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章法“折腾”出美

2023-06-11周长城

关键词:奥楚洛夫写文章

【编者的话】 顾之川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时“不要怕说错话,也不要怕表达失误,既要讲‘规矩,更要敢‘放胆”。本期我们邀请周长城老师和作家汤云明跟同学们谈一谈“规矩”与“放胆”的关系。写文章既要遵章循法、掌握规律,又要除旧布新、超越自我,突出个人特色和独特的思维,使作品脱颖而出。

有些同学写文章,字数不多就无话可说了,内容极度概括或有所缺失;也有些同学平铺直叙,好似在记流水账,抓不住中心,不懂得谋篇布局。如何解决写作中这两大通病呢?其实,课文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写作技法宝藏。我们不妨从课文中学习“折腾”的技法来解决写作的通病。

一、“折腾”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关乎一篇文章的虚实。文章主旨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体现,所以,故事情节的设计一定要亮丽,这样才能绽放出主旨的艺术魅力。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同学们就可以大胆地“折腾”故事情节,突出中心思想。比如,契诃夫创作的《变色龙》,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对狗主人身份的不同猜测而进行五次“变色”的故事。小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主人公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起初,奥楚蔑洛夫摆出傲慢、威严的态度,表示要惩办狗主人,并马上把这条狗弄死。人群中有人说道:“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开始了第一次变化,对赫留金说道:“狗这么小,怎么够得着你的手指头?一定是你自己要耍赖,想要一笔赔偿费。”就这样把责任推到了赫留金身上。當一直跟着他的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第二次转变,对赫留金说:“这狗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是个下贱胚子,我一定要为你讨回个公道。”随后,巡警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说不确定是不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开始了第三次变化,训斥赫留金是个混蛋;“是你自己不好!”直到将军家的厨师说:“这不是我们那儿的狗!”奥楚蔑洛夫立刻发生第四次变化,断然决定弄死小狗。紧接着,厨师说道:“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奥楚蔑洛夫随即发生了第五次变化,对小狗一顿猛夸。故事以厨师把小狗带走,奥楚蔑洛夫恐吓要收拾赫留金收尾。

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五次“折腾”故事情节,使故事独立成篇、自成体系。变色龙这个文学形象从此活跃在世界文坛上。“折腾”是一种艺术的雕塑,基本义项是指对事物进行翻来覆去地修饰的一种动作形态,是流动的、悲剧式的美的创造,能把文章打磨出动人心魄的美。读者的向善之心让他们能感受到“折腾”所带来的心灵震撼,甚至与文字产生一种更强烈的感情共鸣。写文章时“折腾”故事情节,定能“折腾”出文学形象的美。一个坏人越被“折腾”,就显得越坏;一个好人越被“折腾”,就显得越好。

如果写一篇登山的文章,三下两下的功夫就顺利登上顶峰,那还有啥看头?试问,作者在登山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波折呢?这时,作者应当“折腾”一下故事情节,以便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比如,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蛇,是如何战胜它的;或遇到了草蜂的围攻,是如何战胜困难的。通过这样两次“折腾”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功到自然成。过程是展现主题的所在,围绕一个主题思想去“折腾”关键的故事情节,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同学们在熟知写作的基本技巧之后,大胆而合理地“折腾”故事情节,只要利于突出主旨,就能“折腾”出备受读者青睐的美文。

二、“折腾”悬念误会

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如果一篇文章能巧设悬念,做到引人入胜,实乃上乘之作。我们遵循写作的章法,通过“折腾”设置悬念,一定可以体现出曲径通幽的艺术美。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哀牢山中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作者对于“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一悬念不停地“折腾”,通过一次次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避免了单调的平铺直叙,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精神享受。“我”和老余夜宿小茅屋,正猜测、揣摩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遇到了瑶族老人提着枪、扛着米进来。“我”和老余赶紧给他端热水、热饭道谢,以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瑶族老人好容易才插嘴解释清楚自己不是主人,而是来补给在这里打猎迷路歇息时所用的粮食。瑶族老人告诉我们,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作者并没有就此停止对悬念的“折腾”,又开始设置误会。“我们”修葺小茅屋时,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出现在眼前,瑶族老人向小姑娘们行大礼,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茅屋。为首的小姑娘揭开了谜底,说小茅屋是解放军叔叔为了方便过路人休息盖的。后来,她姐姐梨花接过照料小茅屋的任务。姐姐出嫁以后,她又继续照管小茅屋。

