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思考
——基于浙江省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的案例研究

2023-06-08王函明徐开娟

中国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华市城乡资源

王函明,徐开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众多不平衡发展现实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刘彦随,2018)。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源,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是破除城乡资源壁垒、实现平衡发展的核心内容。但长久以来,城乡发展均面临巨大的资源困境。一方面,长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乡村资源单向涌入城市,直接导致了乡村的衰落。同时,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营商成本不断上涨,推动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要素向乡村转移,已经成为破解城乡资源困境的迫切需求(张克俊 等,2019)。另一方面,在政策驱动下,“以农促工”逐渐向“以城带乡”转变,但城市经济主体具有逐利性,项目、资金等要素输入乡村后,由于乡村缺少相应的资源交换的理念和内容,城市资源要素缺乏向乡村流动的动力,最终导致了“城市反哺乡村”的中断(朱启臻,2017)。因此,乡村回报城市的内容同样成为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关键。

新时代新征程,应以乡村为本位研究城乡资源问题,既要推动城市高质量的资源注入乡村,又要思考乡村如何回馈城市,探讨城乡资源双向互动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在已有乡村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中,体育作为绿色、朝阳、健康产业,其推动城乡资源良好互动的探索逐渐受到广泛关注。20 世纪60 年代,体育在以乡村、小城镇为单位的欧美地区出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与乡村、小城镇结合被认为是有效推动乡村建设的路径(王成,2020;王学彬 等,2018)。2002 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体育逐渐被纳入破解城乡二元机制、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体系中。但是,国内针对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价值、经验、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傅钢强 等,2020),少数涉及城乡融合视野下资源配置问题(陈鑫林,2018;陈远莉,2019)。因此,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问题,对于加快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丰富乡村体育、城乡关系以及乡村振兴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4 个问题:1)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分别调动了哪些城乡资源?2)体育缘何能够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3)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驱动城市资源流向乡村?体育推动城市资源回流后,乡村如何回馈城市?4)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形成了怎样的统筹模式?

1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1.1 文献综述

1.1.1 城乡资源识别

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资源,乡村有特定的资源利用方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文传统和习惯(朱启臻,2017)。乡村体育资源是以乡村为基本范围涉及的体育资源整体(谢英,2003)。现有文献主要从2 个角度对乡村体育资源进行识别:1)乡村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包括体育旅游资源、体育空间资源、体育文化资源、民俗体育资源等(陈浩然 等,2011;付春明等,2017;李萍 等,2018),这些资源很大程度影响了乡村发展趋势。2)乡村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待提升,既体现在缺少开发意识(陈玲,2015),又体现在资源开发不充分(赵高伟,2017),导致乡村体育资源未被充分识别和利用。

城市体育资源是相对于乡村体育资源而言的另一类区域体育资源(谢英,2003)。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划分,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以及信息6 类,其中城市在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要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王向阳 等,2020)。相应的,城市拥有更具优势的体育人力资源、体育财力资源和体育组织资源等(徐斌,2019),但同样存在资源优势不清以及场地设施资源不足等问题(谢英,2009),是制约城市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1.2 城乡资源流动

城市资源的对外输出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来看,乡村的资源禀赋以及区位条件作为资源导入的基础条件,是城市资源注入的决定性因素(孙伟 等,2021)。短期而言,城镇化进程中的市场需求和外部宏观政策的牵引共同驱动城市资源的输出(屠爽爽 等,2019)。从体育资源角度分析,城市在体育人才储备、体育项目开展经验上要远优于乡村,随着踏青、登山和户外野营等活动对城市居民吸引力的提升,城市资源的回流逐渐成为可能(陈鑫林,2018;陈远莉,2019)。

城乡资源要素交换是实现资源在城乡间高效配置的关键路径(张克俊 等,2020)。城乡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已经关注到乡村振兴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郑丽梅(2019)认为,体育元素助力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不限于乡村,通过资源置换同样对促进城市繁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分别从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李彬,2017)以及体育场景生态化(任海,2021)的角度对体育作用下乡村对城市的回报内容进行探讨。

1.1.3 城乡资源统筹

城乡资源互动不仅是要素交叉流动的过程,也是要素统筹融合的过程(陈心想 等,2021)。资源统筹的过程是盘活“人、钱、地”的过程,让城市的人才、资金、项目流向乡村,统筹开发乡村原有资源及城市导入资源,改变乡村长期“失血”“贫血”的局面,唤醒乡村的巨量“沉睡资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内在持续动能(张克俊 等,2019)。关于城乡资源统筹的现有研究集中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领域,主要通过借助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非均衡发展等理论探讨城乡体育资源统筹的成因、现状及对策等(杨小明 等,2014)。

