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学习材料低效现象的思考

2023-06-08伍立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风衣直径

伍立新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还体现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学习材料是否有效,不在材料的新旧或数量,而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获得发展。本文结合案例剖析学习材料选择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透过现象提出了建议策略。

现象1:“穿起来太难看,没人会穿”——材料脱离现实生活

呈现两件上衣(黄风衣、红毛衣)、三件下装(黑短裤、红裙子、蓝牛仔裤),每次选一件上衣、一件下装,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经历活动,总结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

生:“上身穿风衣,下装穿裙子这样搭配不合理。风衣是冬天穿的,裙子是夏天穿的。”

生:“这样穿在一起要被人笑话的。”

生:“老师,只有四种”“我认为上身穿红毛衣,下装穿黑短裤,这样搭配也是不对的。”……

避免“生活化”的材料干扰学生的“数学思考”

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学生自然会凭借生活经验,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但事实上,太熟悉的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有时会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思考,从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的材料要尽量简单,但避免不符生活实际的情况,合情合理的素材可以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现象2:“先听老师把话说完”——材料呈现不适时

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自己动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好吗?

师:请组长拿出来,小组同学自选一种验证……

(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学生们你争我夺,顾自摆弄起来。)

师:请大家静一静,先听老师把话说完……

该出手时就出手——准确把握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

学龄儿童对新鲜事物和色彩鲜艳的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究兴趣。学习材料的呈现要“见机而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使学习材料出现的是时候、是地方,尤其是操作材料的呈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要早点与学生见面,有时则要晚些时候见面,而有时就不能过早亦不能太晚。早了,学生会被这些材料吸引,迫不及待地摆弄这些材料,致使教学无法照常进行;晚了,一则学生失去操作的兴趣,二则失去操作的意义。

案例中教师应该先把操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再呈现学具让学生展开操作验证。在明确的任务要求的活动操作,既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发挥了学习材料的有效性。

现象3:“这应该是凑巧吧?”——材料数量不适度

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相同的圆,操作活动学生又是滚又是绕,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氛围。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测量的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生1:我们组的结论:圆周长÷直径≈3。

生2:我们组也是。

有学生高喊:老师,我不赞同大家的观点,这应该是凑巧吧?那这个圆的周长肯定没有直径的3倍。只见他高举一个小圆。

这时教室里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教师不知所措……

因需而定——准确把握学习材料的数量

生活中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但好材料不等于材料有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数量是否适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案例中如果老师准备的学习材料不是大小一样的一个圆,而是大小不等的3个圆。这样的材料既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测量三个大小不同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过程中,每人都经历了猜想、验证,又共同感受“变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如此的操作活动是真正有价值的。合适的数量是组织有效活动、促发有效思维的有力保证。

提高学习材料的有效性,关键在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提高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课前要精心选择学习材料,正确定位和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目标和功能,思考和挖掘每一个学习材料的教学价值,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风衣直径
转一转,更简单
各显神通测直径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山水(直径40cm)
寻找黑色风衣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穿茉莉花风衣的人
风衣的N种可能
工装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