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2023-06-11曹英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同学

曹英洁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开始受正规教育的地方,更是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平台。但是如果老师理论讲的多,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少,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大空话,就大大降低了进行德育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巧用课堂进行德育,还要加强生活中的德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重要举措。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如下尝试和体验。

1.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听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可以通过听故事、听演讲、听朗诵、听音乐等手段,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如教《我的好习惯》一课时,我创造出两个虚拟的学生来到我们班级,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老师讲述他们的行为故事,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之中。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班里那个同学哪个习惯最好?你想学习她的哪一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明白好习惯才是做事成功的因素之一。

2.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除了讲“故事”给学生们听以外,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德育体现活动化”等观点。例如《夸爸爸赞妈妈》一课,让学生们来扮演爸爸妈妈,表演对孩子所付出的行动。在评演中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给自己的爱伟大而深沉,从来不计回报。作为子女,更应该体贴父母,多帮父母做事,自己个方面做到最好,不让父母操心,这才是爱的回报。总之,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设计表演项目,帮助学生演化道德认识,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培养和体验道德情感,增强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3.进行道德“实践”

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是学生思想认识升华,道德行为升华的必要阶段。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根据德育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建议他们周末去何香凝美术馆,去陈郁故居,去南山博物馆,不斷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目前,家里的“小皇帝”很多,他们在家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进行一些“做”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我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分小组进行竞赛,看谁把书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谁能把几件衣服叠得又快又整齐、看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通过实践,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了能力,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行为。

4.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灌输和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还应该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的思想实际,设计一些正误辨析题引导学生展开评论,能提高儿童解决实际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我在给学生上《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组织学生自己辩论,经过一番辩论同学们认识到“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做老实人未必吃亏的道理。再比如上《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我让学生以“没有车辆时候,有的行人横穿马路对不对”为题展开辩论,孩子们认识到:交通规则要时刻遵守,注意交通安全,才能保护自己。可见,思品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有效地加深儿童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5.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几个因素构成。我们的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其自身的品质,这是德育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公共场合自己的垃圾自己装起来带走;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把伞装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我针对这些现象,打印了一些表格,每天把好人好事都记在表格里,给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隔段时间对达到一定数量红五星的同学给予嘉奖。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

6.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请”,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老师必须首先真正做到言行礼貌。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小学德育工作应开展系列活动教育,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德育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全体学生逐步形成教师所期望的的道德品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同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