用功能,还未能突破以往艺术活动、审美享受专属的门槛和疆界,呈现出“高高在上”的状态,与消费者的距离仍较远。

2.4 产品互动性体验感较差

互动体验式文化消费是当代文化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也是皮革文创产品应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发的重点,当前很多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互动性、体验性、沉浸式元素,不能全面触发消费者多位感官提供良好体验,导致皮革文创产品吸引力不高。

3 文化消费语境下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设计的出路探索

3.1 正视文化消费本质,把握皮革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其一,坚持文化先行原则。文化消费语境下,消费者总是乐于从文创产品中寻求历史之美、先贤圣哲思想之美,因此皮革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为厚重历史做好当代载体的角色定位,找到厚重内核与当代语境的结合点,坚持皮革元素同博物馆文化的高度契合原则,将博物馆馆藏资源中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和符号意义嵌入其中,如通过对图案、形象、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统一运用,使皮革文创产品与博物馆形成极高关联度,为消费者提供一致的精神归宿地。敦煌博物馆的皮革文创产品如钥匙扣、笔记本、皮包,如图1,等就以敦煌博物馆独有的文化元素为内核进行设计,包括色彩、纹样以及九色鹿、瑞兽狮子等壁画形象,将敦煌历史与当代语境联系起来,传播了敦煌文化。其二,坚持创新为要原则。文化市场中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和服务琳琅满目,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要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在产品内容、工艺、包装等方面强化创意,体现原创性、独特性,打造暗合消费者文化诉求和的皮革文创产品。

图1 敦煌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

3.2 解构馆藏文化资源,创新产品内容

博物馆文物是古代人民的智慧遗存,每个博物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皮革文创产品要摆脱同质化束缚就要充分挖掘馆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元素,以彰显个性化的设计做到产品内容的独树一帜。其一,重新解构馆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元素丰富产品内容。皮革文创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包括功能和用途的拓展、类别的丰富、外形形态的创新等,博物馆要结合各自馆情多角度运用文化元素创新产品设计,形成多样化且具差异性的皮革文创产品体系。比如同样是笔记本的设计,国家博物馆就创新性运用了大盂鼎青铜器元素,创意取绘铭文与图案,并进行了标准款、套装款、护照款三种产品形态,使这款TN 旅行笔记本适应了多样旅行场景,具有了市场竞争力。其二,注重系列产品开发,促进二次消费升级。文化消费语境下,要持续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就应该始终保持皮革文创产品之间的文化关联,通过创新系列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保证文化创意的延续,刺激消费者的二度消费。比如利用博物馆元素,推出不同场景下适用的皮质手机包、斜挎包、手包等系列产品,既能塑造博物馆自主品牌,又能打造重复消费力。

3.3 进行深度市场调研,将设计融入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一直都是中国美学主流,皮革文创产品设计只有融入生活美学,进入大众化、日常化的生产、生活过程,才能让大众与历史、文化零距离接触,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其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设计与生活美学关联度高的产品。简单而暗含玄机的生活用品类皮革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文化消费市场上大众的主要诉求,为此,博物馆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市场调研,敏锐地捕捉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保证设计出的产品能迅速激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使产品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真正地“用起来”,点缀人们的“美好生活”。如河南博物院针对文化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向,以生活日用类设计为主线,分为了服饰配饰类、文具玩具类、家居生活类和彩妆类等,更好的进入了百姓生活。其二,注重消费需求差异和层次差异,进行市场化设计。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尊重这种消费的需求差异和层次差异,细化消费群体进行产品设计。比如故宫博物院针对女性消费群体设计了万点青莲女士单肩包、针对喜茶群体设计了福禄如意茶具、针对工作群体设计了松竹梅纹电脑套装,图2 等。

图2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

3.4 实现情感共鸣,增强产品互动体验

文化消费的促成,在于消费者的行为、情感、认知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达到了一定的认可,这种认可程度的高低对消费欲望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产生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互动体验的深度以作用于消费者感官,从生物角度强化消费者对博物馆的文化认知和精神认知。其一,提供互动交流的渠道。博物馆在进行皮革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博物馆宣传资源如微信、微博、抖音、淘宝旗舰店等,通过发布简短文案、优质小视频等释放微妙产品元素引发消费者兴趣和好奇,与粉丝、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从而使其对即将问世的皮革文创产品进行持续关注,达到文化宣传和刺激消费的目的。其二,应利用数字技术丰富互动体验。AR、VR 等技术的发展能极大增强现实场景内容的表达强度与呈现效果,使人们在虚拟的场景中获得新的多感官体验,从而与产品进行多维度感官上的沟通,进而建立起对博物馆的清晰认知。如各大博物馆可以根据馆内文物资源的历史故事开发考古盲盒,在包装道具上融入皮革材料和皮革元素如羊皮地图、皮质手套等,为消费者创造氛围感十足的考古挖掘现场,通过二维码技术展现消费者的挖掘过程并为消费者提供指导,使其了解考古过程中探索未知的刺激和艰辛,进而对产品和其背后的历史意义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4 结论

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以及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号角的持续吹响,未来文化消费仍然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载体,为此博物馆要利用这一载体进行现代化语境下的皮革文创产品设计,通过转变设计理念、丰富产品内容、回归生活美学等举措使博物馆文物“活起来”,更好实现博物馆发展的“双效统一”。

猜你喜欢

皮革产品设计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皮革回潮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