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被压迫者教育学》下的师生观探析

2023-06-12许欣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

许欣婕

内容摘要: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开篇就提到了人性化问题,教育的目的和使命是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根本途径为意识化。从师生关系来看,弗莱雷口中的壓迫者正是实施灌输式教育的教育者,教育的解放就是要摒弃这种非人性行为,通过对话和提问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意识觉醒,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迈向人性化。

关键词:意识化 师生观 灌输式教育 提问式教育

人性化问题作为人类的中心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什么是人性化?非人性化又该如何界定?弗莱雷认为人性化就是让人具有更完美的人性或者追求更完美的人性,这是人的本体的历史使命,也是全人类的普遍命题。

一.人性化和意识化的内涵

(一)人性化和非人性化

人性化体现在对生命的激情与热爱、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珍惜,每个生命都可秉承天性、自我发展,拥有独立、自主意识是每个个体趋向完善的权利。而非人性化则扭曲了对人成为更完美人的使命,它不单单体现在那些丧失了人性的人身上,也体现在那些使人丧失人性的人身上。[1]在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关系中,被压迫者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剥削以及暴行,他们的人性被剥夺;压迫者阻止他人成为更完美的人,在控制逼迫他人的同时也走向了非人性,因此压迫者本身也是非人性化的。压迫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双重的非人性化、双重的不完美。

(二)意识化

被压迫者的觉醒来源于不公正的待遇、剥削以及暴行,来源于向压迫者的反抗,来源于人性的不完善,这恰恰就是弗莱雷所提倡的解放教育的灵魂所在——“意识化”。他企图唤醒沉睡的人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他企图唤起他们的意识觉醒,激励他们向剥削者反抗,鼓励他们以主体者的身份投入到社会发展社会改造之中。例如教育者和学习者正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盲目顺从教育者,缺乏思考、从不反抗。意识化就是使学习者在被灌输、被控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批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并最终获得解放。意识解放的关键就是要形成反思、批判的能力,能够对当前的情境进行直接的“提问”。

意识化是一种行动,人性化是一种目标。弗莱雷十分重视意识化和人性化,并把自己对这两者的认识深深渗入他的教育思想之中。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人性化,即把人放在一种平等自由的环境中,给予无限发展的可能,使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

二.师生观下的教育解放

教育的起点是生命,每个生命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徘徊于社会的边缘,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他们无力反抗进而常常不知反抗,他们是社会的不幸者,在无形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明明是社会结构中的一分子却常常被遗忘、唾弃。比如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他们没有住房、没有户口,尽管在这座城市打拼了很多年,他们的子女也无法享受在这座城市上学的权利;城乡差距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偏远乡镇交通困难、经济落后,当地孩子无法享受和优越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和起跑线之间的距离都还差了一大截。

上面这类不幸者从起点开始就是被压迫的,还有类不幸者他们虽在接受教育,但受教育的过程是非人性化的。比如对于部分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来说,他们会通过成绩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对他们施以不同的教学态度。再比如在一些教师偏爱安静的课堂氛围,他们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不可以举手质疑影响课堂秩序。因此要实现教育领域的人性化,除了从源头改进,过程也很重要。就教育过程而言,想要教育解放,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打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2]接下来笔者将从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中的师生观来谈一谈教育解放。

(一)灌输式教育

1.灌输式教育的内涵

弗莱雷将“灌输式教育”称之为“驯化教育”,它是一种维护压迫者的教育,通过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3]在灌输过程中,学生不可反抗,教师往容器里灌满了压迫者想让学生了解的事物,这一过程完全否认了知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内化。当学生被灌输的知识存储得越多,他们原本具有批判意识的棱角就会被磨灭的更加光滑,他们将更能够朝着压迫者想让他们成为的方向行走,这就是压迫者用来控制社会的手段。只有通过这种途径,那些改造现实改造社会的批判性意识才能被扼杀在萌芽中,压迫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境下,不只是学生,教师本身也变成了体制下的机器,只是根据规则来执行一系列的被规定被强加的秩序。[4]

2.灌输式教育的具体表现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来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他们只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凭借自己的喜好和方式向学生单方面输出,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处于被控制状态,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不会不敢去说不,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习惯了自己一贯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只想按部就班,安逸于现行的教育模式,不愿去创新更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也习惯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毫无一丝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创新力想象力,更不用说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此状态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平等可言,更谈不上人性化,完全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与使命。

3.摒弃灌输式教育的对策

真正的师生关系应该打破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首先,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学生不再是位居地位、存储知识的被灌输者,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他们间应时刻保持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在提问和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其次,知识不是教师恩赐给学生的礼物,而是彼此交流和学习的产物,教师和学生都有创造价值的权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话式”和“提问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创新,更易养成批判意识,并在批判意识的觉醒中追求自由的价值理念,这是教师与学生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5]

(二)提问式教育

在弗莱雷的教育思想中,提问式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他认为,培养人们的批判意识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得到人性解放的关键之处,而批判意识的觉醒,唯有通过“提问式教育”才能实现。提问式教育摒弃不平等,体现交流,是真正关乎人的“解放教育”,是追求与实现人性化的重要途径。他指出,提问式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师回归人性化,另一方面倡导对话的教学方式。

