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学艳:过敏反应的“笃行者”

2023-06-07李君

大众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王峰过敏原花粉

李君

第一次见王学艳,是在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上。她刚刚结束与同行的研讨会,匆忙吃完盒饭,卡着点赶到了火车站。这次,她带领百名专家赴基层县(旗)医院,助力呼和浩特当地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乡村、草原、大山…… 多年来,王学艳带领团队行走3 万余公里,在北京、新疆、内蒙古、河北等8 个省(区)的31 个市区(旗)县留下了脚印。作为变态反应学科专家,王学艳不仅破解过困扰患者20 多年的疑难杂症,还能轻松地识别各种植被过敏原,用自己的经验和汗水,指导临床医疗实践。

令王学艳“声名大噪”的故事,要追溯到2004 年。时年38 岁的王峰(化名),已经被不明原因的病痛折磨了10年,症状从一开始的反复感冒、偏头痛、眼眶痛和头晕,逐渐发展为重度偏头痛、右耳失聪,严重丧失劳动能力。

王峰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医生的诊断也各不相同,比如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心肌供血不足和听神经瘤等,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后,病情却无好转。“我想着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王峰说。家人揣着借来的5000 元钱,抬着王峰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准备手术。

是王学艳帮助王峰办理的住院手续。当时,晕晕乎乎的王峰时不时擦鼻涕、打哈欠,这一系列异常动作,引起了王学艳的注意。

“直觉告诉我,王峰的‘怪病’可能和变态反应有关。”在王学艳的建议下,医院很快帮王峰安排了磁共振、CT 等医学检查。果不其然,多名专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会诊后,排除了王峰患有听神经瘤的可能。王学艳由衷地为王峰感到开心,并在第一时间带他做了过敏原检测。

30 分钟后,王峰久治不愈的“怪病”终于确诊了——就是过敏性疾病。他不仅对食物如大米、白面、西红柿、虾蟹等过敏,还对尘螨、花粉等过敏。

王学艳和团队成员一起,为王峰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和饮食方案。尽管王峰和家人对诊断结果感到不可思议,但还是遵从医嘱调整了饮食。慢慢地,王峰的偏头痛、右耳失聪等症状逐渐减轻,几天后甚至可以下床活动了。一年后,困扰王峰及其家人10年的“怪病”就这样治愈了。

随之而来的,是多家媒体报道,包括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等栏目的关注。在这个契机下,王学艳受邀参加了多场有关过敏性疾病的讲座,向更多跨学科医生、普通老百姓宣讲过敏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教大家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以及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的典型特征等。

“很明显,现在来变态反应科就诊的患者比之前多了。我们的医学科普讲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过敏性疾病患者误诊误治的作用。”王学艳感受到了科普宣教对于疾病诊治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王学艳也主动奔赴县城、乡镇,为更多的过敏性疾病患者送去健康。

“我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同行的认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做到了深入老百姓生活,从细微环境中,从大量患者的繁杂表现中,积累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知识。”面对患者,王学艳始终能够做到事必躬亲,从容不迫,敢想敢做,用行动践行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话。

2006 年以来,王学艳组织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的医务人员,多次开展以关注“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人民健康”“推动变态反应学科发展”为主题的健康行活动。

北方地区过敏性疾病精准防控体系的空白,一直是王学艳的“心头大患”。 2013 年,王学艳领衔的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牵头创建了中国北方花粉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以下简称为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包括花粉监测、植被调研、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医生培训、百姓科普宣教等五个方面。

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策略先后在内蒙古、新疆、河北、辽宁等地推广应用,目前已帮扶建立了9 个变态反应诊疗中心、23 个变态反应科、142 个变态反应专科门诊。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过敏性疾病的分级诊疗,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5 年和2018 年, 王学艳带领团队分别在内蒙古6 个地区和河北省张北地区进行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花粉播散出现春秋两个高峰期,秋季花粉症症状高峰期比花粉高峰期提前了2 周。基于花粉监测结果,王学艳立即向当地医疗系统提出建议,在花粉高峰期,提醒患者提前2 周用药。果不其然,花粉高峰期到来时,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明显减少。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医院为例,就诊高峰时,过敏性疾病患者挤满走廊,现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却是寥寥无几。很明显,专业建议起到了减轻患者花粉高峰期症状、减少用药、减少医疗支出的关键作用。

在2015 年和2018 年, 王学艳两次带领团队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开展花粉过敏流行病学调查, 调研对象达到10793 人次。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地区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平均达32.4%,个別地区高达52.9%。

如何解决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王学艳认为查清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关键。

至今为止,王学艳带领团队建立了178 个花粉监测点, 范围覆盖京津冀蒙辽五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监测,初步掌握了不同地区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及随季节变化飘散规律,为花粉症的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资料,并为临床提供了指导建议。

与此同时,王学艳团队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对北方地区28 个省(市)、县开展主要致敏植被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之后,王学艳惊奇地发现,传统上被认为是北方草原地区主要过敏原之一的豚草,分布情況与花粉监测的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广泛分布于北方草原地区,在城乡居民房前、屋后、街道两侧最为常见的蒿属植物、藜科植物,才是主要过敏原。

此外,王学艳还发现了北方地区特有的2 种新的过敏原——蒺藜和沙葱,并于2018 年9 月正式出版了国际首部中英蒙文三种文字的专著:《中国北方植物花粉调研——花粉形态及花粉过敏疑难病例》。明确了困扰北方地区过敏患者多年的过敏原后,王学艳欣喜若狂,当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减少城区蒿草数量的建议。2021 年开始,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拔蒿草、防过敏”活动,对人居和工作环境周边的蒿属植物及时拔除,连续两年累计清除蒿草面积近1000 公顷,有效降低了蒿草花粉浓度,减轻了个体过敏程度和过敏反应。

“深入基层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看了多少病人,更要关注带教了几个医生。”每次组织义诊,王学艳都会在每位专家旁边安排几名基层医生,请专家现场对基层医生进行门诊教学,如指导看病历,询问病史,提醒患者如何避免过敏原等。她说,对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要求严格,才是对当地的患者负责任。

十几年来,王学艳累计组织全国千余名专家,涵盖变态反应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呼吸科等领域,开展百姓健康大讲堂180 余场,大型义诊120 余次,携手探索建立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广大患者提供综合、全面、优质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所到之处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触到各大医院的知名医生。

多年来,王学艳用一腔赤诚之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王学艳牵头借助北京医学会平台,通过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一对一及一对多带教、手术演示、线上线下培训,每周定期对疑难过敏性疾病开展远程会诊等方式,提升了当地医生过敏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能力,提高了百姓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在王学艳等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变治疗为预防,摆脱了变态反应的困扰。变态反应学科也从一个小学科发展成为一项大事业,在北方草原上生根、发芽、开花,服务更多百姓。这也是王学艳努力半生的医生梦!

猜你喜欢

王峰过敏原花粉
花粉的烦恼
Effect of structural vacancies on lattice vibration,mechanical,electronic,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r5BSi3
宾语从句用法精练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蜜蜂有礼让行为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花粉过滤器
花粉过敏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