1.1.4 研究评述

从整体上看,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对城乡资源问题展开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逻辑分析框架、理论和方法支撑。从具体内容看,已有文献较为系统地归纳了城市和乡村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有文献对城乡体育资源流动的规律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研究内容过于笼统,研究纵深度不足。关于体育促进城乡资源互动这一主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还不成熟,尚属于探索研究阶段,尤其是体育如何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方面还未形成成熟理论与方法体系。体育对于城乡资源互动的推动作用与价值功能,亟待从理论构建、实施路径与实践以及长效机制的形成中寻求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1.2 研究框架

健康的城乡关系应是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相互流动,且功能是相互补充的。根据城乡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城市和乡村在资源要素禀赋上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地位,城乡区域要素的不平衡性推动了要素的流动(程响 等,2018)。依据资源整合理论,资源整合是建设主体通过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融合,使各类资源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动态过程(秦晶,2019)。因此,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是互相衔接的过程,本研究从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出发,基于城乡区域要素流动理论以及资源整合理论,构建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图1)。

图1 分析框架Figure 1.Analysis Framework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严格遵循案例研究的流程: 理论回顾→案例研究草案设计→案例数据收集→案例数据分析,同时在后2 个阶段中运用了循环往复的策略(苏敬勤 等,2011)。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丰富的案例数据为支撑,对案例进行更详实和深入地描述(张梦中 等,2002)。采用逻辑模型分析法探索体育对城乡资源双向互动影响的逻辑。逻辑模型分析强调对一个干扰事件的研究,分析应该如何解释干扰事件的影响,并在干扰事件的影响下,产生一系列“结果”,从而形成因果关系链(苏敬勤 等,2011)。

2.2 案例选择

本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以下简称“特色村”)为研究案例。2015 年,贫困村金华市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利用废旧厂房改建气排球场,引进全国首届“快乐气排球”赛事后一炮而红。2016 年,小章村承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83 场,吸引游客4 万余人,带动了民宿、农产品销售,实现收入350 万元,户均净利润超过3 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运动村”,是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发展的典型。金华市体育局通过深度解读“小章现象”,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并以乡村空间为载体,以特色体育产业为引擎,向当地村民及外地游客提供运动休闲及参与体验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在全国首创了“体育+”特色村(居)项目(金华市人民政府,2019)。2016—2021 年,已建成52 个特色村,总投资达20.41 亿元,建设气排球馆、门球馆、足球场、武术馆等体育场馆49 个,累计建设用地达68.8 km2,共带动乡村增收约1.38 亿元(金华市体育局,2021)。本研究选择金华市作为案例,一方面,遵循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原则,金华市在体育融入乡村建设方面开展时间最早,是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代表,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体育局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另一方面,按照理论与案例的适配性原则,金华市在促进乡村吸引社会资金、推动人才回乡、缓解城市体育空间压力等方面的实践契合本研究理论需要。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文献资料调研。搜集并分析相关报道、文献以及金华市52 个特色村向金华市体育局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共计12 万字),设计访谈提纲和调研框架。2)实地调研。根据典型性、代表性和影响力原则,选取了13 个特色村于2021 年7 月20—25 日进行实地访谈和调研(表1)。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干部、体育局负责人、相关协会负责人、项目运营方和普通村民。3)数据整理、分析、编码。对访谈数据以及实际调研情况进行整理,验证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材料。4)补充调研。针对数据分析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和补充的内容,于2021 年9 月1—4 日对10 个特色村开展补充调研。

表1 实地调研村居及区域分布Table 1 Field Survey of Villag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3 案例分析

3.1 资源识别

根据区域经济学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位:城市是资源的集聚区和经济的高增长区,乡村则是资源的待开发区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区(程响 等,2018)。

3.1.1 乡村体育资源

通过对金华市乡村体育资源的实地调查,基于资源的开发内容与性质,并结合现有研究中关于乡村体育资源的内容,总结出乡村在城乡资源交流中被积极调动的资源,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文化资源和乡村土地资源4 个方面(表2)。

表2 金华市乡村体育资源及典型证据Table 2 Rural Sports Resources and Typical Evidence of Jinhua City