1.教师回归人性化

弗莱雷提出的“提问式教育”,赋予教师以人性化,他们不再是忠实地执行教育政策的人,也不再是将自身所受的压迫变本加厉地加在学生身上的人,而是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压迫现象有着清醒认识,甚至担当着改造被压迫者意识这个历史使命的教育者。[6]教师也不再是生产和兜售知识的专家,而是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向指导者和合作者。[7]

一名富有人性化的教师,是脱离不了爱心、尊重与谦虚这三个品质的。

第一,人性化的教师是充满爱心的。弗莱雷认可的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和关爱,他们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意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所实行的爱的教育还应是自由的。教师应该避免以爱为借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束缚与操控。教师所该做的是交给学生理论知识、方法技巧,余下的富含创造性的行为应由学生自由去摸索、实践。

第二,人性化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教师要摒弃灌输式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去表达自我。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大胆、全面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态度、选择,并且能够运用合理的途径给予证明,坚定想法;二是当学生对教师的想法不予以肯定时,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去强制学生的行为。

第三,人性化的教師需要具备谦虚的态度。谦虚的反义词是骄傲、自满,教师如果缺乏谦虚的品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只关注自己的观点,排斥他人意见,无法通过他人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现象。而这种行为无疑是违反人性的,这就是弗莱雷所否认的“非人性化”。提问式教育是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式行为,如果学生或教师中的任何一方存在不谦虚的态度,对话就无法进行,两者的对话关系也会随之破裂。因此,谦虚的教师更容易意识到学无止境,正所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师,只有师生协作共进,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2.对话的教学方法

弗莱雷提到“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所以这“不是少数几个人的特权,而是人人享有的权利”。[8]对话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帮助受压迫者重新命名一个更趋于人性化的世界,它具有平等性,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权利,而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真正的教育也正是建立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之上,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关系,而是一起学习与成长的合作者,他们时刻处于一种平等沟通,相互尊重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基于爱、谦虚、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这五个条件之上的,可以理解为:只有当双方在相互,并且各自对世界、对周围人们都充满爱的情况下,压迫者才能与被压迫者和衷共济。

具体到教育领域中,教师无论是日常的课堂教学,还是与学生的课后沟通,都需灵活运用对话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授业者和受益者的双重角色,他们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和学生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擦出火花,获取新概念、新思想。与此同时,学生也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授者。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进行对话,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共同探究者、学习者。另一方面,在这个飞速运转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是希望与力量的结合体,是新世界的创造者,教师则不再是真理的绝对拥有者,他们也能够从学生身上获取、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要想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而且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教育与现实社会进行自主批判性与独立思考,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相互的提问与对话中学习反思,合作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弗莱雷所倡导的提问式教育中,两者之间的对话是核心,教师的提问是关键。他认为教师除了担任知识的传授者之外,还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现实问题,做一名问题的提出者。当然,为了顺利、高效地在课堂中落实对话式教育,教师要先向学生提出、介绍问题,再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介绍问题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还原问题的真实面貌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鼓励学生进行再次提问。

3.提问式教育的启示

在我国,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听从教师的讲解而缺乏自身独立思考的现象仍然存在;而现实生活中的不少教师往往也难以走出权威的“阴影”,唯课程、专家等是从。事实上,这一“习惯”禁锢了教师们的思想,极易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个人的解放与发展,不利于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世界。因此,教育不单单是强调学生的思想解放,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解放与批判。唯有师生双方都具备了批判性精神,才更有可能从源头上实现“人性化教育”。

在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就强调两者互动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不能割裂成两个单独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温顺的听众,而是与教师进行对话过程中的批判性的合作调查者。教师除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反思自我、更新知识。提问式教育不同于灌输式教育,它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认识创造,启发他们批判现实,形成批判性意识,使他们向往自由,敢于追求真理。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上课形式,努力与学生构建批判性的对话模式,在言语沟通中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并且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机会,师生共同成长,促进人性走向完善。比如小组合作就是一种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学生在与同伴的激烈讨论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求知欲得到增强,多人合作积极探寻答案,获取的知识体验性强、更易牢记。讨论结果最终再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这既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合作,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弗莱雷毕生在扫盲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田野辛勤耕种,致力于通过有效手段改变与自己一样的那些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命运。他批判灌输式教育窒息人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意识,提倡提问式教育能够打破存储式教育的纵向特征,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9]双方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之中走向人性的完善。解放是战胜压迫的一种批判的、对话式的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只有通过对话,通过受教育者自身参与实践中,才能实现意识的觉醒。其实,在宏观上,弗莱雷的批判教育思想影响了众多国家的教育发展;在微观上,无论是未来将从事教师工作的研究生,还是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新老教师,都需要努力培养自我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3][8]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张丹丹.从《被压迫者教育学》看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04):51-55.

[4][5]孙刚成,拓丹丹.教育的解放及其实现——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当代诠释[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34-39.

[6]张琨.教育即解放——弗莱雷教育思想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7]胡玉花.保罗·弗莱雷的教师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9]张迪,田友谊.从压迫走向解放——保罗·弗莱雷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6):79-8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