写文章如果能围绕一个故事的谜底设置悬念,并不停地“折腾”悬念,让误会伴随情节层层展开,行文必定跌宕生姿、引人入胜。比如,我们写一篇拔河比赛的文章,如果按照“最后谁是王者”来设置悬念,不断地制造误会,写几个扣人心弦的特写镜头,不失为一种“折腾”之美。我们可以写五局三胜的场面,可以写不同时刻双方的胜利表现,再写两次某方败北的错觉,从而升华成一种全新的人生感悟。写作有时像垂钓一样,需要以静制动,当大鱼咬钩时,还需要钓鱼人以耐力和缓劲儿把对方体力耗尽,方能获得成功。这样去构思作文,自然需要“折腾”悬念和误会,才能展现出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三、“折腾”人物形象

好的作者往往都爱“折腾”文中的人物,通过“折腾”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善恶美丑。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通过“折腾”人物形象来开拓创新自己的作文,以解决情节平淡或如流水账的问题。朱自清在创作《背影》的时候,把父亲肥胖的身体写入文中,把在祖母去世、差使交卸的大背景下,父亲越过铁道,蹒跚地去给作者买橘子的艰难烘托得令人潸然泪下。杨绛在写《老王》的时候,把老王的眼疾写入其中,老王在临终前夕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把老王写成瘦如骷髅,令人唏嘘不已。在课文《范进中举》中,作者吴敬梓把范进中举后“折腾”成喜极而疯的形象,彰显了人类痛性之美。由此可见,写文章贵在“折腾”,一“折腾”就能震撼读者心灵,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我们在写以“谁是最美的人”为话题的作文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老师、家长、同学、朋友为写作对象,写他们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感人事迹。假如我们突破这些常规写法和常规材料,去“折腾”一下这个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行为,是不是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写一位外貌极其特殊的邻居或者陌生人,做了一件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文章定会打动读者!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阿长,她胖而矮、不识字、没有钱,却从很远的地方给儿时的“迅哥儿”买来她叫不明白的“三哼经”,这样的描述怎能不感人呢?鲁迅通过“折腾”阿长这个主角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行为及其处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写作中,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写“谁是最美的人”,我们可以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拾荒老人,在常人做不到的情况下,把垃圾桶里捡到的、被主人遗忘在罐子里的钞票还给失主,同样会创造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四、“折腾”细枝末节

如果我们把《变色龙》的五次“变色”分解成五篇短文章,不免有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然而根据写作的需要,不一定非得“折腾”全局,也可以着眼于局部,令作品的局部绽放出奇光异彩。《白杨礼赞》开头部分,作家茅盾对西北高原的雄壮景象描摹勾勒 ,写了单调的潜滋暗长,进而推出白杨树出场的惊奇。作者通过“折腾”景物描写来烘托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在挥毫泼墨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繁密壮丽的景象后,插叙了十年前紫藤萝花所遭受的不幸,并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悟。

写文章在“折腾”细枝末节时要注意分寸,不可泛滥成灾。比如,在写游记散文时,“折腾”某一处景象要有利于突出主旨。我们写登步云山的文章,可以通过“折腾”一下冰凌花的单调来写天女木兰的神奇壮观,突出人物坚强不屈、勇攀高峰的高贵品格。但这一路的风景不能泛泛而谈、“折腾”个不停,否则会冲淡文章的主体内容,破坏了主旨。

从课文中学习“折腾”的写法,利于同学们打开写作思路,既能解决文字过于单调的毛病,又能解决无主题的流水账,还能帮助同学们将普通文锻造成优质文。

“折腾”故事情節,文学形象跃然纸上;“折腾”悬念,读来引人入胜;“折腾”人物形象,散发文学魅力;“折腾”细枝末节,丰富作品内涵。写文章遵循章法,贵在“折腾”。“折腾”出美的形象、美的构思、美的魅力、美的内涵,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奥楚洛夫写文章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离题万里
《变色龙》教学设计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