1)运动项目资源,主要包括山地户外运动资源、水上运动资源、航空运动资源以及汽摩运动资源。一是金华市乡村山地资源丰富,包括九峰山、凤凰山等休闲旅游片区以及众多小山丘,适合开展户外露营、山地自行车、飞拉达攀岩等山地户外运动。二是金华市乡村水系发达,山间溪流、湖泊、水库、河流等水资源分布广泛,适合开展水上漂流、水上冲浪、垂钓等多种水上运动。三是金华市乡村天然的地形地势为航空运动以及汽车摩托车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色运动项目资源成为拉动金华市各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2)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已存在且与体育相关的,开发后能够吸引游客的各种资源(孟峰年,2004)。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开展体育旅游的重要阵地,如永康市园周村依托村内山水资源,打造生态观光游以及与特色景点游相匹配的体育旅游体系,村内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2 000 人次。人文资源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了乡村体育旅游的内涵,如南马镇联合村作为两宋时期的古窑址之一,村内充分围绕“大宋官窑文化创意村”的主题,植入水上运动、户外拓展等20 多个运动休闲体验项目,走出了一条体育与人文旅游特色融合发展之路。

3)体育文化资源,由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构成。金华市乡村着重开发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资源,如金东区蒲塘村传承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武术五经拳,通过建设五经拳教授、练习场地,蒲塘村已经成为了武术运动的集聚区;上朱民族行政村作为畲族的聚集地之一,通过发展押加等畲族传统体育运动,吸引了游客前来更好地体验畲族文化。同时,依托古建筑、古村落培育了琐园村、下石塘村研学基地等一批以趣味定向、户外拓展为主题的运动特色文化村。

4)乡村土地资源,主要包括零散土地和闲置用地。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基础。乡村地区相对城市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条件用于建设体育场地。受城镇化影响,大量乡村居民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存在众多闲置、废弃土地,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同时,乡村地区无序的土地规划形成了大量的“细碎化”零散土地。这些土地资源为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建设以及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3.1.2 城市体育资源

按照资源极化过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资源的集中过程密不可分(程响 等,2018)。总的来说,城市在人才、资金以及与体育直接相关的赛事资源方面,具备更高的集聚水平和更高质量的资源要素(表3)。

表3 金华市城市体育资源及典型证据Table 3 Urban Sports Resources and Typical Evidence of Jinhua City

1)人才资源。城市人才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动性。人才的流动首先是指返乡创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乡贤回归,如琅琊镇上盛村乡贤回归后,建设了航空飞行营地。此外,城市中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体育经营人才也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金华市以体育产业链条需求为导向,通过将乡村与城市企业、运动项目协会等进行对接,大力引入赛事策划、营销宣传等专业人才。

2)资本资源。城市资本相比乡村而言具有绝对优势,其对乡村的影响主要是由社会资本及政府补贴两方面组成。社会资本是特色村的主要资金来源,据统计,52 个特色村中23%的体育特色项目由企业投资主导,一半以上的特色村引进了城市企业投资,共吸引社会资本约10 亿元。除社会资本外,金华市体育局制定《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帮扶初始资金筹措能力不足的乡村。此外,金华市还加大了针对特色运动项目落户乡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如金华市政府发放补贴超过700 万元,推动后张村建设航模基地,超过1/3 的乡村获得财政专项补贴,极大推动了乡村体育基础设施改善和重点体育项目产业集聚。

3)赛事资源。城市具备更扎实的体育赛事资源基础,主要包括由赛事、活动等组成的项目资源,由赛事运营、活动组织、风险规避等能力组成的组织资源,以及由参赛者、游客等组成的市场资源。对于以体育赛事作为特色村项目核心的乡村,赛事及活动是项目发展的起点,入驻企业、体育协会等拥有多级别、多样化的赛事资源,如后张村以航模飞行跑道为媒介,与专业赛事公司合作引进海陆空模型锦标赛。同时,入驻企业及协会的专业运作能力也是特色村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如蒲塘村在所在区武术协会的指导下,举办金华武林大会,有效解决了乡村经营经验不足的问题。此外,城市居民对于享受自然风光、体验生态体育具备更高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效支撑了乡村的休闲体育发展。

3.2 资源导入

在资源整合理论视阈中,资源导入是城乡资源对流的中心环节,是城乡资源双向位移的过程。其本质是根据城乡不同发展需求,将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注入乡村;乡村在承接城市资源后,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并发挥扩散效应,以各种渠道回报城市的过程。

