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制度下中职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2023-06-12玄颖双裴春录

西部皮革 2023年11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融通职业技能

玄颖双,裴春录

(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2.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 100021)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 证书制度。1+X 证书制度是对现有中、高职、应用型本科毕业证书系统的超越和突破。通过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技能测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让学生可以选择更优秀的市场。这一举措对职业院校特别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中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将众多传统行业链接互联网,对用户体验设计和界面设计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了应对腾讯、字节跳动、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对于大量的界面设计人才的需求。2020 年初腾讯依托在界面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以1+X 证书制度为切入点,携手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台《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共育实用型界面设计人才[1];2021 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增了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致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熟练掌握界面设计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界面设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随着学校、企业合作政策的建立与深化,如何保障中职学段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对接的“界面设计”1+X 证书整体设计既要汇聚企业的优势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又要利用企业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训资源、培训师资及丰富的技术应用实践经验等,以技能认证的方式,增加职业教育适应性,急需创新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育人模式,实施“岗课证”三位一体的融通培养。“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是基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将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通过分析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的现状,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2]:一是课程难衔接:学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与学的反复锤炼,已经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学生的考证课程一时难以融入学校课程,无法快速有效的衔接,导致以证促教、以证促学成为空谈;二是内容难互融:课程内容与产业相互分离的现象存在已经很多年,各方虽然一直致力于缩小差距,但无奈收效甚微,这种“分离”现象导致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亟待破解;三是资源难互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证书资源条块分割,导致学生无法共享企业资源,与企业形成一道鸿沟。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痛点问题,笔者建议:

1 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岗课证”融通的核心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课程体系的重构要在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通过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教学方法,开发了包括技能基础课程、技能拓展课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三大类的“岗课证”融通课程[3]。其中,职业技能提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岗位要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1+X 证书”制度,瞄准大数据时代界面设计前沿技术,直切界面设计师的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证书标准,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导学生提升服务能力和能级,面向平面设计、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岗位,逐级分解并梳理岗位能力要求,以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将其与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要求相互适应。

在专业课程方面,注意课程内容前后的衔接性、连续性、协调性,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知识点的无效叠加,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级别的标准要求,作为课程体系前后安排的逻辑顺序,凸显不同年级课程之间的层次化、阶梯化等特点,课程内容之间是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关系,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实现有效积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课程构建思路如表1。

表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2 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来确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标准等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把职业标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衔接。具体来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4]。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如界面设计师的岗位能力要求:掌握PS/AI 等工具软件综合运用技能,并能够对App 界面设计意义、功能有初步了解,掌握App 界面设计的基本形式,提升界面设计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把“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 按照“岗课证”融通标准,建设教学资源

3.1 开发“岗课证”融通教学资源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结合企业评价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岗课证”融通教学资源,包括“岗课证”融通教材、微课程、试题库等。通过教材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微课、试题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发“岗课证”融通教材;根据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要求开发试题库;根据“岗课证”融通标准开发的微课和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还可开发基于“岗课证”融通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案例等,学生可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岗课证”融通教学平台。通过平台的搭建使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岗位任务为基础进行重组和开发,实现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通过平台的搭建使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通过平台的搭建使部分学校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岗课证”融通教学平台将企业岗位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并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岗位技能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无缝对接,为“岗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上的落地提供保障。

3.2 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

“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采用“双师”指导,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和指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在考核方面,打破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将考核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设计两种考核方式:一是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一个展示任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点评;二是实践操作,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考核成绩相结合。这两种形式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3.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平台。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能力训练和实践技能培养,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岗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2)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学习、技能培训、项目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4)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等措施,对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4 总结

综上,1+X 制度下“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在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应用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同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该模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将从多方面着手,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岗课证”融通育人模式,进一步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融通职业技能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