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科普介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3-06-10纪敏

艺术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摘要: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多项重要功能。首先,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湿地也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过滤器,能够沉积大量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此外,湿地还可以蓄洪防涝,有效防止洪涝灾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公园形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城市湿地公园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景观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和利用、体现城市文化及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具备科普宣教功能。但很多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往往不重视体现科普宣教功能,科普景观也呈现同质化、单一化问题,参观者难以在游览湿地的过程中学习湿地知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整体体验有待优化。因此,文章从体验式科普的角度探讨湿地科普宣教景观的设计策略。首先,分别解析城市湿地公园和体验式科普的概念。其次,在归纳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功能组成之后,总结目前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性景观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体验式科普;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

0 引言

在《湿地公约》的有力推动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下的优先行动[1]。湿地公园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是集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体。其中科普体验是实现湿地景观差异化、丰富化和促进湿地知识宣教的有效手段。体验式科普既能让“传授知识,获取知识”这一传统方式融入科普活动中,又能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因此,研究体验式科普如何介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意义重大。

1 相关概述

1.1 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内部,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一定的规划设计,建设成集自然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科普于一體的湿地景观区域。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大规模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从1971年18个国家代表签署《湿地公约》开始的。各国在针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方面达成一致,开始以湿地为主题,打造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后来,城市湿地公园逐渐兴起,开始兼具多项功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湿地公园的建设遵循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因此和普通的休闲公园相比,须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和结构。同时,要在尽可能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前提下,维护系统内各种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建设各类辅助设施,发挥其生态效益,彰显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1.2 体验式科普

体验式科普就是大众通过亲身体验或者实践参与科普活动获取科学知识与理念的过程。科学普及和教育活动要将体验的对象、参与者,体验环境和经验获取的途径纳入科学普及和教育中。采用体验的角度和方法,重新规划科普活动,提高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参与者感受到科技和文化的魅力。

与一般的科普活动不同,体验式科普活动注重受众参与性、娱乐与学习并重性以及体验方式多样性。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应亲自介入科学仪器操作、科学实验、自然现象观察、知识探索和发现、自主创造等科普活动中。体验式科普也注重娱乐性,并不只是单纯传播科学知识,而是融入了娱乐元素,以娱乐的方式呈现科普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在此基础上,体验式科普也有其教育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说,科学与技术的普及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学习和体验认识世界。同时能通过个体参与、彼此交流等途径学习和运用更多的有关知识。

2 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功能组成

2.1 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内容

2.1.1 湿地自然场景体验

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湿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湿地的体验式开发已成为必然选择。人们在湿地自然场景体验过程中,可以了解湿地的组成、湿地的类型、湿地的生态多样性、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湿地科普体验方式可分为实体体验和虚拟体验两大类。人们可以在实体的湿地场景中辨植物、闻花香,听四季鸟语和潺潺水声。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愉悦身心的同时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手段,在室内模拟逼真的自然景观。这种方式既可以让游客领略湿地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让游客对湿地的生态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2.1.2 湿地地域文化体验

城市湿地公园除了能保护湿地和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之外,还能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一般是指一个地区具有悠久独特的历史,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传统,是该地区生态、民俗、传统和习俗等的体现。因此,对湿地所处的地区来说,人文科普体验功能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掘当地的自然环境、物质空间、知识系统等,既要把“看得见”的文化融入湿地景观中,又要把“看不见”的文化体现出来[2]。大众可以在湿地公园亲身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也可以通过其他科普手段向人们介绍和普及当地民俗文化,从而提高体验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2.1.3 湿地生态技术探索体验

湿地生态公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生态修复技术,最常见的有自然净水处理、生态护岸处理、湿地系统自我恢复展示等[3]。湿地生态技术的科普属于湿地科普宣教的重要内容,湿地生态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有利于促进湿地生态技术的传播和进步。在城市湿地公园内,可以采用直观的生态技术展示解说和原理场景还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各界学者可以在湿地公园采集数据、分析原理和交流技术,对现有技术提出改进意见。普通游人可以进行沉浸式参观和体验,在探索体验湿地生态技术后,加深对湿地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保护湿地的方式,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因此,湿地生态技术的探索体验是湿地科普体验中促进湿地生态保护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

2.2 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功能体系

2.2.1 展示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展示系统一般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模式。室外展示的部分一般将景观和展示相结合,包括科普小径、科普长廊、观鸟屋、水质净化池等。室外展示既是观赏过程又是体验过程,室外展示的空间是自然空间。室外展示部分包括科普中心、湿地生境展示基地等。除此之外,展示方式可以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这两种模式。静态展示是利用文字或者图片向参观体验者普及湿地基本知识;动态展示模式是利用多媒体、动态音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实现影像播放或者场景再现,可以给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2.2.2 解说系统