3.2.1 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实现逻辑

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是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在城市和乡村两个区域之间的跨界流动。体育促进资源双向互动的逻辑,既遵循区域资源要素互动的规律,又受体育自身特点的影响(图2)。

图2 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实现逻辑Figure 2.Realization Logic of Sports Promoting the Two-Way Inter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根据区域资源要素互动的规律,体育能够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首先,城乡体育资源不均衡。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存在资源不平衡性,就会产生区际资源的流动(义旭东,2005)。体育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城乡区域在体育资源禀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资源差是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客观基础。其次,资源价格是资源配置的杠杆,城乡资源价格与收益的差异是资源流动的动力,引导资源流动的方向(熊义杰,2011)。而城乡资源的价格是由城乡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目前,城市空间受限,营商成本较高,而乡村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较低的资源价格以及较高的收益预期有效促进了体育资源要素向乡村的流动。

受体育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体育的生产过程具有引流性,体育是典型的“人气接口”,能够通过活动、赛事、场馆等为乡村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并转变为经济价值。同时体育具备较强的消费粘性,能够吸引消费者持续参与和重复消费,这一过程无形中加强了城乡间的资源互通。而且,体育生产的过程通常伴随着消费的发生,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同在性”带动了主体的回流以及资源的聚集。此外,产业关联度与资源流动活跃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体育的高产业关联度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资源和产业不断向乡村分化和转移,强化了体育促进城乡资源流动的稳定性,形成资源流动的惯性积累。

除此之外,我国城乡资源互动具有较强的制度演变粘性,城乡资源要素无论是在流动量上还是流动方向上,都伴随着城乡制度的完善而不断演进。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体育在城乡融合中的作用日益重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配套、协调和设计,将不断引导体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

3.2.2 体育驱动城市资源回流机理

城市资源回流是将城市较高水平的发展要素或资源组合,有目的地向城市以外进行分化和转移,这种分化和转移必须借助一定的推动力才能实现。基于体育驱动城市资源回流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为指导,探索体育促进城市资源回流的机理,构建理论分析框架。PSR 模型最初应用于构建经济预算和环境问题的指标分析体系,之后形成基于动因-现状-反应的事物可持续发展逻辑路线的研究理论框架(谢小青 等,2017)。本研究在金华市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引入PSR 模型解释体育驱动城市资源回流的机理(图3)。

图3 基于PSR模型的体育驱动城市资源回流机理Figure 3.Mechanism of Sports-Driven Urban Resource Reflux Based on PSR Model

压力(pressure,P)分析:1)城市体育空间资源总量不足。以金华市为例,金华市是浙江省经济强市,是典型的制造业与商贸城市,城市可布局的休闲锻炼空间受城市化挤压,导致了供需矛盾突出。2)城市体育产品供需错配。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运动项目需求日益多元,而部分项目受场地建设要求及建设成本的限制难以在城市开展;另一方面,优美的田园风光对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居民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城市环境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需求,导致其选择性不足。3)城市资源溢出效应。金华市作为我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以服务业、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体育资源丰富,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的资源溢出效应势不可挡。

状态(state,S)分析:在上述压力的作用下,城市呈现出体育服务压力增加、居民活动参与选择性不足、居民幸福指数下降等态势。城市体育设施作为居民的基本生活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由此引发的“场地之争”问题也不容忽视,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相比之下,金华市乡村拥有良好的山水资源禀赋,但同时农民收入不高、乡村空心化严重。面对如此发展现状,形成金华市乡村特色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响应(response,R)分析:金华市在缓解城市体育供给压力方面做出了众多尝试,最终探索到了“体育+”特色村的新路径。金华市体育局通过解读“小章现象”,探索缓解城市体育供给压力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并行之路。金华市乡村中也有众多热爱体育、思维活跃的带头人,致力于通过体育振兴乡村。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配合市场的自发调节以及城市居民需求的导向,体育逐渐发展成为金华市部分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吸引城市相关资源不断回流乡村。

3.2.3 体育作用下乡村-城市的回报体系

城乡资源双向互动建立在市场交换机制基础上,城乡分别以各自满意的等价物进行交换,构成城乡合作的基础。如果乡村没有内容回报城市,那么再多的城市资源进入乡村最终也会走向中断(高杰 等,2020)。体育作用下乡村对城市的资源导入,区别于城市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内容回流乡村的显性形式,是在乡村区域内发生的、影响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维体系(表4)。

