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回声·十问

2023-06-11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渭城柳色

李鹏程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我的脚步和耳朵曾一次次在陌生的世界流连忘返,故于此“丝路回声”专栏分享所见所闻,在“逍遥游”“乐人谈”“十问”三个板块中,见证“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声音在当代的无限延伸。这一抹新鲜的色彩和你处于同一时空,或许在未来某个奇妙的时刻,你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听见他们在永恒歌唱。

阳关在何处?

位于敦煌西南方向的阳关,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路。

盛唐时期,成批的胡人穿过此关隘,胡乐风靡长安,也包括最初流行的《阳关曲》。唐玄宗尤其喜爱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亲自改编印度的《婆罗门曲》谱成《霓裳羽衣曲》,却最终被粟特的安禄山葬送了王朝,遂白居易有诗曰:“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王维生活在长安城,他送别即将出使安西(今新疆库车东)的挚友元二,至西北方向的渭城,留下千古名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曾短暂出使过河西的王维,笔触下的边塞总显得悲凉。相较而言,同辈李白的祖上是回迁自中亚,浪迹天涯留下的边塞诗尽显豪情壮志。

明代之后,陆上丝绸之路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而萧条。人们早不记得元二是何许人也,阳关古城也荡然无存,只留下“阳关道”“关照”等词语演变至今,还有随诗句流传至今的《阳关三叠》。阳关早已在世人的心中,成为离愁别绪的寄托。

古曲《阳关三叠》是如何流传的?

《送元二使安西》写出后不久,便被谱曲广为传唱,乐府收录名为《渭城曲》。这首歌曲在唐宋元时期的诗词中出现率极高,可谓是送别宴席的必点歌曲。国人自古就有“再来一杯”的酒文化,在这首骊歌中体现为反复叠唱“劝君更尽一杯酒”,李商隐听罢感慨“唱尽阳关无限叠”。

从明代至今,原本以歌唱为主的《渭城曲》变为了以古琴弹奏为主的《阳关三叠》。历代乐谱记载的改编版本繁多,旋律、歌词以及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始终保留王维的原诗,以及一咏三叹的五声调式旋律。

《阳关三叠》在当代又有怎样的演变?

《渭城曲》堪称世上流传版本最多的诗歌——从八世纪至今,各代乐人留下了风格各异的诠释。除了依照古谱弹奏的古琴曲以及编配的艺术歌曲与合唱曲,《阳关三叠》还成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源泉,在许多西洋器乐作品中重新生长——西出阳关,何愁无故人!出众者如周文中的钢琴曲《柳色新》(1957)、许常惠的钢琴曲《情长纸短》(1976)、黎英海的钢琴曲《阳关三叠》(1978)、陈其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2017)、姚晨为古琴和三把提琴而作的《劝君更尽一杯酒》(2019)等。

《柳色新》有何新意?

《柳色新》可以说是周文中创作理念的基石,彼时他正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从中国经典艺术中获得了受益终生的启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逐渐开始对中国书法中的那些原理产生兴趣……那些原理首先在钢琴作品《柳色新》中采用。”乐曲舍弃了西方丰满立体的多声部音乐织体,转而在点线结合中持续小二度音响碰撞,横向小二度是装饰性的叹息音调,纵向是相隔一个八度的小二度。首尾自由节奏(Rubato),全曲频繁变换拍子,赋予弹奏者更多的即兴发挥空间,在钢琴上体现古琴的“留白美学”。古琴的音色本就变幻莫测,将王维的诗意移植到钢琴上,便有了周文中所说的“又中又西、又古又今”的新意。三十年后,作曲家葛甘孺在其作品《古乐》中干脆直接要求演奏者拨弹钢琴的钢弦来模拟古琴弹奏,以此呼应其导师周文中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东方文人精神。

对于中国台湾作曲家许常惠来说,《阳关三叠》意味着什么?

不同于其他作曲家在创作中基本保留《阳关三叠》全曲的做法,许常惠的《情长纸短》只是取“历苦辛”一句曲调作为动机,发展出七段变奏。《情长纸短》是许常惠创作的《五首插曲》中的第四首,其中的《葬礼进行曲》以及她此前创作的《赋格三章》也以《阳关三叠》的寥寥数音为动机。对于许常惠来说,《阳关三叠》是别离与乡愁的符号,华人一听便知其中深意。许常惠和周文中共同发起并创建了“亚洲作曲家联盟”,在1976年的联盟大会上,许常惠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古代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源泉》,而《五首插曲》正是完成于这一年。

为什么黎英海的《阳关三叠》流传最广?