解说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效果和科普体验感。解说系统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解说指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线下解说指在公园内设置可供游客参观、领取或携带的解说牌。线上和线下都需要考虑到游客的体验,可以在公园内张贴或放置一些关于湿地知识的漫画、图片或宣传手册等,吸引游客前往参观,解说内容可以突出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保护价值,以加深游客对湿地知识的了解。此外,在解说系统装置所需材料的选择上,应多考虑使用节能环保且能和湿地环境相融合的材料,所有装置的风格应该和谐统一。

2.2.3 互动参与系统

科普体验中的互动活动能让游客积极地了解湿地的有关知识,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湿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进而形成保护湿地、关爱自然的情感。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参与系统往往和湿地的互动景观相关。互动性景观设置主要是针对游客的情感需求,将自然景观与人工设计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4]。互动参与的内容一般将观景、观鸟、劳作等活动与科普宣教相结合,主要强调的是参与、体验、相互反馈的过程。在设计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意境的营造、感官体验要素,将不同空间的类型与科普体验相结合。

2.3 现存问题

人们对湿地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湿地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国内对湿地公园设计的关注点仍聚焦于植物景观、建筑景观等方面,忽视了建设科普景观。现存问题主要是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性景观设计程序化、科普内容单一化和科普功能体系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系统还停留在简单的展示牌层面,仅利用文字和语音向人们介绍有关湿地知识,甚至连交互系统和交互活动都很少见,很少有人认真学习宣传板上的内容。并且大多数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一样的,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导致参观者体验不佳,不能达到湿地科普宣教的目的。

3 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3.1 以主题为手段,健全科普宣教体系

“主题”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贯穿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构思、布局、空间结构和形式等方面。不同的湿地环境,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可以结合场地内其他自然元素使参观者产生共鸣,给参观者带来独特的体验。除此之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设置的科普体验区,也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确定需要展示的内容,室内展出的主题也可以和室外不同。要充分利用科普体验的展示系统、解说系统和互动参与系统,健全科普宣教体系,配合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式,营造出丰富的体验效果,起到湿地科普宣教的作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要想突出湿地景观的主题,首先要了解不同空间的设计目的,确定好最终项目与设计主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的空间组织与构成的设计和意境营造。

3.2 以感知为媒介,促进人景多维互动

景观体验是人们通过感官去感受和认识景观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身体直观地感知体验景观,并且借助自身的行为活动来获得准确的信息[5]。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景观设计可以将湿地各种组成元素和人类各感官的感知特点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湿地空间营造出有意境且能够满足体验者需求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科普空间。

在常见的感官体验中,视觉感知一直是最重要的感知因子。内涵丰富的湿地视景网络能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听觉感知是人除了视觉感知以外最主要的接收、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在塑造湿地声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然声景和人工声景,增强空间的活力和氛围。嗅觉感知在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空间的设计方向为芳香植物的种植和香化工程建造方面,如在室内科普场馆营造湿地氛围或开展闻香辨湿地植物等活动。触觉感知是人类在幼年时就具备的本能性感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关注材料的温度、形状、质感,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湿地科普景观设计中,要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感知系统,促进人和景观互动,增进人们对湿地的认识。

3.3 以技术为辅助,营造创意体验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以提升景观的趣味性。常见的科技辅助手段有虚拟现实技术、3D立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例如,魁北克设计的麦浪浮动景观受到了儿童的喜爱,其利用28 500根灯管和白色的反光膜,使“小麦”在微风中左右摇曳时,反光膜会随着周围的景观刺激不断地变换颜色,让景观充满活力与动感。还有艺术创作者将艺术影像搬到峡谷河流之上,使“花朵”在峡谷河面上盛开,这些花朵与花瓣不是提前录制的,而是由计算机程序根据溪流数据衍变的。目前,科技手段在景观中大有可为。在城市湿地公园体验式科普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湿地生境展示、湿地动植物介绍和湿地生态技术普及。相比传统的文字和展板,其可以让科普空间更有创意,体验者也会更主动地去感受湿地氛围,了解湿地的相关知识。

4 结语

本文探索了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的内容和体系构成,发现了城市湿地公园科普体验性景观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体验式科普介入的视角总结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在具体设计中,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充分利用场地空间,结合科普主题,利用人的各感官的感知特点和新兴技术营造丰富多维、充满趣味的湿地科普景观。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湿地科普体验性景观如何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湿地的知识与功能,通过科普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湿地保护和利用中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星.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体验研究[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2.

[2] 崔戎.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1.

[3] 赵珂.基于科普体验的银川阅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4] 朱磊.论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14):55-56.

[5] 沈冉冉.城市公园景观中的感知体验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作者简介:纪敏(199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環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梁燕莺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