表4 体育作用下的金华市乡村-城市回报体系及典型证据Table 4 Rural-Urban Return System and Typical Evidence in Jinhua City under the Role of Sports

城市居民视角:1)消费内容,特色村在整合城乡资源过程中为城市运动者、城市旅游者以及城市老年人等群体参与竞技比赛以及休闲体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2)消费场地设施,特色村修建了多种消费场地设施,既包括篮球馆、气排球馆等室内场地设施,也包括户外露营基地、飞行基地、汽摩越野基地等户外场地设施。3)消费场景,特色村将城市的物品、赛事、活动等资源整合到乡村生态体系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主客共享的新空间,开拓了乡土化、生态化、融合化的消费场景,充分迎合了城市居民希望亲近自然、享受绿色乡土生活的需求。

城市产业视角:1)互补/替代作用,由于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及互补性的特征,即各种资源要素在结合过程中可以部分的相互替代或补充。金华市在城市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举办赛事活动以及体育产业扩张的成本。特色村为城市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寻求产业资源互补/替代开辟了新途径。2)产业融合,金华市以特色村为平台,充分挖掘各地区优势产业,加快体育跨界融合,逐步形成了体育与教育、旅游、文化、制造、影视等业态融合的体育新业态,增强了体育与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强度,赋予了城市体育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3)辐射效应,特色村为城市体育经营人才就业谋划了新出路,金华市52 家特色村新增就业岗位2 914 个,聚集中、高级人才336 人(金华市体育局,2021),提高了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

城市主体视角:1)城市品牌,特殊事件对传播城市品牌、宣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长远来看,金华市开创性地创建了特色村项目,成为金华市城市品牌的新名片。2)城市交流与合作,随着特色村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渐显著并被其他城市知晓,金华市与其他城市以特色村为载体开展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与学习平台。如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山村通过学习金华市义乌市小六石村的发展模式,复制了“杭州小六石”欢乐园;江苏省常熟市等城市以及泰国等国家发现“小六石村模式”的可塑性,也纷纷与之洽谈合作,有效促进了金华市与其他城市乃至其他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3.3 资源统筹

资源统筹是将可流动的城乡资源通过协调进行交叉融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乡间的分工与合作,达到城乡利益最大化(秦晶,2019)。体育促进城乡资源统筹,即以体育为主体的业态在城市回流资源与乡村本土资源间相调适的过程,金华市摸索出从微观-要素到中观-产业,再到宏观-空间的统筹模式(表5)。

表5 “体育+”特色村资源统筹维度及解释Table 5 Dimensions and Explanations of “Sports+” Village Resources Integration

要素维度: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城乡二元格局致使多数先进资源集中在城市,因而要素统筹的重点在于发挥城市资源的扩散效应。1)人才统筹,充分发挥城市专业人才与本土村民的融合裂变的乘数效应,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吸引城市人才进入乡村。如通过与社会组织达成合作,为乡村提供专业领域的经验、技术、理论支持;通过人才培训项目引流专业人才进入乡村,如马昂村大斗山飞行营地通过与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孵化航空运动人才;以体育运动为依托培育新型乡村领导班子,激发领路人的实干型与创新性,发挥村民的主体力量。2)资金统筹,特色村积极探索多种资金汇入方式,灵活统筹财政补贴、社会资本和村(民)筹资3 种资金筹集方式,逐步建立形成了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3)项目统筹,既表现在将城市的赛事及活动等资源转移到乡村,实现项目的重新分配,又体现在对特色村整体项目的运营统筹,形成了村企合作经营、村集体直接经营、社会资本管理运营的差异化项目运营模式,构建了多领域、多渠道、多方面的项目合作机制。