在《阳关三叠》的各类器乐改编版中,黎英海的钢琴曲最受钢琴家和听众喜爱。不像其他作曲家融入复杂的现代音响,黎英海保留了琴曲原本歌唱性的旋律,三次变奏从弱到强、由慢渐快,是听众更习惯的民族乐派式的主题升华。他同时期创作的《夕阳箫鼓》也是如此,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實现雅俗共赏。

陈其钢的《悲喜同源》有何深意?

陈其钢曾说:“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不单因为《阳关三叠》是我年轻时就喜爱的音调,更因为它所陈述的是人生的永恒话题——离别。人们因得而喜,因失而悲,但一切事物皆由阴阳两面组成,悲与喜如同得与失,有得必有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得就是失,失也是得。得与失,悲与喜,都是人生过程中的瞬间,得到的一切终将留给他人,留给自己的其实是虚无。”

他唯一的孩子陈雨黎在2012年因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对父子本应有更多合作与对话,陈其钢于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时,陈雨黎是录音总监。前面提到的黎英海是陈雨黎的外公,而陈雨黎的母亲、钢琴家黎芸弹奏的《阳关三叠》是最精彩的版本。陈其钢以《阳关三叠》作为《悲喜同源》的主题,既是对岳父、老师黎英海的致敬,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思念。

痛失爱子后,陈其钢不再旅居法国,而是多年隐居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黄泥岭村,静心读书谱曲。在《悲喜同源》的总谱最后一页有一行字:2017年1月31日完成于中国遂昌躬耕书院。那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四,万家团聚之时,无人知晓,六十六岁的陈其钢在山水边静静地谱出真挚与复杂的哀思。他在总谱封面上为这部新作写下法文标题——一句法国谚语:我唯一的痛苦也是我唯一的希望。

《悲喜同源》和《逝去的时光》有哪些异同?

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1996)是陈其钢的风格转折之作,主题素材是古曲《梅花三弄》,三次变奏构成了二十五分钟的演奏时长。《悲喜同源》是其姊妹篇,二者在长度、体裁、结构、风格等方面如出一辙。后来,这两部作品皆被改编为二胡版,演奏时都要用高、低音两把二胡,即加一把比正常二胡定弦低五度的二泉琴,既扩大了音域,又能够凸显凄美、苍凉两种音色。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陈其钢在《悲喜同源》中流露出更多的悲情,催人泪下的尾声明确了这一点:轻柔梦幻的乐队背景上方,独奏者在极高音区回望主题,最后一个音在极弱的力度下延长了六个小节,漫长的运弓似乎可以令时空凝固,不免使人想起柴科夫斯基的绝笔《第六交响曲(悲怆)》的尾声。

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签约环球音乐DG厂牌后推出的首张中西方音乐对话专辑《门道》(Gateways)将这首《悲喜同源》收录其中。根据作品总谱上的表情术语,专辑将乐曲录音分为十个小标题,分别是:苍凉的、孤独的、仙境般的寂寞、幻觉带来的振奋、略带伤感的轻松、痛苦中的温情、孤独的美、略带疯狂的放纵、撕心裂肺的歌唱、一线光明。

《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何新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东方的古琴与西方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间的对话,自然如水、毫无隔阂。古曲的三个动机碎片化引入,聚合成耳熟能详的古曲旋律后,打乱重组,四件乐器置于曲水流觞间轮转“老酒”。作曲家姚晨在作品中赋予了古琴许多新的演奏法,却几乎没有留给演奏者任何即兴发挥的空间,通过严密控制使音乐呈现自由散漫之感,器乐依字行腔。他说:“诗词虽然在我的作品中没有被唱出来,但词意对我的音乐作品起到了启示作用,那些重要的字眼对这部作品的音乐展开与音色布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全曲的黄金分割点处,乐曲渐渐脱离中国五声调式,小提琴在高音区衍生出一段日本都节調式,《阳关三叠》动机若隐若现。醉酒当歌,渐行渐远,阳关大道依稀可见。

《阳关三叠》可以无限生长吗?

当然可以。作为人类的音乐家永远可以做到,因为人类最擅长歌唱离别以及老调重弹,这是人工智能或者动物做不到的。

1977年,在周文中的推荐下,古琴曲《流水》搭乘旅行者号飞往太空无限循环,但那只是空间距离上的“无限”,音乐时空维度的“无限”是像《阳关三叠》这样穿越千年,永远有音乐家忍不住大喊:“再来一杯!”

本文为浙江音乐学院科研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渭城柳色
鲁 兰
渭城的雨
奔跑的柳色
长安柳色
年年柳色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