产业维度:产业统筹的重点是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产业格局,改变乡村只能发展农业的局面,实现城乡产业的分工互补。1)市场主体统筹,随着金华市城乡体育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极大改变了城乡市场主体布局,主要体现在部分主体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集聚。同时,金华市为城乡主体营造了平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形成了互惠互赢的城乡市场主体生态圈。2)产业体系统筹,特色村建设影响了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促进了城市依据自身产业链优势,实现体育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同时,以体育产业联动的方式,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体育服务业有机整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为乡村注入产业新动能。另外,体育天然地将城市的项目、经验、技术与乡村的农副产品、户外休闲资源以及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了“体育赛事+休闲旅游”“户外运动+田园风光”“运动休闲+传统文化”“休闲体育+体育制造”等产业形态,孕育生成了城乡互助、交互驱动、合作互补的产业共同体。3)产业结构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成为产业结构统筹的主要表现方式。首先,金华市以特色村为平台将城市部分产业内容转移到乡村,使城市集中力量发展更高水平的服务业。其次,乡村在承接部分城市体育产业内容后,原本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生态化,体现出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空间维度:体育空间在参与价值增值活动后形成城市空间资本,对城乡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郑丽梅,2019)。1)用地统筹,主要包括乡村区域内统筹和城乡区域间统筹。一方面,乡村与乡村加强联动,各特色村在体育项目布局时遵循差异化原则,避免项目重叠,造成空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合理的结构空间,金华市通过统筹零散土地、实施宅基地整合政策、改造废弃用地等方式,提高了乡村土地的利用率,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提供了解决思路。2)城乡融合,体育作为“粘合剂”,通过改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路径,解决了城乡资源的分割问题,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为案例,构建体育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图4)。基于城乡区域要素流动特点和资源整合进程,由前后承接的3 部分构成:以城乡资源识别为基础,以体育驱动城市资源回流机理和体育作用下乡村对城市的回报体系为主体,以实现城乡资源统筹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城乡资源双向互动。

图4 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Figure 4.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ports Promoting Two-Way Inter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在资源识别方面,由运动项目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构成的乡村资源,由人才资源、资本资源以及赛事资源构成的城市资源,共同构成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资源体系。资源识别的结果既符合区域经济学中城乡资源要素的空间特征和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又验证了已有城乡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结论。

在资源导入方面,依据资源整合进程的基本内容,城乡资源导入不是简单的“城到乡”或“乡到城”的过程,而是基于城市资源回流和乡村回报城市体系共同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城市体育面临的压力不断推动市场主体寻找新出路,乡村与城市资源的互补性促成了城市资源回流乡村;乡村在城市资源的协助下以体育为主体,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并发挥扩散效应对城市产生回报。

在资源统筹方面,资源的高效互补是实现资源统筹的关键。城市具有更高水平的体育发展资源要素,而乡村具备更优越的体育自然发展基础,高度互补和匹配的城乡体育资源推动形成了要素、产业、空间层面的融合和统筹,对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产生巨大推力。

4.2 讨论

本研究作为体育与城乡资源互动的探索性研究,从乡村本位出发,重点探讨了乡村体育,阐述了体育对于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实现逻辑,丰富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理论研究;同时,国内诸多地区通过导入体育要素,促进城乡互动,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体育时代价值发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应重视城乡两条路径的兼容性发展,在注重城市资源回流的基础上,乡村也必须提升以体育要素为核心的资源交换意识,为体育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指引。

然而,当前乡村振兴面临巨大的外部变化,导致体育在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部分城乡主体尚未意识到体育在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方面的巨大效益,对于发展体育特色的乡村尚存在较多认知偏见,乡村地区体育业态的涌现仍是少数主体的尝试,对乡村体育资源的挖掘力度依然较浅,“人、钱、地”等资源要素趋向于流向市场认知中效率更高的产业,阻碍了体育价值的发挥。2)受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市场意识和经营成本的影响,乡村缺乏吸引城市资源流入的良好环境,存在明显的人才困境、资本困境和平台制约。3)在一些领域,市场尚未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制约了资金流、人才流、项目流的自由协调,突出表现在乡村土地要素的流动上。

在此背景下,探索构建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一方面,从资源整合主体视角出发,应提升政府、企业、乡村等对新时代体育价值的认知程度,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引导体育元素进驻乡村,构建乡村“人、钱、地”政策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从资源整合手段出发,应该积极营造开放性低成本获取体育发展资源的生态环境,修正与调适城市化倾向政策,构建乡村内部开发、外部引进、内外合作共建的协同开发机制。同时,也要精准界定各项体育发展资源价值,加速推动高互补、强协作、共享型的城乡资源流动。积极构建体育特色的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机制,增强乡村吸引城市资源的载体与机制建设,处理好要素投入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为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推进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基础工程。

5 结语

体育在城乡要素流动规律和资源整合进程中具备影响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坚实基础。体育促进城乡资源互动是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新时代,在资源环境约束提升、消费需求升级引领的背景下,随着人口、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从单向配置转变为城乡两个空间的有序互动,体育影响城乡资源流动的价值和功能将被进一步挖掘,成为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重要业态和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尝试探索了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未来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不断探索,以期实现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和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金华市城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资源回收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城乡涌动创业潮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